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小说集《​核潜艇艇长》第一章:“核潜艇艇长”,第9、10节

潜艇战友 深海蛟龙 2020-01-01

...    点上方西沪港战友之家归队

这里是复退海军网上精神营地。点击上方蓝色字体西沪港战友之家然后点关注即可成功归队!


前文回顾

《核潜艇艇长》小说连载:第一章“核潜艇艇长”第1、2节

《核潜艇艇长》小说连载:第一章“核潜艇艇长”第3、4、5节

《核潜艇艇长》小说连载:第一章“核潜艇艇长”第6节

《核潜艇艇长》小说连载:第一章“核潜艇艇长”第7节

中篇小说集《核潜艇艇长》第一章:“核潜艇艇长”,第8节



出航第十五天,潜艇遇到台风,并不慎进入了台风圈。海上风浪很大,涌很长,风力达到8至10级。上午收报的时间,当更指挥员李宝光指挥潜艇浮起到8米深度收报,并用惯性导航系统测舰位。但是由于风浪太大,潜艇浮到13米时,一下被涌浪掀到水面上去了。海军规定,潜艇远航期间,不到万不得已,不准露出水面,从第一次下潜开始,到返航回来,全部都要在水下完成。李宝光马上下令注水,潜艇迅速潜入深海,上午没能收报,也没能测舰位。
到了下午,又是李宝光当更,又出现了这种情况。
潜艇一下又浮上去了,李宝光就往下操。碰巧,这时深度计失灵,指针显示为零。二舱上头有6个深度计,全部是零。李宝光以为潜艇被涌浪掀到水面上去了,实际上是深度计的管口被什么东西堵住了。6个深度计都是一根管,管口一堵全部失灵。这属于设计不合理。李宝光也没想到会是深度计失灵,就一门心思往下操,速度非常快,向水柜注了20吨水,一下潜到五六十米。李宝光还不知道潜艇已经下去了。
核潜艇的潜望镜在舰桥指挥室里,随艇出海的梁公颐副主任喜欢看潜望镜,他叫副长郝东升把潜望镜没在水里测海水的透明度,他发现升降舵的导向管漏水,就问郝东升:“这是怎么回事?”
郝东升一看指挥室的深度计,下潜到70多米了。他吓坏了,一下从指挥室升降口跳下来,在李宝光的腰上捅一下:“李副长,注意深度!”
李宝光以为郝东升提醒他潜艇冒上去了,就说:“我知道了。”
郝东升一看这里的深度计指示为零,他想:是不是我看错了?“腾”地又爬到指挥室,一看深度计,已经潜到八九十米了,再一看潜望镜,里面黢黑,什么也看不见,确定是潜艇掉下去了。他又跳到指挥室,大喊:“中间水柜供气!”
原来,指挥室的深度计是另外一个管子,显示正常。
李宝光这个时候也发现问题了,中间水柜开始供气。这时潜艇已掉到120米。
高压气供气的声音很刺耳,与水面供气的声音不一样,此时发出的是“吱——”的声音,非常响。
杨碧辉听到了,从艇长室里跑出来问:“干什么?!”
李宝光说:“坏了,艇掉下来了,120米。”
杨碧辉说:“快,拉战斗警报!”
郭健康当时正在睡觉,也听到声音很刺耳,觉得不对劲,就跑到二舱上头了。他一看深度,已经掉到160米了。从120米开始排水,到160米才停住。
一级战斗部署,郭健康负责指挥。潜艇浮到140米的时候,六舱突然报告:“六舱破损!”140米的深度舱室破损,14个大气压啊,一旦大量进水,很快就能把舱室灌满。大家的心一下就收紧了。
杨司令说:“准备向尾部舱室供气。”
郭健康说:“不对。做好向尾部舱室供气准备,但不要供,万一尾部破损,要靠尾部来垫。”郭健康考虑,宁肯倾差大一点,用增速的办法,上来再说。如果向尾部舱室供气,头就下去了,潜艇会陷入灭顶之灾。
此刻郭健康比较冷静。他发现倾差没变化,判断不会有大的破损。警报拉完了,他让六舱报告情况,六舱的话盒里面是“哗哗”的声音,没人报告情况。
“六舱报告情况!六舱报告情况!”
郭健康连喊几遍,六舱情况报不上来,六舱的人都忙着堵漏去了。
原来是一个管路的堵头刺开了,直径两公分,水柱反刺回来溅起一片水雾。
潜艇上浮到120米,六舱又报告:“六舱起火!”是海水打到电盒里引起的电火。
郭健康的心这次真的揪起来了。美国和苏联的核潜艇有好几条就是这么沉的,我们也要沉了?他叫李宝光马上到六舱去,随时报告情况,特别是火灾的情况。当时他判断,舱室没有大的漏洞,要不早就出现尾倾差了。但是火灾这东西不饶人,一燃烧起来就没有氧气了,要死人的!
郭健康一连串的口令发出去之后,潜艇迅速浮上水面。
