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趣事之四:枪蛤蟆(往事漫忆)

西沪港战友之家 深海蛟龙 2018-08-27

文/王进学


    儿时的夏日,村东头的池塘是孩子们玩耍的好地方,夏日的池塘里生机盎然。池塘的四周垂柳依依,鲜花点点。岸边的芦苇郁郁葱葱、蓬蓬勃勃。有名的花儿和无名的草遍地都是。这个时节蛤蟆(学名青蛙)一般都躲在草丛里,它最喜欢在夏日的雨天里放声歌唱。尤其是在大雨过后,就会有数不清的蛤蟆“呱呱……呱呱”地叫个不停,声音时高时低,震耳欲聋,好像在对歌似的。那声音几里外都能听到,简直是蛤蟆大合唱,这时的池塘便成了孩子们的天堂。



    每到这个时候,我们几个小伙伴就会拿着蛤蟆枪(一根长竹竿,上端用铁丝绑上一根磨成尖的钢纤),蹑手蹑脚地走在池塘的草地上,眼睛瞪得溜圆。透过芦苇寻找趴在地上的蛤蟆,谁发现了便向其他人打个手势,提醒大家不要再发出声音。然后屏住呼吸,把蛤蟆枪顺在手里,猫着腰,让钎子顺着地面,一点一点的向前移动。在距离蛤蟆一尺左右的地方,左手扶稳钎子,右手抓住竹竿的后端,慢慢的运足劲儿,瞄好准儿,然后突然往前一刺,只听到“呱儿”的一声,蛤蟆就穿在了铁钎上。如果运气好的话,半天能枪几十个蛤蟆没问题。当然也有不顺利的时候,当我们围着池塘轻手轻脚,全神贯注的枪蛤蟆时,不定什么时候脚下会突然窜出一条水长虫,嘴里吞着红红的信子,吓得我们一激灵,都“妈呀”一声,扔下蛤蟆枪四处奔跑,从而事倍功半,转移地方。



    现在回想枪蛤蟆是我儿时最刺激、最有意义的事,因为那个时候正值三年自然灾害,家境都非常贫寒,吃不饱饭,更别说吃肉。若是能隔三差五的枪些蛤蟆回家,或炸着吃,或剁碎了捏饺子,那真是再美不过了!



    听大人们讲,蛤蟆不但是营养丰富的食品,而且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当然,那时我们都还不懂得保护青蛙和保护环境的道理。后来渐渐长大了,才从课本里知道了青蛙是消灭森林和农田害虫的能手,它一天能吃几百只对庄稼有害的昆虫,是国家禁止捕杀和保护的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正是颂扬青蛙对人类的特殊贡献。现在回想起来,自有一番悔愧。但是,儿时在池塘里枪蛤蟆这件趣事也的确融入了我童年多少欢歌笑语,冲淡了吃食堂挨饿的不快、难耐。


2016.9.19




连载 | 《夜色朦胧的海》

连载 | 《你好!我的港湾》

原创 | 献给潜艇兵战友

原创 | 我爱你!美丽的西沪港

原创 | 难忘西沪港

原创 | 致心中的西沪港

原创 | 永远的老战友

原创 | 西沪港,我们来了!

原创 | 远山的呼唤——西沪感想

原创 | 二十年弹指间--遥远的军营

原创 | 初识潜艇

原创 | 我所经历的国庆三十五周年阅兵

吴雨虫念2018-08-28 12:53:18

王哥的描写细致入微,一下把我们带到了童年,谢谢王哥!赞 1

爱散了借2018-08-28 22:25:07

谢谢各位好友浏览关注。 亚民兄,陈琰弟的点评忒好,童年印迹挥之不去[抱拳][握手]

颜熙忆卡2018-08-28 13:53:20

进学,好文。那年头儿,咱老家有坑有水便有鱼,有池有水便有蛙,特别是雨后的夏夜,常常是在蛙鸣的伴随下入眠。到了深秋季节,地头小坑,洼地垅沟就有小鱼小蝦,尤其是割高粱的时令,不时会遇到毛夾子螃蟹,捉住打开,蟹黄滿壳,肥美无比。那时的夏秋两季,是农村少年顽童的乐园。 半个世纪过去了,这些情景都己成为了过往。怀念那个年代,一切都充滿着自然,怀念那个年代,贫困,且充满欢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