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民司机马洪录

西沪港战友之家 深海蛟龙 2018-09-17


文/青藤驹士


近日的西北环线游,两个细节让我对熊妈妈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的回民司机马洪录印象深刻。


那天在塔尔寺,下车前我拿起一瓶矿泉水喝水时,他制止了我,说是你喝点热水吧,喝凉水会不舒服的,我这儿有热水,给你往水杯里倒上一点。而就在这一天的晚间到达青海湖边上的江西沟小镇入住时,我有些高原反应,人很难受,稍一走动便气喘吁吁,眼看着我们几个的不适状态,马师傅二话不说,拎起我们的几只行李箱便登上楼梯直往我们入住的三楼房间里送进去。特殊的环境时刻,马师傅的这些举动,让我特别感动。


在此后的7天行程里,我耳闻目睹了这位回民司机的点点滴滴,感觉这位不到一米六的小个子司机身材敦实,驾驶经验非常丰富,驾车技术十分娴熟,车子也开得很平稳。他头戴着一顶有着回民标志的白色无檐小帽,黝黑的脸庞透露着一股机灵,话语不多但仿佛很有份量,直觉告诉我,马师傅应当会特别有故事。一聊,果然。


马洪录1968年4月5日出生,家住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石山乡石板滩村124号,距离省会城市西宁30余公里。马师傅有6个兄弟,他排行老五,虽说他小时候只读了3年的小学,然他恰恰是家族中最有文化的,因为他是6兄弟中唯一被送进清真寺接受经堂教育长达10年的人。期间,作为穆斯林的子弟,他在清真寺里完整学习伊斯兰教最基本的经典《古兰经》,接受伊斯兰教义、教法等基本宗教知识,按照伊斯兰教的规定,保持信安拉(真主)、信使者、信经典、信天使、信末日、信前定等六大信仰,履行念、礼、斋、课、朝等五项基本功修,要求子女孝顺父母、夫妻相互敬爱、同胞间互相宽忍、朋友间真诚相等等。10年的经堂学习,让马洪录成为家族中有着相当话语权的人,也在村子里有着相当影响力,并享有一定的威望。


18岁那年,马洪录结婚成家,此后育有一双儿女,家庭很幸福。马师傅还打开他的手机让我看一张相片,告知相片中的3个小孩分别是7岁、3岁的孙子和5岁的外孙。他告诉我,儿子现在开着一辆16吨的东风天龙大卡车,奔跑在青藏线上,女儿女婿在浙江温州开了一家兰州拉面馆,生意挺好。女儿的第二胎快要生了,待她生下小孩后,他就要去温州看望。

马师傅的家景,我理解在他们村子里已经算得上属于小康水平。他和妻子同儿子一家一直住在一起,我问起分家吗,他说不分的,回族的习惯就是要大家庭在一起,热热闹闹。目前,他在村子里种了13亩多的地,这些地除了自己家的7亩,还有岳母家等亲友的地,地上大多种小麦,也种一些蔬菜,都够吃的了,农用的一些小机械,诸如小手扶拖拉机等耕作工具都有。还养了9只羊、1头牛,很是一派兴旺景象。


闲时忙于农活,有生意时,特别是在西北旅游旺季时,则开着他新购置的这辆1.5T东风580,加盟旅游公司赚钱。仅这一条西北环线游,今年他就开了7趟,每一趟的7天行程里,他一人得身兼司机、导游、领队等职,带着旅客开出2300多公里的行程,应当是非常辛苦,但我眼瞅着马师傅边开车边哼哼着个回民小调,很是享受,很是乐在其中。


谈及自己从2007年开始在青藏线开着16吨大车的8年经历,马师傅似乎有些激动,他说那些年里经历了许多,甚至有着生死考验的关键时刻。记忆最深的,是那一趟妻子陪着他出车,然恰恰就是这一趟险象环生,还差点点出了车祸,幸亏一位藏人在关键时刻帮了他们一把,使得大车顺利行驶,但他妻子却是在车子上紧紧拉住上面的把手不放,车子开出了很长的距离还缓不过神来。


从西宁出发的这一趟青藏线,通常2个人轮流着开,顺利的话,来回得开上46个小时。高原地带开车,人当然也有高原反应,车子顺畅时,司机的精力集中在方向盘上,或许也忘却了一切,然最怕路上不畅通,车子堵了时最糟糕,开开停停,这高原反应就一下子上来了,头痛欲裂,非常难受。谈到这8年的青藏线开车经历,每年有着近10万公里的行驶里程,马师傅感慨颇多,但令人欣慰的,是他自驾驶车辆以来,已经累计创造了百万公里以上的安全行车记录,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很是难能可贵。


祝福回民司机马洪录一切安好,也期待着他能够继续创造安全行车新记录!







连载 | 《夜色朦胧的海》

连载 | 《你好!我的港湾》

原创 | 献给潜艇兵战友

原创 | 我爱你!美丽的西沪港

原创 | 难忘西沪港

原创 | 致心中的西沪港

原创 | 永远的老战友

原创 | 西沪港,我们来了!

原创 | 远山的呼唤——西沪感想

原创 | 二十年弹指间--遥远的军营

原创 | 初识潜艇

原创 | 我所经历的国庆三十五周年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