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西沪港战友之家归队
这里是复退海军的网上精神营地。点击上方蓝色字体“西沪港战友之家”然后点关注即可成功归队!

文/山地兵
上个世纪,一本脍炙人口的小说影响了众多的那代人们,我也是其中之一,这部书就是《林海雪原》。

      书中的众多形象是我羡慕和崇敬的人物。除了203首长少剑波、孙达德、高波、小白鸽,再就是天津老乡刘勋苍了,尤其是刘勋苍的绰号“坦克”在我的心目中永远是崇敬和效仿的榜样,更何况他还是天津人,更加使我为之骄傲。
有幸参军了,而且部队里就有刘勋苍在。记得那时他在我们海军南海舰队后勤部当副参谋长、后来一直在舰队司令部当防险救生处的处长。有他的存在,使我们那时的天津兵引以为荣。由于我一直在舰队直属机关工作,与这位昔日的战斗英雄有着非同一般的接触,更何况还是天津家乡的人,更有一分特殊的关系。那时侯我在他眼里还是个小鬼,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长大成人,他对我也是不断加深印象和感情,毕竟是在一个机关大院生活工作,接触自然很多。
没参军之前对他的印象只停留在小说里的描写,完全是理想中的英雄形象。后来改编成革命现代京剧,再后来又将这部样板戏搬上银幕,里面对刘勋苍的形象逐渐淡化了,然而小说里的战斗英雄“坦克”的形象始终刻画在脑海里。

