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再也回不去的从前 —— 秦岭公司篇(二)

西沪港战友之家 深海蛟龙 2019-09-27


    点上方西沪港战友之家归队

这里是复退海军网上精神营地。点击上方蓝色字体西沪港战友之家然后点关注即可成功归队!


前文回顾

那在也不回去的从前 —— 秦岭公司篇(一)


图文/海风

谢了同学,灯火阑珊处仿佛看到了过去的日子



故乡的山 故乡的水

故乡有我幼年的足印

几度山花开几度潮水平

以往的幻境依然在梦中

他乡山也绿他乡水也清

难锁我童年一呀寸心

故乡的土 故乡的人

故乡有我一颗少年的心

几度风雨骤几度雪飞春

以往的欢笑依然在梦中

他乡人也亲他乡土也好

难锁我少年一呀寸心

故乡的爱 故乡的情

故乡有我青春的歌声

几度芳草绿几度霜叶红

以往的同伴依然在梦中


感谢小学同学、邻居的陪伴和招待,在此谢谢了!


这是我的邻居小朋友,曾经一起调皮捣蛋,一起树下打牌,一起塔拉着大人的鞋子背着书包去学校,有几个还是我同班的同学,那时早晨中午都是跟他一前一后的去学校。


那个门窗虽然换了,但是我还清楚的记得,我曾经住过这里,门口那棵槐树不知去了哪里。后面的高楼对比现在的存在。


他乡也有情他乡也有爱我却常在梦里故呀乡行,一首程琳的故乡情把我带回了40年前的故乡,那个远在西北平原,距离西安几十公里的地方,兴平县七里镇,这个环绕心里四十多年的梦,由于家务事我来到这里,秦岭公司,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在西安可谓是不少人知晓,那是国家一五计划的产物,有个非常响亮的代号,514厂、115厂,和408厂隔壁而居,514、115两个厂加上家属区的规模相当于南方五六万人的规模城镇。加上408厂能撑起七里镇的半边天,秦岭公司分成东区和西区,二个厂虽然鸡犬相闻,犬牙交错,但是从前鲜有来往,可能都觉得自己有点谱吧?竟然到现在还是各玩各的,从前我们小孩聚在一起还时常一拨一拨的为正义而战哈哈哈!


这里从前有一街二街到14街-15街的家属大院,有二个大幼儿园、工厂托儿所,二个小学、二个中学的子弟学校,学校还总爱改名字,晕!学校的名字咋能随着形势而随意改动呢?有点任性!那中学第一个名字是秦岭一中,后更名为新征中学,又更名为华兴中学。


我们曾经在这里上幼儿园,读书。记得那家门口的老槐树,春天挂满了槐花,我们在树下玩耍,想起幼年时候的追逐嬉戏,想起一帮孩子闹分裂,想起12街的我们家,想起14街平房叔叔家门口的那个小店,那里有我喜欢的煤油味道,那时缺电,停电的时候需要点油灯,想起了那个粮站,想起对面11街把头的那家蛮大的国营理发店,想起那条弄里的换面条的面条铺子,每天中午放学,拿着家里的面粉去那里换面条回家烧午饭,记得一斤面粉加几分钱换一斤成品面条。面条机器的吱吱声一直回想在耳边。想起那12街和10街那十字路口,一毛钱八个的柿子,一毛钱几个的鸡蛋,这里距离黄土高原咫尺,农产品还比较丰富。想起我们这些小当家的,屁大的孩子挂着钥匙顶起家里钟点工的角色,穿梭露天市场,买了菜回家给家里烧饭。不是烧饭时米里忘记了放水就是蒸饭锅里忘记放水,铝蒸锅锅底总是烧糊,难免挨母亲的责骂。想起那些日子多少有点感慨和想念。


厂区家属区总是按时想起军号声,起床号、休息号,晚上的新闻联播总是在每天按时播放倾听祖国的声音。偌大的厂区是我们小孩向往的地方,那里夏天有冷饮免费供应,我们拿着军用水壶去灌酸梅汤、甜甜的糖精水等饮品,正门是进不去的,我们常从汽运车间的边门偷偷溜进去,那时放假溜去厂里玩是件非常快乐的事。


