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城又见王司令员

西沪港战友之家 深海蛟龙 2018-08-03

文/宋元家



  今年八一建军节,王继英司令员和夫人、刘际潘司令员和夫人来到了大连。大连文园集团董事长王治民设宴招待老首长一行。1996年,王司令员在北海舰队掌军时,曾与时任大连市副市刘长德畅谈过,这次一见面刘长德就竖起大拇指,连连赞叹说:“都过去20多年了,老首长还是那样精神镬烁,腰板笔挺,真不愧为是老将军啊。”我向老首长汇报说,前两天,曾在西沪港战斗过的大连地区潜艇兵举行了庆八一联谊会。王司令员很感兴趣的关切地问:“有多少人参加,由谁组织的?”听了我的详尽汇报后,王司令员惋惜地说:“我要是再早两天来就赶上了,代我向大家问好啊。”刘夫人说:“每年上海地区的潜艇老兵联谊会,我们都陪王司令参加,一见到老战友们,这两个老头子都感到年轻了。”听后,我深深被老首长的将军情怀所打动了。


  王继英原是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北海舰队司令员,海军中将。想起在王司令员麾下工作的日子,我深深感到,首长虽然是高级将领,可是他更像兄长,是一个难能可贵的性情中人。


      1978年11月,我到潜艇支队政治部当新闻干事。王支队长对新闻工作很是重视,新闻报道组成立后,特批给一间南朝向的房子。平时,王支队长经常过问新闻工作情况,一看到稿子见报了,立即给予表扬。一天,王支队长从宁波回来,递给我一张《宁波日报》说:“小宋,你写的稿子又见报了,还是在一版呢。”我打开报纸一看,稿子发表在《一句话新闻》栏中:“日前,驻甬海军某部700多名官兵,帮助当地社员抢收海带近百吨。”这篇稿子加上我的名字,总共才30个字。看了这篇“火柴盒”后,我不由的脸红了,王支队长却如此高兴,一个劲儿地鼓励我说,稿字用多用少是编辑的事,只要见报了就说明我们的工作受到了肯定。还有一次,驻地下沙村王大爷家的茅草房不幸着火,战士们奋不顾身将火扑灭了,我就此写了一篇稿子邮到《宁波日报》。稿子见报后,王大爷的儿子找到了我说:“你写的稿子好是好,可就是有一点不符合事实。”我问哪儿失实了?他回答说:“稿子最后说,大火被扑灭了,王大爷紧紧握着子弟兵的手,激动地说,谢谢,你们真是救命恩人啊。你知道吗,我阿爸是个哑巴,他哪会说话啊。”一时间,“哑巴说话”的事儿在机关成为了笑柄。事后,王支队长笑着鼓励我说:“写稿不能想当然,要多到第一线采访。”后来,王支队长几次带我参加潜艇锚训,还与我合影留念。我采写的《某潜艇支队机关政治干部轮流随艇代职》《海底欢歌》等稿,被《解放军报》采用了。这一年,我被军报评为优秀特约通讯员,王支队长还建议政治部给予我嘉奖。



  1980年春天,我随王支队长到上海修艇部队检查工作。得知我五一节要回家结婚的事后,便建议我在上海举行婚礼。几天后,我未婚妻来到了上海,我俩在269潜艇举行了简朴的结婚仪式,王支队长是证婚人。第二天,王支队长又批给我几天假,让我俩到苏州、杭州游览,第4天他让我俩在宁波海军招待所等候,我们又一起回到了西沪港。更让我终生难忘得是,这年年底,我得知某水警区缺新闻干事,便提出要调回大连,政治部领导说这件事做不了主。于是,我就抱着试试的想法向王支队长说了。听后,支队长背手思忖了一会儿,最后毅然说:“走吧,夫妻两地分居不容易啊。”


      1993年春天,我参加舰队举办的师团干部培训班,住在青岛东海饭店。午休时,突然一个熟悉而亲切的声音传来:“小宋,宋元家……”我抬头一看是王支队长,原来是他看到门贴上有我的名字了。接着,王支队长把我领到他所住的房间,又倒茶又递水果,我这才知道他已由东海舰队副司令员,晋升为北海舰队司令员了。几个月后,王司令到小平岛视察部队,下车后他就关切地询问支队首长我转业到哪儿了?次日,秘书通知我到海军招待所与首长共进晚餐,这件事使我至今难忘。



