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趣事

西沪港战友之家 深海蛟龙 2018-09-05

 

文/桂林生

 

  一生中难忘的事很多,但十八岁那年参军入伍时,在浙江鄞县霞浦(现在是宁波市一个区)新兵训练的段日子真叫人刻骨铭心!


       1972年12月下旬,我们这些来自祖国各地的海军潜艇新兵集结在霞浦,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新兵集训。新兵队的条件相当艰苦,我们一连三排住在一个农家院落,(有点象北方的四合院)我们全班打地铺挤西厢房,班长是潜艇部队抽上来老兵诸宝新,副班长是黄冈新兵老乡夏训贵,(他入伍前在学校就入了党)。那年的冬天特别冷,偌大的江南古村经常笼罩在雾蒙蒙雨蒙蒙的阴冷潮湿之中。

 


      下雨天连里集中学“条例”,天放晴就上操场队列搞训练。齐步正步向右看,挺胸收腹抬起头。一天下来,两腿发硬酸痛,骨头象散了架。出操训练还真不是一个轻松的活。


     最难受的还是晚间搞紧急集合演习,白天训练累了,晚上特好睡,但熄灯后,你不知道哪时候会有急促的紧急集合哨声响起。大家在黑暗中要穿好衣服,打好背包,肩背挎包快速到院子里集合,有时还要拉到村外跑两圈。每次演习,背包散架和行动迟缓的学员,都要受到当官的训斥和批评。最要命的是一晚上集合搞两次。可以说那三个月神经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几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


      新兵队的伙食更不敢恭维,早餐标准菜谱是一小块红腐乳。(有时是一个咸鸭蛋)。中晚餐是一浅碟大白菜,三个月几乎不换样。如菜里分到薄薄的一片肥肉来,就象中彩票一样高兴。没肉也罢,关健是菜的份量太少不够吃。发黄的糙米饭自己添,总量有限。每当值日生将饭桶抬进院子时候,大家便一拥而上,拼命争抢,经常有人棉帽掉进饭桶里。跟电影里国民党军队没啥两样。为此李贤明排长(福建人)可没少训话,但收效甚微,兵以食为天嘛!我身体单薄,拼不过那些膘形大汉,基本上总是最后盛饭,一碗没吃完,别人都开始吃第二碗,等我添饭时,饭桶早已空空。饿则思变,在诸班长提醒下,我终于找到了窍门;第一碗饭只能盛小半碗,抓紧吃完,然后盛第二碗时要狠狠堆的高高的,再慢慢吃。那时年轻,没油水,饭量特大。记得春节加餐不限量,二两重的肉包子我吃了八个。我们排有个襄阳兵一口气吃了十五个,创最高记录。

 


     我在新兵队训练各项成绩平平,但值得骄傲的是,有三次晚间集合速度全排第一名,从哨响到我站到院子里用了不到一分半鈡,为此得到首长表扬心里美滋滋的。不少人向我请教有何诀窍。其实我哪有什么“诀窍”?就是作弊呗!我和诸宝新班长特投缘,他常给我透露“情报”。每晚他从连部开完点评会回来,只要晚上有行动,他回班就用手电筒晃动,学电影里鬼子腔调:“打枪的不要,悄悄的进村....”我便从手电光晃动几圈来分析晚上行动的大约时间。睡觉前作好充分准备,提前在被窝里穿好棉裤棉衣,所以才N次成为紧急集合“超人。(几十年过去了,历史“档案”揭密,我们诸班长还是很正统守纪律,有的连队班长只要是晚上有行动,睡觉时故意不脱衣服,给班员一个明确信号。其实那种溺爱带兵方法也不高明,遇到个突发演习情况就惨了,许多人穿个大裤衩,光着脚夹着背包在山路上跑,出足了洋相,那个狼狈相就別提了!)


    霞浦的井水有点咸,村民都在院子里屋檐下放几口大缸,下雨天利用水槽引水存放食用,村民叫“天水”,也叫“甜水”。好在当时没啥污染,雨水还很干净。霞浦的姑娘媳妇天生丽质,心灵手巧,她们綉的花(一种出口手工抽纱产品)煞是好看。由于长年不晒太阳,个个细皮嫩肉。而男人不是下田就是出海,个个晒得又黑又老,刚进村时,看到房东夫妻一起吃饭,我还以为他们是父女俩呢!


