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沪港战友之家”征集各类稿件用于微信公众号文章发表,望战友们积极参与。欢迎大家踊跃投稿(联系微信/QQ:154443939或156458299),谢谢!
文/青藤驹士

276潜艇首届战友联谊会后,那份30多年前的“276艇花名册”不经意间让我给“抢”了过来,当然,我这只能是暂时保管,到时候我还得原封不动地归还给这份名册的主人,那会儿时任276第二艇长的王世忠。
这份“276艇花名册”已是一本纸张有些泛黄的手抄本,共10页,应当是上个世纪的80年代初期,276较早时期的一本名册。这些日子里,我有空没空地常常在翻阅着这份名册,也在这边统计,那边汇总,感觉有些数据也是挺有意思。我甚至在想像现在这个时期潜艇上的名册会是什么个样子,最起码绝不会手抄本了,当然会是电脑打印。而假如以这本30多年前的名册同现在的名册去作一个比较,那些相对应的数据肯定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时代不同了,肯定都会大不相同。
“276艇花名册”里的每一栏有12个内容,包括姓名、职务、专业、何时入伍、何时入党、何时入团、家庭出身、本人成份、出生年月、文化程度、民族、籍贯等。名册中所列总共有70人,其中军官21人,士兵49人。49个兵分布在10个专业,包括电工兵7人,舰务兵9人,轮机兵8人,鱼雷、鱼电兵6人,舵信兵7人,雷达、声纳兵6人,无线电、航电兵6人。
在入伍时间上,50年代2人,60年代12人,70年代人最多,有55人,80年代只有1人。而在年龄结构上,则从上个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横垮了40多年,年龄最长者为艇长刘爱邦,1937年8月出生,1955年3月入伍。最小的兵是1960年出生的,有7个兵,都是78、79、80年的兵,包括乔顺龙、薜继荣、颜崇林、单春正、王立新、韩振忠、陆卫兴等。
从籍贯上看,全艇70个兵来自12个省份。其中山东最多,有17人,其余依次为:浙江12人,河北和江苏各8人,辽宁7人,河南6人,上海5人,北京2人,天津2人,湖北、安徽和湖南各1人。
全艇有党员38人,占全艇官兵总数的54%。团员30人,非党团员2人。其中60年代入党4人,70年代入党34人,70年代入团29人,80年代入团1人。
家庭出身最多的是贫农,共有40人,另外30人中,下中农13人,工人6人,中农4人,干部3人,革命军人2人,佃中农1人,贫中农1 人。这里面除却出身于工人、干部、军人家庭的11人,其余59人都来自于农村,也就是全艇有84%的人是从农村参军入伍。
文化程度的统计让我有种别样的感觉。仅仅是过去了这么30多年,这潜艇上官兵的文化程度可以说发生了质的飞跃,我相信现在的潜艇兵,其文化程度至少都会在高中以上,军官的文化程度会更高,都应当是从院校出来。
细细翻阅着这本当年276的花名册,我发现全艇70个官兵中,竟然没有一位大专以上的学历。最高学历有2人,分别是中专文化的军医田守法,中技文化的舰务兵陈宝荣。其余学历依次为:高中39人,初中22人,初二2人,初一1人,高小3人,无学历1人。
这其中,21位军官的文化程度有些低,分别是中专1人,高中3人,初中10人,初二2人,初一1人,高小3人,无学历1人。这无学历者是来自山东平度岗山公社古村大队的老艇长刘爱邦,他的文化程度一栏里空白着,我理解刘艇长很有可能没读过书,也许是我的理解有误。
不知道我这样汇总分析这样一份潜艇兵的名册会不会有泄密之嫌,询问过老首长们,告知已经这么多年过去了,这样的名册已不能够说成是机密件了。如此,我还是斗胆写成这一小文,与我的战友和朋友们共享。
岁月流逝,这么多年过去了,然276依然还在内心深处,真诚地祝福在276待过的战友们健康快乐,祝福从大榭岛“毕业”的战友们平安幸福!

▌连载 | 《夜色朦胧的海》
▌连载 | 《你好!我的港湾》
▌原创 | 献给潜艇兵战友
▌原创 | 我爱你!美丽的西沪港
▌原创 | 难忘西沪港
▌原创 | 致心中的西沪港
▌原创 | 永远的老战友
▌原创 | 西沪港,我们来了!
▌原创 | 远山的呼唤——西沪感想
▌原创 | 二十年弹指间--遥远的军营
▌原创 | 初识潜艇
▌原创 | 我所经历的国庆三十五周年阅兵


锅害诗2019-01-21 15:14:02
这里面的写着1960年出生的王立新是78年底到潜校的(79年兵)航电专业的吗?如果是联系我。我是刘伟,航电专业的的同学。18078811810(广州)

你选择逃避匀2018-12-31 07:32:57
这位战友,你发的这个名册是不可信的!你说的八十年代潜艇兵文化也太低了!我六十年代在129艇服役,我记得,我们艇长(杨玺,后调09第一任艇长)副长,航海长,都是四海校,机电长,动力长都是二海校毕业的,全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