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回也回不去的从前 —— 秦岭公司篇(四):父亲

西沪港战友之家 深海蛟龙 2019-10-26


    点上方西沪港战友之家归队

这里是复退海军网上精神营地。点击上方蓝色字体西沪港战友之家然后点关注即可成功归队!


文/海风

说起秦岭公司,说起514厂,都离不开父亲,正是各个家的父亲最先来到这里,平地起高楼、盖厂房,才有115、514、408厂发展的今天,这些开创者有的是国外留学、部队转业、复员、及南方和北方各大城市支柱企业里抽调来的技术骨干力量.....然后他们开始是单枪匹马,而后把家按在这里,青春、中年、老年终身都献给了西北这个工厂。他们很平凡、很渺小....他们像一个机器上的螺丝钉,不发光不发热,在各自岗位上默默的工作着,缺一不可。

这个位置应该从前国营理发店

记得一个上海的叔叔姓翁,和父亲关系很好,烧一手好菜,因为当年他家上海房子是从前资本家住的小洋楼分配的一间房,父亲玩笑的称呼他“红色资本家”,他单身在陕西514厂,住12街对面隔着马路不知几街(应该现在是17街这个位置)单身宿舍,孩子和家属在上海,70年代后期也调回上海团圆去了,73年我们第一次回浙江,中转上海就在他们家打地铺,非常有趣的记忆,清晨上海街道飘着薄雾,弥漫着煤球炉的烟味和生煎馒头及油条的味道,街头铃声、车声慢慢响起,没有军号声。吴侬软语从来没听到过,陕西人说话都是硬邦邦的。带着陕西biáng biáng面的味道。

二叔是我父亲的弟弟,当年17、18岁跟着我父亲来陕西闯荡,几十年过去了,落户在这里,从前健步如飞麻利的他到今天步履蹒跚,南方成了他口头禅,故乡成了他的梦,很难再回故乡了,他在这里贡献了自己的青春、中年、老年,在平凡的工作中默默干了几十年。这里有他的根,为家付出汗水和艰难,回不去了从前。

我的父亲是50年代中期部队复员后直接参加了国家一五计划的的西北三线工厂建设,分在秦岭公司汽车队,那可是个很牛的地方,开着大卡车全国各地的跑,在那个交通不发达的昨天,可以热门。父亲走南闯北常会带好东西回来。有次他不知从哪带来一只小兔子,我们非常开心,养了好多天,后来我不肯让父亲把它杀掉,一直哭闹,兔肉拿到二叔家去弄了,我拒绝吃它。

我们一直住12街一栋的,据说12街是干部街区,都是三层楼房,每层都是卫生间一边一个公用厨房,一般一层住三五户人家,基本每户一间房。那时并不觉得条件艰苦,反而很快乐,父亲出差回来汽车会停着14街马路的树荫下,我们一帮孩子飞奔到汽车上去玩,站在解放卡车的车厢里,摇晃着把着木质的车厢板威风凛凛,汽车开动了,我们站在上面任凭急驶中疾风吹过,那叫一个爽啊!有驾驶室我们不坐,就喜欢站立在车厢里,一怕闻汽油味,二拉风!父亲常带着二叔家的哥哥开车去玩,我们很羡慕。

这次回去没有看到汽运车间,记得汽运车间有个院子,里面一色停着军绿色的解放大卡车,现在的厂区的边门和记忆中相差有点远,汽运车间据说被围到厂区围墙里面了,从前常会从这里不经意溜达进厂。

那时父亲出差常会从黑市买大米回来,(有朋友留言:妈妈在家洗衣服,改善生活,架起竹杆晾晒,到下午,爸爸们骑着28的车子,从周至换大米回来,拍打着身上尘土,边谈笑风生讲着换大米的经历,民兵“抓投机倒把的人”在河对面追他们,他们比赛,最后爸爸钻入玉米地跑了回来,408厂那南汤台还个水塘,爸爸结伴去钓鱼,回来也展示一天的成果,交流在那打窝子,用什么钓鱼的鱼饵。)还是说大米,父亲总是晚上很晚回来,有时候冬天下着大雪,父亲回来了,带好几袋大米(不能公开的),分给厂里同事和朋友,我们的任务第二天分米的时候把掉在地上的米粒一颗颗捡起来,背着唐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捡着地上的米粒,大袋分小袋肯定会少称的,放现在大家不会计较,在那个年代少几两也会上门来说的,就这样干着吃力不讨好的好事,让这些捡米经历到现在还忘不了。

