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西沪港战友之家归队
这里是复退海军的网上精神营地。点击上方蓝色字体“西沪港战友之家”然后点关注即可成功归队!

来源:兵味er

潜艇兵的那点“情”事儿
文/黄毅

30多年前,我在潜艇上当兵,尽管是新兵,但无意中显出了几分老成和厚道,引得许多兵哥兵弟常为那点事向我求助,现在想起来颇觉有趣。
1981年春节后一天,我与轮机班张班长一起值艇内更。他那时已满25岁,对象还没着落,胡子拉茬,抽旱烟,为人处事很实在。
那天,张班长刚从辽宁绥中休假归队,我问他:“有没有锁定目标?”
他手一摆说:“别提了,一共15天假,前一周看了几个没看好。第8天见的那个挺不错,谁料想,生产队长火急火燎来家里,说队里的抽水机熄火了,急等浇地,让我帮忙修修,好家伙,名声传出去了,修了这台修那台,没顾得上趁热打铁。”
张班长那神态,有点眉飞色舞,又有点遗憾无奈。
我随即安慰他:“班长你放心,如果那姑娘有点眼光,一定会成为我嫂子!”
当晚,我以《他这样度过最后几天假》为题,写成新闻稿投给《人民海军》报。老天开恩,第一次投稿就登了,我让张班长将报纸寄给姑娘,结果,美事成了。
张班长很开心,特地打开一瓶黄桃罐头犒劳我。此事被大伙儿知晓了,我受到了热捧,那年“五四”,我被评为支队优秀团员,显然与这事有关。

鱼雷兵小鞠准备休假,那时当兵满三年才能回去探亲,刚离家时是小青年,一转眼都迈进大青年行列了,休假的首要目标就是找对象。
那天小鞠神神秘秘地找我,问我给姑娘带什么礼物更利促成。
原来,他与姑娘还未见过面,但书信往来已一年有余,彼此感觉不错,因此首次会面送上第一份礼物意味深长。
我问姑娘喜好,他说,爱看书,还喜欢写诗,在家做裁缝。我沉思片刻,建议他买盏台灯。
他问有啥说头?我解释道:“农村女孩子爱看书、写诗,颇有几分浪漫,白天忙活,晚上才有闲暇,每每打开你送的台灯摊书铺纸,自然会想到你。再说,买盏台灯你一个月的津贴足够。”
小鞠嘿嘿一笑,转身即去。一晃三十多年过去,前年我去济南,拜访这对恩爱夫妻,席间我重提往事,惹得满堂大笑。

那时我常帮战友改情书,甚至代写情书。其中,帮上海籍小孙写的那封信印象极深。
事情是这样的,一天晚上,小孙很沮丧地告诉我,相处多年的女友遇到了异常情况,她的家人给她介绍了一位大学生,她正迟疑于十字路口。
一个远隔千山万水,一个近在咫尺;一个是普通士兵,一个是天之骄子,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真乃天壤之别,着实让姑娘为难了。
小孙说,与其被她甩,还不如主动吹。
我们俩盘坐在草地上,窃窃私语分析案情。
最后我有了主意,对他说:“你别赌气,也别泄气,男子汉要有点风范,多年的感情投入彼此都该珍惜,即使不能走到一起也应该成朋友。”
他点头称是,接着恳请我帮他起草一封信,由他誉抄后寄出。
于是,我用了一个晚上为他草拟了一封信,大意是——
“在你很纠结之时,我毫无埋怨之意,只怪自己条件不如人。你若坚持选我,我当一辈子珍惜,尽己所能让你幸福一生。你若另选他人,我会坦然面对,寄上衷心祝福,唯有一愿:诚邀你们俩能来大连度蜜月,让大海见证你们的爱情。”
信的最后我还意味深长地引用了郭小川的诗句:“战士自有战士的爱情,忠贞不渝,心美如画。”
谁料想,这封信竟然收到了欲擒故纵之效。不久,姑娘从上海来了,是一个人,给小孙带来了份厚礼——亲密的拥抱。

孔老夫子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以上写的全是开花结果的“美”事儿,我在战友眼里也成了既有军人风度也有君子风度的“兄弟”。
当然也有一些开了花却没结果的,更有连芽都没长出的,按今天的话说应是属于“缘分不够”。
但不管是分是合,是好是散,都成了我们这清一色男人世界的一道佐餐,津津有味,乐趣多多。
潜艇兵最讲同舟共济。我们就是这么的单纯,这么的兄弟。

