那年那月那军涯

西沪港战友之家 深海蛟龙 2018-07-28

文/秋池


十八海上飘、二十八长江走、三十八流浪到黄河口。我注定是个浪子,和风一样,从村头吹向原野,从大陆吹向蔚蓝,十八岁的睫毛留在了家乡,模糊的视线点燃山峦的火炬,绿了琴台,漏了时光。239长城十一号潜艇,故事从登艇的第一天说起……。

上艇是在八十年代在九月的一个下午,从潜艇学院毕业分配到了潜艇某支队,迎接我们的是各艇的指战员的列队欢迎,路边摆满了每条潜艇的黑板报,简单的点名之后我被编入239艇,军士长邵成根,班长王长余,还有一个老乡周传华帮我拎着行李将我安排在了寝室的下铺,不到半小时,内务更通知大家拿脸盆去楼下装水果,满满一盆有苹果、香蕉还有一盒巧克力与一大袋大白兔奶糖,这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见到这么甜这么多的食物,当时一起分到艇上的王金友马上就将一罐咖啡加水用勺子吃了起来,一口下去,僵硬的面部显露出不要不要的,直说太苦了。

艇长个子不高,福建漳州人,年轻入伍时候也是轮机兵,还留过苏,登艇以后发现他经常一个人在马路上踢小正步,并且口中不停叨叨,妈妈滴、我要出海,妈妈滴,我要出海,就在我登艇以后的第三天,艇长付太子晚上高兴的宣布出海训练科目。

随着放一揽收二揽,轮机舱起码有四十多度,穿着亚麻背心汗流浃背,在轰鸣中不知不觉到了预定的训练海域,一路没有看见大海,在这铁匣子里面只是觉得晕乎乎的,我闭着眼睛,躺在柜子上面,训练科目是反潜,猎潜艇不停扔深水炸弹,对我们进行追踪攻坚,就好像老鹰抓小鸡吧。随着一个一个口令从指挥舱发出,下潜深度八十米,一百米,一百二十米,一百二十米到,双车停,悬浮静默,舱室立刻变得异常的安静,阀门上一个水滴嘀嗒的声音仿佛可以刺穿耳膜。 潜艇兵是不能水下随意走动的,必须在自己的战斗岗位,水下昼夜航行也不能大声喧哗,就是躺在摇晃且高度不超过半米的吊床上,一舱和七舱的是睡在鱼雷发射架上,有时会也会夹在鱼雷或水雷中间,在水面遇到涌浪难免呕吐,第一出海次政委殳明彩政委就拿来几个鸡蛋和馒头,命令我吃下去,这时候别说吃,就是看见吃的苦胆都快吐出来,那头呀就像孙悟空被唐僧捻紧箍咒一样。殳政委也很磨人的,用各种手段软硬兼施,最后吃下去的鸡蛋刚放进嘴巴里面就自动滚到了肚子,一会又滚了出来,反复循环,那时候执行的只是一个命令,你就是军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就这一年,累计出海一百九十八天,每次出海我没有上码头就开始发晕,记得因为晕船我耍赖不出海,还编了个顺口溜,一出码头、二目无神、三餐不进、四肢无力、五腹翻腾、六神无主、七上八下、九死一生。我找到艇长政委强烈要求调鱼雷检修所或食堂去,政委认真的告诉我们,我们海军还不够强大,你们是新中国的潜艇兵,培养一个兵国家付出那么多,让你们在学校学习九死为了报效祖国,同时在支队安排下,将我们这批新上艇的兵在海员俱乐部去听了一堂课,上课的是王亚夫女士我国第一个女轮机长,她讲述了她的大海情结。王亚夫从国民党时期到共和国成立,五三年代选择了蔚蓝的大海,与风浪搏击的航海生涯,她说晕船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锻炼,持之以恒坚忍不拔,刚开始她上船的时候也是腾云驾雾天翻地覆,五脏六腑都错位,她每次都是把胆汁血水吐出来,用水在再吞进去,站起来继续检查擦拭设备,保障设备正常运行,轮机舱温度一般都在40多度,震耳欲聋,油水混合的几乎让人窒息,王亚夫就这样煎熬着自己,磨练着自己,大海造就了嗓音的沙哑,沙哑的嗓门造就了她倔强、不言放弃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她的故事一直激励着我在人生曲折艰辛的道路上潜行。



连载 | 《夜色朦胧的海》

连载 | 《你好!我的港湾》

原创 | 献给潜艇兵战友

原创 | 我爱你!美丽的西沪港

原创 | 难忘西沪港

原创 | 致心中的西沪港

原创 永远的老战友

原创 | 西沪港,我们来了!

原创 远山的呼唤——西沪感想

原创 二十年弹指间--遥远的军营

原创 初识潜艇

原创 我所经历的国庆三十五周年阅兵


安济夫沈2018-07-28 23:20:27

历历在目,记忆犹新。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