文章发表几天时间有不少秦岭人留言,回忆童年美好的,当我们回不去的时候,那些流浪在外面的秦岭人心里心心念念那往昔。留言中不少同龄人,还记忆着514、115孩子们斗争的场面,斗争时候一般都喊:115大地主,514拿刀刺,刺死115!哈哈哈!文化大革命的批斗语言就是这样融入我们骂街的口号中。我们没感觉到斗争和革命的惨烈,只是觉得好玩。

北汤台农村小孩和厂里小孩骂群架:工厂娃,哈大大,吃了饭桶,拉粑粑。哈哈哈现在看来非常有趣的,这样的骂街应该是孩子们的专利,那时艰苦,我们还能在苦中寻找快乐,不知道现在514和115孩子还斗争吗?时代发展孩子蹲家的多,估计这样的场景很难在出现了。

后来父亲调回了南方,然后我们恋恋不舍的离开了那个让我们有梦想的地方,那梦中的满眼荠菜、那路灯下的抓蛐蛐、还有那地震时期住那地震棚串门的快乐、那下大雪时候的拉雪橇,点点滴滴一直在心里荡漾。

还有住过房子门上的那个弹簧竟然还是父亲当年留下的杰作。四十年了那个弹簧竟然还在那里,怪不得我常常梦到那个红色的门,自动的关上。不日这里可能会被拆掉,伴随我们几十年的回忆也许慢慢的淡忘。一张老房子的照片一篇回忆的文章,竟然找到了多年的邻居,还在蹒跚学步的小妹妹和调皮的哥哥都已经是40出头的人了,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啊!

很多时候人只有失去了才知道珍贵,我们常常在不经意间会失去很多宝贵的东西,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回头看看才知道时间带给我们的对与错,不停调整自己,整装前行,人生的路总是很多遗憾....

40年了门上的弹簧竟然还在那里,带着岁月的沧桑


115厂的秦岭中学,大门和房子挨得这么近

这些五十年代的老房子在璀璨的灯光下显得有点落寞


新老交替的房子,感受现代和过去


谢谢隔壁邻居弟弟提供的照片





连载 | 《夜色朦胧的海》

连载 | 《你好!我的港湾》

原创 | 献给潜艇兵战友

原创 | 我爱你!美丽的西沪港

原创 | 难忘西沪港

原创 | 致心中的西沪港

原创 | 永远的老战友

原创 | 西沪港,我们来了!

原创 | 远山的呼唤——西沪感想

原创 | 二十年弹指间--遥远的军营

原创 | 初识潜艇

原创 | 我所经历的国庆三十五周年阅兵

原创 | 我为你自豪!心中记忆永存的西沪港!

原创 | 挂光荣之家三轮车的故事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西沪港战友之家”获取。

投稿或购物咨询请扫描上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

“西沪港战友之家”是一家致力于促进退伍战友们情感交流、信息共享的民间组织。欢迎老兵将家中的土特产品上架到“水兵便利店”销售,有货源的战友可添加微信:154443939咨询,产品标准为:自家生产,货真价实。


阅读原文

happy龙之旅2019-10-27 01:30:59

12街西边隔条马路是15街,以前的单身宿舍楼。北边是11街,11街的西南角以前有一幢南北走向的平房。朝南的大门,里面是理发店,还记得小时候里面烧着大块煤炭的汽油桶改造成的炉子,上面坐着铁皮壶,热气腾腾的。理发店紧东边,在街坊里面,还有一家压面条的,小时候在那里拿面粉换面条。图片里的中国银行是在14街街角,以前那个位置是一排南边走向的平房,有商店和粮店。赞 3

作者

对的,图片位置14街我叔叔家位置,11街面条铺子记忆深刻,一放学我需要飞奔过去用面粉换面条,外加3分钱。路过理发店门口赞 4

你好瞎伦2019-10-27 13:56:08

作者是什么时间离开514的,我也是12街的,我们是69年离开的。赞 2

作者

79年赞 1

若璃蚕2019-10-29 15:11:30

我很怀念小时候,怀念过去的年代。现如今我已年过60了。赞 2

温情与兽员2019-10-27 00:10:45

一切一切从你笔尖流淌出来,让我仿佛又回到了从前。赞 2

晴子拳2019-10-27 20:33:04

回不去的时光,深深地眷恋。赞 1

寂寞有刺粥2019-12-07 19:23:46

[强][强][强] 猫爪 对11街西南角,14街东南角记得非常清楚[强][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