     霞浦民风纯朴,唯独当地的厕所和习俗太奇特,(当时宁波地区大都一个样)厕所三面有墙,前面开放朝马路,在粪池边沿砌个半米高砖墙,上面嵌一根十多公分的长木条,如厕时男女都坐在木条上,厕所男女混用。这种习俗我们是闻所未闻。当时兄弟连队有个小伙内急,扯下半张报纸钻进了老乡家茅房,刚坐下不久,一位年轻小媳妇也跟了进来,褪下裤子也坐在小伙旁边,把小伙臊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忙用报纸挡住脸,接下来那女子一句话让小伙子几乎崩溃:“解放军同志,今天报纸上有什么新闻呀?”


     好在一星期后,部队用水泥铸条长U形槽,并用竹杆和稻草编个墙,搭建了几个临时厕所,方便问题才得以解决。每天清晨出操,我们唱着嘹亮军歌,迈着整齐步伐,行走在公路上时,路边常有妙龄女子坐着如厕向队伍张望微笑,我们倒象做了错事的孩子,不敢看人家一眼,(其实也用余光偷偷地瞄。)那情那景,现在想来都好笑!(后来到大榭岛和西沪港后,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只要队伍前面出现了一个女人,大家的脑袋就象潜望镜似的随之转动90度,军营无丑女嘛!当然这是后话了。)


    我常暇想;如果科技发达,能将人从时光隧道里拉回45年前,我们这些新兵如厕时,旁边坐着位美女和你聊天,那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啊!

 

作者:原246潜艇鱼雷兵桂林生写于2014年4月,修改于2018年9月。             


 (1973年2月3日拍摄)

第1排(就地而坐)11位(自左向右):许饶松、王理帮、李金山、桂焕阶、王永根、朱庆平、胡光定、胡福林、赵海福、张根山、徐宏亮


第2排(坐凳子的)13位(自左向右):吴永全、徐善震、闻福安、诸宝新(11班班长)、马祖达(10班班长)、李贤明(排长)、罗纯伏(12班班长)、杨美良(9班班长)、钱国良、吴震、周惠儿、李国定、万季平


第3排(站立的)12位(自左向右):叶盛斌、孟光国、桂林生、沈建国、张德法、陆建国、郭土山、夏训贵、王福生、王甘洪、方建明、王修海


第4排(站在凳子的)12位(自左向右):董宝胜、李安银、陈长荣、王洪法、郭双贵、蔡福全、朱顺才、麻银根、席家恩、施祖源、章惠昌、赵庆昌





连载 | 《夜色朦胧的海》

连载 | 《你好!我的港湾》

原创 | 献给潜艇兵战友

原创 | 我爱你!美丽的西沪港

原创 | 难忘西沪港

原创 | 致心中的西沪港

原创 | 永远的老战友

原创 | 西沪港,我们来了!

原创 | 远山的呼唤——西沪感想

原创 | 二十年弹指间--遥远的军营

原创 | 初识潜艇

原创 | 我所经历的国庆三十五周年阅兵

朵艳艳竞2018-09-06 21:57:28

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一群可敬可爱的兵哥哥。好羡慕那年那月十八岁的你们:那火红的年代,那快乐的军营;那奔放的青春,那有趣的故事! 这流畅的文笔,这真实的记述,很有大家风范!崇拜!

木偶心空空夹2018-09-07 20:39:53

老战友桂林生你好,我是夏训贵,大榭一别40多年了,几次战友聚会由于多方面原因,没有见面,十分遗憾,你及家人长期在上海工作生活,回湖北武汉請告之。

夏日虫儿飞day2018-09-06 21:48:52

我记忆力也很差,尤其是人名,数字大脑是个盲区。这点照片的人名照诸宝新老班帮我回忆提供的,在此特表示感谢![抱拳][抱拳]

眼乏狼2018-09-06 21:44:29

王进学,夏天(是夏训贵吗?)你们好!45年弹指一挥间。曾记当年英姿爽,转眼就是白头翁。往事还是历历在目,我们七三年兵是最后一批在外面新兵训练,和到支队组建的教导队专业学习,所以才会有那么的“趣事”,就说厕所的事,现在的人,包括宁波地区的青年人,打死他也不会相信这那种事[笑脸][笑脸]

爱不易魁2018-09-06 13:01:24

可惜李贤明已故[流泪]

丈乞2018-09-06 10:06:56

老桂你好,文章写的很感人,四十多年前的事你还记得一清二楚,实在配服,顺祝全家幸福快乐!

卿氏沐夜纵2018-09-06 09:27:41

72年因文革动乱潜校还没恢复吧所以没去潜校

安槿溪金牛2018-09-05 23:16:33

桂林生,同年入伍的老战友。见到了你的回忆文章,想起了霞浦新兵训练。当年你们在农家院,我们二排四班在霞浦中学训练。我和您有着相同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