  以后,王司令员每逢到大连,都邀我到下榻酒店见面,还叮嘱我一定带上妻子参加晚宴。回家后,妻子对我说:“王司令那么大的官,走到哪儿都不忘带着老伴儿,仅这一点就让人竖大拇指啊。”一次,王司令住在大连三八广场招待所。拜见首长后,我讲了在黑石礁遇到当年的机关公务员李茂富,现在农贸市场卖“十三香”的事儿。听后,王司令员先是一楞,后又记忆犹新地说:“小李是个农村兵,小伙子很能吃苦啊。”接着,他嘱咐我说,如能见到茂富,明天带他来招待所见见面,可惜小李3天前就已经启程回老家了。我和小李以及更多的退役官兵可谓一介草民,为啥能引起一个高级将领的牵肠挂肚呢,有时我百思不解。


      王司令员是从登陆舰轮机班长,成长为潜艇鱼雷长、副艇长、艇长,由支队副参谋长破格提升为支队长,又从支队长跃升为舰长副司令员。去年,上海电视台《防务新时空》特别策划了一期《强军梦·峥嵘岁月》节目,视频聚焦了上个世纪70年代末,时任某潜艇支队长王继英率领一艘潜艇,首次突破第二岛链的亲身经历,再现了人民海军潜艇部队挺进深蓝的精彩瞬间。他曾两次率舰艇编队出访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及朝鲜西海舰队,大扬国威、军威。不论在哪个岗位上,不论走到哪里,他都惦念着老部下,且能不论职位高低,是否退役,他都能一视同仁,念念不忘。每逢春节、“八一”节、国庆节之前,全国各地的战友,总能收到老首长发自上海的祝福语。前几年来大连时,他能记住普兰店的肖盛龙、瓦房店的曲家顺、庄河的……还记着远在长春的周建成,有些人的名字连我都淡忘了,可王司令却铭刻在心。这么多年来,从西沪港走出一大批高级将领和各界成功人士,这固然与王司令的培育和关爱是分不开的。       王司令平易近人,宽厚待人,特别令人敬佩的是他将西沪精神归纳为:“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勇于拼搏的上进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互相关爱的团结精神”,如果没有率先士卒和亲身实践是总结不出如此掷地有声的精辟语言的。


       1979年以前,潜艇支队司政机关人员与岸勤人员一样都吃“机关灶”。早餐买几个馒头,就着咸菜,喝碗稀饭就随潜艇出海了。出海一天或几十天返航靠码头后,艇长和政委再三挽留吃“潜灶”,他们只好婉言谢绝,回到机关不是把早餐剩下的馒头烤烤吃,就是再到“机关灶”买饭。后来,新华社海军分社的社长,从时任司令部副参谋长王继英那里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就写了一份“内参反映”,萧劲光司令员阅后非常关心,责成有关部门马上就这一问题展开调查,终于敦促解决了。此事在潜艇部队成为了一段佳话,流传至今。


      前几年,王司令员偕同夫人来到大连,我与妻子一道到文园酒店探望。席间,我问王司令的夫人老董,今天司令都到哪儿了?“前天去了旅顺口,昨天去了小平岛,今天上午又去了大窑湾新港。不管走到哪儿,他就是爱看码头,一看就是老半天。”老董心痛地数落说:“俺家老王这辈子呀,对码头、对他哪些兵,比对我和孩子都亲啊。”听后,我顿悟了,王司令真之所以能羸得那么多部属的尊敬,特别是退下来后还德高望重,受到拥戴,这正是因为他挚爱着大海,我们都是大海的儿子啊。


  2013年9月,王司令员和夫人又来大连。老首长80华诞时,我因去韩国考察未能前往祝寿。这次老首长还给我带来了一本《继英中将画册》。我连夜赋藏名诗一首,特请大连书画名家张泽民先生题写一横幅追补一下心意。现将藏名诗抄录如下,祝福王继英司令员和董月华夫人健康长寿。


往开来碧海情,

雄蹈海蓝鲸行;

下花前海之缘,

乐人生感情真。


席间,王司令员仍是那样和善慈祥,平易近人,离座逐一向每个人敬酒。在王董的提议下,我们三个曾经的军人恭恭敬敬举起了右手,向老将军王司令员敬礼,祝福老首长和夫人健康长寿。





连载 | 《夜色朦胧的海》

连载 | 《你好!我的港湾》

原创 | 献给潜艇兵战友

原创 | 我爱你!美丽的西沪港

原创 | 难忘西沪港

原创 | 致心中的西沪港

原创 永远的老战友

原创 | 西沪港,我们来了!

原创 远山的呼唤——西沪感想

原创 二十年弹指间--遥远的军营

原创 初识潜艇

原创 我所经历的国庆三十五周年阅兵


偶尔写写昔日2018-08-04 08:29:03

祝首长阿姨健康长寿赞 3

风急雁行斜柯2018-08-04 07:39:00

文章写得真好。反映人物明白。能力强的就是强,不服不行。深度好文。继续努力赞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