作为国家一五计划的重点项目他级别不低,曾经有不少省国家级领导人出自这里,名导张艺谋据说曾在这个单位当过工人,辉煌的只是过去,现在规模如此大的企业在南方几乎没有,一五计划的重工业作为国家当初的支柱型军工企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少企业艰难的走着自己的路,这30后、40后、50后、60后、70后、80后、新生代90后都是这个企业的主人,破茧阵痛绝地逢生,希望新一代的企业人他们能支撑起企业的未来,把老一辈的事业继续下去,为国防航空海军的事业贡献自己微博的力量。但是盘子太大了,不更新技术赶上世界及德国工业水平,辉煌恐怕只是纸上谈兵罢了!


小小水滴汇成河,我看到企业的这一代老工人做事认真负责,传帮带,和私企截然不同的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他们对工作热情是我们所不及的。这个环境相对纯净,人朴实真诚。有着和外面不同的人际和处事的方式。虽然他们老家曾经在祖国各地,不少职工的祖籍为江苏、浙江、上海、福建、东北等地区,现在他们融入了三线厂都成了三线人了,回不去了,他们把根留在了这里,如这一棵棵的老树,深深扎在西北土壤里。安心的工作,平淡的生活,和外面与世无争,这里还是相当自我的小社会,散发着自己特有的光和热。海军的发展需要他们,航空的发展也需要他们。


50年代和厂同期建设的房子,漫步于此,感慨万千。


没有这汽车能让我们穿越到50年代。


514医院,这个医院应该是和厂同期建设的,三线工厂特色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主楼竟然没拆建过,还是以前的模样。还是归厂里管,属于职工内部医院。体制和地方不一样。不是事业编。


这个是位于145医院边上的当年514厂第一个大的百货商店,建于70年代后期,不知加盖了没有,感觉从前是二层,现在马路边是露天市场、大楼里面是菜场。


航空工业的摇篮


秦岭公司这个名字和秦岭山脉关系不大,这里是平原,依托在黄土高坡边上,有好些有趣的地名,408边的南汤台,514边上的北汤台,这里水果丰富,面食非常多,这些都非常便宜。北汤台边上城乡结合部有个农贸市场,现在倒也是很红火。临近街区家属院方便。



从前秦岭中学边可以上原上的路,路口牌子就是北汤台村,远远的就是黄土高坡。下午这里是集市,颇热闹。这条原上的路存在应该50年了。路牌是新的。


这里曾经是我生活14年的故乡,14岁那年离开时候这里时候我带着种种的不舍,坐车到西安,转火车到上海,转宁波,一晃就是几十年,这次我偶尔回到这里,围着那片没拆的街区,曾经的住处走了一遍又一遍,好多年没回来了,想不到我曾经住过的地方房子还没拆,这些是1956-1958年苏联援建时期的盖的楼房,一式三层,对面两户中间有个公用的楼梯间,青砖瓦房。木头窗门。有沧桑感。


12街的老房子,1956年-1958年苏联援建时期和厂区一起建设的房屋。



竟然这个小时候上的幼儿园还在,在12街中间,被50年代陈旧的房子包围着,后面那条路还在,还有那个边门,竟然还是从前的模样,梦里曾经多次见到这里,多次从进出幼儿园的情景仿佛还在眼前,这次回来看见都没变,还是这样二层楼,还是这样的结构,真奇迹。幼儿园老师的编制还属于工厂,不归地方教育系统管辖,和几个老师聊天,说他们现在是鸡肋,人归厂里管,工资自负盈亏。好像也工作生活不容易。



楼梯方向和扶手都没变,只是装修过几次,还能感觉到从前的样子,只是一代一代换了主角。这个地方我们曾经进出班级的楼梯,我和妹妹都曾经在这里上幼儿园,边上的平房没印象,这个二层楼房深刻的印在脑海里。


