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差点参加大阅兵

西沪港战友之家 深海蛟龙 2018-09-10

文/诸宝新



       八月的暑气还未散尽,金色的九月就在秋风中如约而至。每到秋意渐浓时,总会想起那年的秋天一段让我终生难忘的往事……


        1971年4月,党中央决定,举办文革中第二次的国庆大阅兵。(1969年国庆二十周年时举行过一次阅兵)。这可忙坏了陆、海、空三军。各单位都在积极选拔受阅人员。我有幸从海军基层部队被选出,荣幸地成为国庆受阅部队的一员。


      接到通过了阅兵选拔通知的那一刻,我激动得差点跳起来,几夜都没睡好觉。胸中涌动着一股不可名状的骄傲。能在天安门前留下青春的足迹,绽放属于军人的风采,多么光荣,多么自豪!


        我们东海舰队的三百多名受阅官兵,先集结在海军上海吴淞训练基地,每天步行到丁家桥机场练基本功。先练习站"立正"军姿,这对于一名军人来说是小菜一碟,可要保持两个小时纹丝不动,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况已经进入夏季,经常站着站着,就有战士晕倒了。


        训练一星期,腰酸背痛、浑身散架的我就有点吃不消,刚来时的那点小骄傲和自豪感也没了。心想:“如果生个病就好了,就不用操练受这份罪。”晚上班务会上,大家手捧“红宝书”,都在表决心,要如何克服困难,不辱使命。当时把我臊得不行。于是我"狠斗私字一闪念",谈了自己的错误想法,受到了大伙儿的批评和帮助。是啊!当病号躲避艰苦,那不是逃兵吗?经过这一番"斗私批修",第二天训练时,我干劲培增,"超额完成"两个小时的"立正"站姿。


        在吴淞训练了二个星期,我们便集结到海军受阅团。海军受阅部队驻扎在北京房山县良乡机场(海航独二团,部队代号为9456部队)。受阅部队代号是"海字7122部队",这是一个临时的部队代号,受阅结束即完成使命。     


        在良乡机场的受训,比起吴淞训练基地更为严格,更为艰苦。一切从"实战"出发,"踢腿一阵风,着地一个洞",脚掌与地面平行且离地25厘米,每步75厘米,毎分钟116步,要求零差错。 在骄阳似火的天气里,地面像被点燃了一样,两脚如同踩在滚烫的火炭上,热浪腾腾令人透不过气来。我们头带灰军帽,光着膀子穿上灰军装,(1965年6月1日一一1974年4月30日期间的海军服装),腰扎武装带,两袖卷到大胳膊上。下身穿条大裤衩,脚穿解放鞋。天天训练在机场跑道上,不伦不类的着装也确实搞笑,反正是封闭训练,外人也看不见。每天训练归来,毫不夸张地说,鞋子里都能倒出水来,军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留下一块块盐碱印斑,个个晒得都像黑金刚。那段日子的确是苦,但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语录鼓舞下,我们咬紧牙关坚持坚持再坚持!年轻军人,个个争强好胜,哪个甘愿服输当孬种!



         九月十二日晩上十点钟,北京长安街进行了交通管制,阅兵部队进行第二次合练。当时整个受阅部队,分陆、海、空军三个大方阵。我们海军的方阵,按北海、东海、南海舰队分为三个小方阵。每个小方阵十二排,每排二十五人。阅兵部队站立在东长安街上,总指挥宣布"开始",我们齐步行进。到东华表时,开始踢正步,到西华表共96米,128步,历时66秒21,环环相扣,不差毫厘。为了这标准的128步, 我们竟然战高温,斗酷暑训练了整整128天!用今天的话说,真是每一个精彩的瞬间,都是无数汗水的结晶。


         看惯了现在大阅兵的年轻人,可能想象不到"文革"期间阅兵的情景,没有飞机,没有大炮,没有军车,没有导弹。军装统一65制式,没军衔。草绿,灰色,上绿下蓝区别陆、海、空。方阵经过天安门广场时,每名战士右胳膊向上弯曲90度,手举“红宝书”(大字本的毛主席语录),踢着正步,有节奏地高呼;"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万岁、万岁、万岁!"。喊完后,心中默念走八步,再重复喊此口号。这就是那个特殊的年代,特殊的大阅兵。虽然没有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展示,但一片红色的海洋,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照样能让国内外的敌人吓得浑身发抖,心惊胆颤!


        合练结束回到良乡机场已是十三日凌晨约三点钟,虽然大家都很累,但心里舒坦。合练结果告诉我们,训练工作基本完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再过十七天就可以挥师行走在天安门广场,接受伟大领袖毛主席和林副主席检阅,自豪啊!人生能有几回荣!



