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史军

尊敬的各位领导、敬爱的教员、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在武汉这个气候凉爽、舒适宜人的美好的秋天,盼望已久的海工78级19队三十八年后的同学聚会活动,在刘云秋、孙胜春两位留校同学的辛勤努力下。今天终于在这美好的时刻和风景如画的海工校园成功的举行了。


首先我代表今天到会的全体学员,感谢百忙之中到会的校、系、教研室的各位领导。对我们这次聚会活动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第二:更加感谢那些已到耄耋之年,拖着年迈的身体来参加座谈会的老教员、老教授们。

第三:衷心感谢我们的两位老队干也特地从外地赶来参加活动。

第四:也非常感谢为此次活动付出辛勤努力的各位召集人和参加这次活动的同学们。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蓦然回首,不知不觉我们离开母校已经整整三十八个春秋,我们从当年迈出校园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已经进入了花甲之年的行列。青年时期容易展望未来,老年时期愿意回顾往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情感的民族,知道怀旧和感恩。所以,我们这次活动既是为同学聚会而来,也是向母校汇报而来,同时又是为教过我们的老师感恩而来。

1999年的春晚上曾经有一首歌《常回家看看》,因为她抒发了中国人内心深处的亲情和乡愁,迅速唱遍大江南北,海工就是我们这些学子们心中一个永远都不能忘记的家。

当去年有的同学提出想回母校看看的愿望时,引起了大家强烈的共鸣和响应,因为他说出了全体同学的心里话。我们都想再回家看看,看看我们曾经生活学习过的老校园;看看辛勤培育过我们的老教员,看看如同兄长般严格要求过我们的老队干。今天这个美好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同学们,在我们毕业三十八年后的今天,又回到了海工美丽的校园,回到了19队这个温暖的大家庭,看到了我们尊敬的老教员、老队干,此时此刻,我们每个人的心情都久久不能平静。三十八年前的情景又历历在目。

忘不了教员、队干的谆谆教诲,忘不了同学之间的纯洁友谊,忘不了教室里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忘不了我们当年在校园里种下的一颗颗水杉树苗。


三十八年前,我们满怀憧憬,怀揣梦想,告别老师、队干,告别母校,奔向部队各个战斗岗位,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本领,报效祖国。

三十八年后,我们可以自豪的说, 我们没有辜负母校的培养和教育,为海军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三十八年过去,我们都已经从工作岗位退了下来。对母校的怀念,对老师、队干和同学的怀念,却与日俱增,难以忘怀。这种情谊如同一首深情的的歌,悠远深长,回味无穷。今日一见。你看看我,我望望你。我们都有些老了。

是啊,夕阳再红也比不过旭日东升。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的标准,我们还不算老,六十岁到八十岁还属于壮年时期,而且还是人生的黄金年龄,可以好好的享受生活了。

我们今后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经常聚聚。同学们,我相信这次三十八后的聚会,一定会在我们今后的人生记忆里写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将成为我们最美好的记忆。

从昨天开始,当我看到同学们相见时紧紧的握手和拥抱时的场面,我都激动的热泪盈眶,他们好像是从战场上分别多年的战友的又一次重逢。说出来的第一句话“你还活着呀”。

因此,我真诚地希望,趁着我们还能走得动,我们还活着的时候,明年、后年、大后年,直至永远,我们再聚首,再干杯,再续友情,让这种激动人心的场面不断的重现。

最后,我代表参加活动的全体学员,衷心祝愿在座的各位老教员、老队干、领导们健康快乐!祝愿亲爱的同学们、战友们吉祥如意!祝愿我们母校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二○一七年十月二十一日
同圆中国梦,共筑海军魂(晏光明)
二〇一七年十月二十日至二十三日,海军工程大学七八届十九队四十一名同学,从北京、上海、广东等十一个省市聚集武汉海军工程大学,重走校园路,再续战友情。
海军工程大学的领导、兵器学院、各教研室的领导和当年任课老教授们参加了我们的同学聚会活动,并和大家合影留念。
李安校长在讲话中介绍了几次军改后工程大学的变化发展情况,重点讲述了海军从近海防御到远海战略的跨越,海工人所作的贡献,并欢迎校友们常回家看看,关心海工的建设和发展,共圆中国梦,同筑海军魂。
在座谈会上,兵器学院程锦房院长和各教研室领导介绍了教学科研情况。老教授们在座谈时希望我们像他们一样,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共同追梦,健康长寿。
同学们在校园漫步,追寻当年的记忆,在实验室参观,重温书声琅琅的课堂。母校聚会圆满结束。明年东北重相见,大连再续同学情。

▌连载 | 《夜色朦胧的海》
▌连载 | 《你好!我的港湾》
▌原创 | 献给潜艇兵战友
▌原创 | 我爱你!美丽的西沪港
▌原创 | 难忘西沪港
▌原创 | 致心中的西沪港
▌原创 | 永远的老战友
▌原创 | 西沪港,我们来了!
▌原创 | 远山的呼唤——西沪感想
▌原创 | 二十年弹指间--遥远的军营
▌原创 | 初识潜艇
▌原创 | 我所经历的国庆三十五周年阅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