幼儿园里的大树,很多年了,那排平房我们小时候就有


这是后面应该是食堂,看这个青砖烟筒很有年代感。穿越到圣诞老人的爬过的烟筒。


小学名字变了,从前叫秦岭一小,地点也变了,从前的那块地方盖了楼房。


中学的位置没有变化,名字变了,记得以前叫秦岭一中,然后改名为新征中学,寓意新长征的意思,然后又更名为华兴中学。三易其名啊!这里再也不是纯职工子弟了,附近的农村孩子都可以在这里读书了,学校被教育局并购了,是地方学校了。


514厂万家灯火


灯火阑珊的傍晚





连载 | 《夜色朦胧的海》

连载 | 《你好!我的港湾》

原创 | 献给潜艇兵战友

原创 | 我爱你!美丽的西沪港

原创 | 难忘西沪港

原创 | 致心中的西沪港

原创 | 永远的老战友

原创 | 西沪港,我们来了!

原创 | 远山的呼唤——西沪感想

原创 | 二十年弹指间--遥远的军营

原创 | 初识潜艇

原创 | 我所经历的国庆三十五周年阅兵

原创 | 我为你自豪!心中记忆永存的西沪港!

原创 | 挂光荣之家三轮车的故事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西沪港战友之家”获取。

投稿或购物咨询请扫描上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

“西沪港战友之家”是一家致力于促进退伍战友们情感交流、信息共享的民间组织。欢迎老兵将家中的土特产品上架到“水兵便利店”销售,有货源的战友可添加微信:154443939咨询,产品标准为:自家生产,货真价实。

阅读原文

方抱列2019-09-27 07:14:26

儿时的记忆忆往昔好文章啊!赞 18

作者

谢谢你 赞 9

单飞琉璃钥泰2019-10-01 12:57:05

写的真好,看的出是用心用泪写的。赞一个。赞 11

作者

谢谢你赞 7

舆论盛宴五2019-10-07 07:27:24

老子弟了,离开家乡30余年,还能写出对家乡情感至深至爰的文章,的确是忘不了根啊!赞 8

作者

谢谢了赞 6

夜郎志大197912019-10-02 20:35:15

儿时的记忆![握手][胜利]赞 8

儒雅的Cute8262019-10-06 21:13:55

学校名称可能记混了,是秦岭二小,秦岭二中,现变为华兴小学,华兴中学,原一小,一中变为秦岭小学,秦岭中学。能写的那么详细,原味,难忘的童年,难忘的记忆,可贵,亲切,祝你安康!赞 7

作者

谢谢!大概115在前吧!只是觉得学校总改名不好,那天晚上我走过了曾经读过书的教室,还记得学校门边茴香树。赞 4

梦骚小师妹2019-10-07 07:26:18

写出了儿时的记忆,真好。是我们60后的一代人永恒的记忆!赞 6

惠小傻银2019-10-07 23:56:23

看了回忆中的秦岭公司感触很深,我家里83年离开的,快四十年了,看了你的文章也算是把记忆又过了一遍,关键是增加了408和514的了解,我们家是115的,外公从选址建厂就来了,一大家子人都留在了这里,谢谢!赞 5

作者

谢谢赞 4

旧时梦菊2019-10-08 11:56:27

写得真是好老同学!道出了大家的心声,儿时的生活给你留下很深刻的记忆让人感动!40年弹指一挥间,很多细节描写仿佛就在昨天发生是的,一下就拉回到了从前,温馨的画面很是温暖,你有当作家的才能,谢谢你把我们生活的地方写得这么美好![玫瑰][玫瑰][玫瑰][抱拳][耶][耶][拥抱]赞 5

苒暖馨揺2019-10-06 14:53:08

看照片你在12街1号楼住过,看同学邻居估计你是七班的吧,那是秦岭二小,西区的是秦岭二小,东区的是秦岭一小,那中学就是秦岭二中了。看了你的这篇文章也勾起了我儿时的回忆,谢谢你,让我想起了那份儿时的快乐!赞 4