刘蕴苍
小说中的刘勋苍的原形人物真名实姓叫刘蕴苍,他少年时候就参加了革命部队,他是地道的天津人,小时侯家境虽然优越,但是由于他性格顽皮喜好习武,总得不到家人的器重,认为他不是习文的材料。(在与他接触中他曾说,他的哥们儿兄弟都是有学问的人,上一辈人也都是富商或是习文的,家里有在美国发达的亲属,由于自己从小参加革命,许多都失去了联系,甚至断绝了关系。他曾经拿出一张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老照片,那是他的母亲抱着他的一张照片,一直保存在身边,当时一下子为他的细腻所感动。原来在印象中的粗野的东北野战军战士原来有如此对母亲的细腻情感。)因此,他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参加了东北抗联队伍。后来被人民解放军整编编入东北野战军,后改为第四野战军。再后来随着第四野战军南下部队,开往了广东。新中国成立后作为从陆军改编的人民海军,他是第一批接受改编的海军,并被海军选到当时由苏联海军训练的中国第一任潜艇部队受训,并被任命为新中国人民海军第一任海军潜艇艇长。
据说文革期间,因为小说遭到批判,他也在所难免遇到株连,后被调任南海舰队农场进行改造。文革后才被调回舰队后勤部任副参谋长(当时只是副团职),由于工作出色后被任命为南海舰队司令部救生处处长 ,才被正式重用那已经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了。
剿匪英雄身经百战生活中是一位平易的老兵
小说《林海雪原》描写了1946年冬,东北解放军组建的小分队,在团政委曲波领导下,对当时的东北地区最大的土匪窝子进行了剿匪战斗。当年刘蕴苍任排长,小分队与国民党在牡丹江一带的残匪周旋,经过近半年的艰苦卓绝的战斗,终于全歼了这些顽匪。此书中的杨子荣等英雄人物的原型都是他的战友。作者曲波在小说中对刘蕴苍有着极其生动的描写,描述他勇猛过人,心急胆大,被小分队人们称为“坦克”。更鲜为人知的是,这支英雄小分队隶属于后来的第四野战军第一纵队(38军)一师二团官兵,他们在东北剿匪战斗胜利后,又先后参加了辽沈、平津两大战役,并挥师南下继续剿匪战斗。小说中的许多原型人物最后都参加了新中国的海军建设,如书中的田司令就是海军南海舰队副司令员。
刘蕴苍出生在地道的天津卫,一辈子都是天津口音,照他的话说:咱就是天津小子,走到哪都是天津卫的。所以一直信守着自己天津人的本性,始终乡音不改,性格刚毅为人热情。他的性格直率,说话直来直去从不虚呼,为人真诚见不得虚伪窝里斗的情形。总是以一个军人姿态呈现在人们面前。记得广东那地方属于热带地区,天气很炎热,可是他从来都是军容风纪严谨,军帽总是带着,风纪扣永远是紧扎着的,虎背熊腰大肚翩翩的身子,常是汗水淋淋湿透军服,但是他总是以一个严整的军人风貌展现在战士当中。
记得我每次回津探亲,他总会说:回来给我带点大八件小八件忤的(天津特色糕点)。我也是每次都给他带些天津老传统的物品、食品,他见到总会象个小孩子一样格外高兴。
那时他的老伴是湖南人,也是一位部队的军医,家里三个孩子两女一男,他从不重男轻女对孩子们无微不至。老伴永远是他的保健大夫,对他也是关怀倍至。他的家里永远是陈设朴素干净利落。他还能做一手的好菜,他的孩子们都夸他比部队食堂的大师傅们做的饭菜还好吃,这点我身有体会。那年我打算转业了,专门去他家征求他的意见。那时他也将近60岁了,也快要离休了。他吼着对我说:哪里黄土不埋人啊,为什么非要回去,没出息啊!我将为什么想转业一一说给他,他体谅了我,而且他还鼓励我回家后还要继续干好,不能白耽误了在部队受到的锻炼。那天他亲自下橱为我做菜,他做的猪排至今还在印象之中,他的酒量很大我们那天都喝了不少。临走他说:我也很快该离休了,打算去北京安家了。转业临走之前再来家里啊!
他的文化虽然不高,到也是属于那个年代老军人中的有文化人,当年他曾就读于如今的天津耀华学校,他擅长的许多体育活动中属篮球、足球、游泳玩的熟练,而且摔跤是他最拿手的,在训练场上经常会看到他与战士们扭在一起摔跤的场面,能搬倒他的,还真没见到过。练就了他一个好身板。
明面上他从不讲林海雪原的故事,在训练射击的时候,他总会数落着干部战士,练瞄准绝对不能学智取威虎山里面的杨子荣,如果象他那样打枪纯属扯淡!练打枪必须一招一式按要领练习,不然枪法肯定不准的,他经常拿着砖块给大家示范,教大家练习手枪射击先练臂力的稳定,再练瞄准的工夫。
记得私底下我还是追根寻底的打探些当年林海雪原小说里的故事,他总是含糊其词的不愿意说,似乎其中有什么难言之隐。后来得知,是因为曾经透露的一些真相,文革时作为反面教材遭到冲击,所以从此不再愿意谈那些事了。为了满足我这个天津老乡的好奇,有一次在他家里他关紧门,拿出一本旧的老式象册,翻出了里面许多珍贵照片,其中有杨子荣的、牡丹江杨子荣烈士纪念碑、小分队集体合影的照片,还有他当年扛着日本战刀带着长羊毛帽子打着裹腿的雪地照片。但他嘱咐我千万别跟外人说。
新中国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首任潜艇艇长
刘蕴苍的大半辈子,都是在海军部队度过的,他为新中国的海军事业立下过不朽功勋。当年的第四野战军南下解放了广东海南,1950年组建人民海军,他正式调入了海军参与了新中国的海军建设。第一批参加了由苏联海军进行潜艇专业训练,成为了第一任潜艇部队的艇长之一。他参加了南海舰队潜艇基地的建设。在他的军旅生涯里立战功八次;其中六次大功。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他光荣离休,八十年代末去世,享年61岁。


▌连载 | 《夜色朦胧的海》
▌连载 | 《你好!我的港湾》
▌原创 | 献给潜艇兵战友
▌原创 | 我爱你!美丽的西沪港
▌原创 | 难忘西沪港
▌原创 | 致心中的西沪港
▌原创 | 永远的老战友
▌原创 | 西沪港,我们来了!
▌原创 | 远山的呼唤——西沪感想
▌原创 | 二十年弹指间--遥远的军营
▌原创 | 初识潜艇
▌原创 | 我所经历的国庆三十五周年阅兵
▌原创 | 我为你自豪!心中记忆永存的西沪港!
▌原创 | 挂光荣之家三轮车的故事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西沪港战友之家”获取。


《西沪港战友之家》投稿二维码
“西沪港战友之家”是一家致力于促进退伍战友们情感交流、信息共享的民间组织。欢迎老兵将家中的土特产品上架到“水兵便利店”销售,有货源的战友可添加微信:154443939咨询,产品标准为:自家生产,货真价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