一个老兵的40年
文/黄毅
1978年12月18日下午,我手捧大红的入伍通知书,在公社干部的护送下,乘坐大队的船,航行了4个多小时,赶到江苏省兴化县人武部报到:此时,不仅入伍之梦已圆,还成为全县仅有的6个潜艇兵之一!
12月22日,我来到了青岛潜校。经过9个半月的培训,我被分配到大连某潜艇支队。尽管离家更远了,但父母“一定争气,当一个好兵”的嘱托,我记得更牢了。上艇不到一个月,我就顺利通过了艇内更考核,在同年兵中第一个放了“单飞”。我坚信,军队要迈向现代化,军人必须用科学文化来武装自己,便把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来学习“充电”,因此被支队政治部表彰为“向现代化进军中涌现出的新型好兵”。1980年9月,我考取了原海军电子工程专科学校;半年后,光荣入党;两年后,我穿上了4个口袋的干部服,成为全村第一个军官。
1988年9月,我从潜艇调到驱逐舰。半年后,一个旭日东升的清晨,我带着妻子和4岁的女儿来到黄海前哨。这是一座新建成的军港,从70年代初开工兴建,经数万军民持续奋战十余年,终于投入使用。
那天,我们一家三口站立在海堤上,望着朝霞映照下的军港里,一艘艘驱逐舰正待起锚远征。一想到将要在这里安家立业,我不由得有些激动,说:“我们三个人,一个是军人,一个是军嫂,一个是军娃,都烙上了军队的印记!”我的话也感染了贤惠的妻子和懵懂的女儿,一家人把手拉得紧紧的。那时,刚刚建成的军港还有许多设施有待完善,日子过得也很清苦,但妻女没有向我抱怨过一声,她们和我一样爱海军、爱祖国。
从军的路上,家人一直随着我奔波迁徙。离开黄海前哨多年之后,使命再一次把我和它系在了一起。
2007年12月,我被任命为海军某工程部队政委,重返那里承建中国首座航母基地。这意味着已定居北京十余年的一家人又将分开。我对妻女说:“与家人相伴的日子可期待,为强军事业建功的机遇很难得,我一人前往,将代表全家三口出力!”一席话,如同开了一个“家庭誓师会”。
“事干成,人干净。”到任后,我把这6个字刻在心底,与战友们夜以继日奋战在工地,征地搬迁、开山采石、填海筑堤、修路架桥,一干就是6年,终于迎来了2013年3月27日辽宁舰首次靠泊青岛航母母港的历史性时刻。无比兴奋中,我欣然写下了诗句——“鏖战工地六载,海天间托起古镇口战略母港;报效国家一生,风云里挥写大珠山豪迈诗篇!”
一年之后,我到龄退休。解甲之时,心里不禁陡生一丝迟疑:“当年,为了穿上这身军装,我没少费周折,没想到如今就要脱下了,今后还能为部队做什么事呢?”不承想,真正走下岗位,我清闲没享,忙碌不断。受地方政府之邀,我出任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顾问,开办海军学校,建设水兵菜园,开展专业健身团队进军营活动,推进军事体能训练科学化……这些,让我找到了为强军事业继续奋斗的新“战位”。
“位卑不敢忘忧国”,是我如今最坚实的信念!



▌连载 | 《夜色朦胧的海》
▌连载 | 《你好!我的港湾》
▌原创 | 献给潜艇兵战友
▌原创 | 我爱你!美丽的西沪港
▌原创 | 难忘西沪港
▌原创 | 致心中的西沪港
▌原创 | 永远的老战友
▌原创 | 西沪港,我们来了!
▌原创 | 远山的呼唤——西沪感想
▌原创 | 二十年弹指间--遥远的军营
▌原创 | 初识潜艇
▌原创 | 我所经历的国庆三十五周年阅兵
▌原创 | 我为你自豪!心中记忆永存的西沪港!
▌原创 | 挂光荣之家三轮车的故事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西沪港战友之家”获取。


投稿或购物咨询请扫描上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
“西沪港战友之家”是一家致力于促进退伍战友们情感交流、信息共享的民间组织。欢迎老兵将家中的土特产品上架到“水兵便利店”销售,有货源的战友可添加微信:154443939咨询,产品标准为:自家生产,货真价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