作者

谢谢对的,同学一起吃饭才记起我曾经是二小七班的。那个是一号楼谢谢你!那时候住二楼赞 3

中点很远殇2019-10-07 09:02:46

写的真好,勾起了过去的回忆,一幕幕好像就发生在昨天。是呀,好怀念过去大厂的一切。赞 3

作者

谢谢你赞 1

风急雁行斜柯2019-10-23 15:28:14

秦岭公司有儿时的快乐,同时也有抹不去的伤痛。在那动荡的年代,三反五反,四清运动,文化大革命运动,坏人整好人。我们的父辈,有知识有技术的不少人蒙受冤屈受到了极大的侮辱,和不公平的待遇。他们抱着报效祖国的心态,来到大西北支援祖国的三线建设。现在想起来不免有些心寒,在我们儿时的心灵中,是一种极大的创伤,现在时常想起心酸。赞 3

作者

对的,无知者无畏!

小纯粹降2019-10-22 00:06:56

作者你好,我是从小在514厂长大的。你文章中提到的《一四五医院》多少年来就是这个名字没改。你能知道《一四五》的含义吗!我可以告诉大家但不知道对不对,我个人理解是,《一》是115厂、《四》是408厂、《五》是514厂,是这三个厂的职工医院,总称为《一四五职工医院》,当时的医院院长大概是宋院长。赞 3

作者

听听有些道理

花泽熙简单恋2019-10-08 12:36:26

做为50年代出身的秦岭公司人,离开那里快40年了,那有我的青春,有我的回忆,有我的好朋友。回忆往事让我更加热爱祖国,热爱那块生我养我的地方。谢谢作者。赞 3

okCC会睡觉的鱼2019-12-08 21:48:16

你家门口有好多槐花树好粗的右手斜对面是5号楼赞 2

作者

对的,非常高大。这次去没看见了

杨紫紫曦老2019-10-08 12:04:03

照片里有东区上班的人吧赞 2

岛是海的心溪2019-12-08 21:51:25

隔条路那面是新都理发店,理发店旁边是压面条的,如果是那你家那是一号楼,三号楼在南边拐角

作者

对的!那理发店很大。压面条是我们每天必须去的地方,三分钱换面条赞 1

皇甫巫灵郭2019-10-25 16:40:02

我咋觉得俺们大概是邻居,你是12街01栋的?我是03栋的在那里住了11年,你的文章瞬间将我带回了儿时,每到放学时,在12街四四方方的院子里,大家一起玩儿耍的场景赞 1

作者

对的,很久远了

巨蟹正Qv5明22019-10-21 20:47:43

写的很真实,同是12亍长大的深圳人赞 1

支离破碎函2020-07-10 18:57:59

秦岭一中只改过一次校名,东区秦岭一中改名秦岭中学!一直再没改过校名,现在还叫秦岭中学!你说的改名的那是西区的二中,改了几次校名,陇西中学,新征中学,华兴中学,那是因为西区514厂改了几次厂名,所以其所属的二中也跟着改了校名[悠闲][悠闲]

半清醒酥2020-07-10 15:46:04

我家住12街8号楼

桃花别再开了12019-12-08 23:01:10

欢迎来扬州游玩,品尝扬州美食

惠小傻银2019-12-08 22:15:02

儿时的回忆 。四个学校上过三个。

纯白连衣裙鹃2019-12-08 21:44:05

我是80年3月份离开秦岭公司到了扬州。

作者

扬州好地方,适合生活

铅笔描绘你讽2019-12-07 23:55:00

1号楼对的是理发店

苏凉扣2019-12-07 23:46:23

我家住10单元

作者

谢谢你我家把头不知道几号楼

冷宇甚2019-11-01 12:43:08

这篇文章看了又看,那熟悉的楼,熟悉的地方,我仿佛又回到了从前。 我是80年离开514的,这40年我回去4次,明年我们同学要花甲聚会了,我很期待。

作者

你好,我是79年离开那

天枰狮子努力吧2019-10-17 19:19:54

写的真好!给战友点赞

作者

谢谢

允夏沫斑2019-10-11 13:58:16

写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