        折腾了一天一夜,实在太累,倒头就进入梦乡,朦胧中我听到一阵阵的卡车轰鸣声。我起床上厕所朝远望去,只见一群陆军老大哥正在机场一角架高炮、搭帐篷。奇怪?陆军跑到海军机场干嘛!难道他们在搞跨界演习?没来得及细想,困意占据心头,倒头又呼呼大睡。


        十三日早餐后和往常一样,各连都到达跑道上准备训练。此时广播喇叭突然宣布:阅兵训练停止,马上进行战备动员,并宣布立即解散受阅部队。


        啊!什么?解散受阅部队?发生了什么事?惊愕,懊恼,气愤顿时涌上心头。四个多月的艰辛,一生引以为自豪的梦想,转眼灰飞烟灭。我失望到极点。好象从半空中一下摔到地面上。心中烦恼无人诉说,无法言表。上面对我们解释是:加强战备,准备打仗!可当时也没听说"北极熊"又侵犯我珍宝岛呀!有多重大的事非要把精心准备的国庆阅兵给取消呀?


     没办法,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第二天,(9月14日)我们在良乡的一个火车小站上了一列闷罐“军列”,车厢内空空如也,我们铺着各自的草席就地而卧,带着沮丧,带着遗憾,驶向南方,回到各自的军营。


        一个来月后,上级传达中央文件,才知道9月13日凌晨林彪叛逃,坠机命丧蒙古温多尔汗。那天清晨看见的陆军在机场架高炮,是高炮部队奉命进驻海、空军所有机场,防止再有飞机私自起飞。这个林“秃子”啊!你早不跑晚不跑,为什么选在国庆前十来天跑呢?害得我们白流了那么多汗,害得我的光荣梦想瞬间破灭,害得我高兴而来,灰溜溜的归队。


        47年过去了,年过花甲的我,每当在电视上看到年轻一代军人,威武雄壮的阅兵方阵,迈着整齐的步伐,雄纠纠气昂昂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时,心情就无比的激动和自豪。振奋之余,不由得想起当年我们那次“流产”的阅兵训练,要是我当年也能这样走过天安门广场该多好!

                      

        后记,战友资料:


        当年在北京受阅训练一个班的战友有:1、谷立权,119艇舵信兵,69年兵,沈阳军区调潜。2、曲守忱,69年兵,沈阳军区调潜,某艇轮机兵。3、李贤明,68年兵,126艇航电兵(2018年3月病逝)。4、汤岳德,68年兵,水面舰艇调潜干部,118艇航海长。5、郑万义,68年兵,145艇轮机兵。6、陈树法,70年兵,北海南下120艇。7、李祥林,70年兵,151艇报务兵。8、苗福元,69年兵,支队辅助船中队枪帆兵。9,随世学,70年兵,支队医疗所战士。 10、李登运,69年兵,沈阳军区调潜,某艇舰务兵。还有一名记不起他的姓名了。不知这些当年战友身在何方?你们一切都好吗?诸宝新想念你们!我的手机号:13601699839。 


原119潜艇电工兵    诸宝新——写于2018年9月





连载 | 《夜色朦胧的海》

连载 | 《你好!我的港湾》

原创 | 献给潜艇兵战友

原创 | 我爱你!美丽的西沪港

原创 | 难忘西沪港

原创 | 致心中的西沪港

原创 永远的老战友

原创 | 西沪港,我们来了!

原创 远山的呼唤——西沪感想

原创 二十年弹指间--遥远的军营

原创 初识潜艇

原创 我所经历的国庆三十五周年阅兵

幽娆泪冽2018-09-11 08:12:15

@海风你好战友西沪港战友之家,有我许多回忆,谢谢你建的公众号。“我差点参加大阅兵”作者诸宝新,你有没有他的联系电话,那年我也是其中一员。赞 1

嗯不温柔附2019-09-28 22:11:54

诸宝新战友非常详实再现当年的情形,我也是其中的一员,我是快艇一大队雷达兵,我们大队一共去了四个人。

儿童婊牛2018-09-11 16:29:18

作者想在9.13前发表,以纪念那光辉岁月

以禅悦为食臊2018-09-11 14:48:37

71年参加阅兵训练的还有西沪港警卫排的河北兵68年入伍的叫杨庆恩,后来提干,警卫排长。

芹姑娘安生浴2018-09-11 11:52:58

我在247艇的时候苗福元是我们政委

夏之纪年办2018-09-11 09:34:54

诸宝新,记忆力很好啊,几十年前的事情,还记得清清楚楚。写作能力也不一般啊,读起来自然顺畅!

爱西诺天枰2018-09-11 09:01:05

宝新战友,拜读了你的文章,那段往事,真有点不堪回首,当年,我也是其中一员,在良乡机场训练时,我站标语排头第二位,好辛苦,我们西沪港去的,分散在各排,互相少有联系,加上在一起的时间又短,回西沪港后也少有往来,你真是有心了,那么多年,还能记得同流汗的战友,一段往事,虽有遗憾,友谊永存!

琉璃光短2018-09-11 07:36:49

老诸真棒!

彩色世界旅2018-09-11 06:07:03

诸宝新战友“流产”的阅兵故事,真实感人,文笔流畅,看后让人唏嘘不已!原来阅兵背后竟付出那么多的艰辛与汗水。虽然那个荒唐的年代发生过许多荒唐的事,但是人民军队的本色永远没变,部队那段青春年华,激情燃烧的岁月,值得我们心中永久珍藏!青春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