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沪港翠绿的毛竹

西沪港战友之家 深海蛟龙 2018-08-17

文/李振东


相关阅读:那片竹海



70年代初我们来在西沪港,军旅几年虽然短暂,但给我留下很美好的记忆,西沪港除军营印象深刻外,西沪港的毛竹是一大特产,至今记忆犹新。


西沪港的军营完全建在山坡上,军营的后边便是满山的翠竹林,当年的119艇131艇及俱乐部礼堂后面,一片翠绿茂密的竹林,尤其是冬季,其他树木全落叶了,所有植物一片枯黄,唯有毛竹林一片翠绿,煞是好看,显得极据一片生机。


毛竹的生长极快,大约自出土,也就四十天左右,全部成型,枝繁叶茂,据说每年的四五月份竹笋出土,每天能长一尺左右,六月天气炎热,生长最快,每天能长一米左右,夏天的夜里特别是雨后,能听到毛竹,嘎巴嘎巴的响声,那时每到周日,战友老乡也到山上游玩,看到毛竹几天就变化很大,出土一周就能和人一边高,四十天就能长到十米甚至更高,毛竹自成型,一般就定型不再生长,但是还比较脆绕,都很不牢固,以后的时间全部是在壮筋骨,一点点竹干由绿逐渐变黄,变得越来越结实,大概三年的时间就可砍伐。


毛竹的作用很广泛,70年代就用来做竹制品,那时比较盛行的竹椅,竹桌,竹床,竹席,竹扁担,等好多竹制品,我在西沪港一个农村小卖部旁,一个竹作坊看他们用竹片织席,手艺相当好,织的速度也很快,让人眼花缭乱,70年代西沪港虽交通不便,但那时下山一带,除靠海打鱼外,竹制品也很盛行,竹制品也能带来一定收入,所以当时的下山一带也算比较富裕,,印象中潜艇兵回家探亲,带食品较多,经常有战友买根竹扁担,回家担行李,比用手提轻松很多,92年我们在去义乌时,公路两边摆满各种五颜六色的竹制品真是应有尽有,琳琅满目,记得从那买一个竹梯子才几块钱,而到北方得几十元钱。


离开西沪港已经四十多年,但有时回忆起西沪港的一些细小的事就像昨天一样记忆犹新,觉得一切很美好。




连载 | 《夜色朦胧的海》

连载 | 《你好!我的港湾》

原创 | 献给潜艇兵战友

原创 | 我爱你!美丽的西沪港

原创 | 难忘西沪港

原创 | 致心中的西沪港

原创 | 永远的老战友

原创 | 西沪港,我们来了!

原创 | 远山的呼唤——西沪感想

原创 | 二十年弹指间--遥远的军营

原创 | 初识潜艇

原创 | 我所经历的国庆三十五周年阅兵

ok乇夯侠罢玖玫2018-08-18 15:43:33

感谢李振东战友的文章把我又带到了西沪港的那片竹林。竹林里的竹笋破土而生嘎巴嘎巴的声音我的确在那里听到过。那是在一九七三年的夏季,我们在西沪港教导队学习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