这时,六舱的火也扑灭了,进水的漏点也找到了。郭健康向全艇宣布:水已堵住,火已扑灭,大家不要慌张。下一步,可能要事故停堆,请大家做好事故停堆的准备,注意按照程序操作。
因为失火,电路一烧,机械工作受影响,会引起事故停堆。结果他刚讲完一分多钟,反应堆事故停堆了。
核潜艇最怕的三个事故,一是失火,二是进水,三是事故停堆。这三个事情在同一时刻出现了。但是由于处理得当,没有造成严重后果。
指挥舱的6个深度计为什么会失灵呢?
后来,郭健康让人用中压气一吹,深度计的管子就通了。6个深度计马上恢复正常。到底是什么堵的?谁也说不清楚,可能是海洋浮游生物,也可能是抹布。如果是抹布,那就是管理不善,属于责任事故。
第二天,在上浮到潜望镜深度收报的时候,由于当班的值更官郝东升指挥不当,又出了一次险情,造成20多度的大纵倾。这样大的纵倾是非常危险的,一旦挽救不及时,潜艇就会扎到海底上不来了。所幸的是,机电长白金满反应敏捷,果断下令“失事排水”,及时挽救了潜艇。
这次险情惊心动魄,有个志愿兵吓得直哭,他对郭健康说:“艇长,我也不要什么立功受奖了,你只要带我们安全回去就行了。”
大纵倾之后,天已经黑了,郭健康和杨碧辉商量,风浪太大,潜望镜深度操不住,不收报,不测舰位也不行,为了避免再出险情,干脆浮到水面上航行吧。这也是海军所说的万不得已。杨碧辉表示同意。
郭健康下令水上航行,然后和李宝光、郝东升一起爬上舰桥。此时,海面上黢黑一片,黑沉沉的浪头又高又大,一个浪打过来,潜艇就“哗”地倾向一边,几乎伸手就可以抓到海水,仿佛世界末日就要到了。三个人都有些胆怯,紧紧抱在一块,两个副长都对郭健康说,回去以后什么也不干了,坚决要求转业。
郭健康骂他们道:“你俩没出息。这个时候说这种话,回去再说!”
就在这个时候,郝东升拿着话筒,准备向舱内通报海情,他想说海面大浪大涌,“大”字刚说出来,郭健康一把将话盒按住了。他想,已经连续出了两起事故苗头了,大家已成惊弓之鸟,这时需要稳定情绪,如果再说大浪大涌,对稳定艇员情绪不利,于是他对郝东升说:“对下面讲,中浪中涌。”
郝东升就说:“海情是中浪中涌。”
过了几个小时,郭健康下到舱内,对航海长说:“刚才上面是大浪大涌,你把它改过来。”
航海长说:“我这一页已经填完了。”
填写《航泊日志》有个规定,一页填完了,可以写在页外。郭健康说:“你按规定把它改在页外就行了。”说完这一句话,他就去休息了,也没看《航泊日志》,过后他就把这事忘记了。没想到当时站在海图室门口的梁公颐看到了这一幕,并把它记在了心里。
梁公颐作为老潜艇,深知政工干部在海上的军事行动中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的,所以他自出航以来,很少多言多语。在处理潜艇险情的过程中,郭健康表现出来的冷静、镇定和果断,让他对其刮目相看。尽管他从心里不喜欢这个有点霸气,甚至有点刚愎自用的年轻人,并一直用挑剔的目光在审视郭健康的所作所为,但他不得不承认,郭健康身上有一种别人没有的东西。是什么呢?他又说不清楚。仿佛郭健康就是为潜艇而生的。郭健康为什么要改《航泊日志》呢,他很纳闷儿。



长航的第一个月,除了两次险情,其他时候还算顺利,几乎没有发生过大的机械故障。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员和机械的疲劳程度在不断增加,机械故障渐渐多了起来。第40天,主机班报告,主冷凝器发生故障,水质变坏。

郭健康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虽然出航前郭健康让牛三强准备了70多个钢销子,但是要查出故障所在,并非易事。从理论到实践,中间有很大的距离。

杨碧辉主持召开海上临时党委会,大家认为,这次长航,是海军首长十分关注的大事,主冷凝器发生故障,应马上向家里报告。郭健康马上草拟了一份电报。

海军首长经与有关人员认真商量,决定让803艇靠码头修理。

当晚收到海军的电报,郭健康的心情很复杂,只要潜艇靠上码头,就等于宣告这次长航任务失败了。他有些不甘心。别人都睡觉去了,他和政委吴麒麟商量:“难道我们就这么完了?”

吴麒麟说:“不能就这么完了。”

郭健康去找机电长白金满,问他有没有办法,白金满说:“我去找牛三强来一起研究吧。”很快,他就把牛三强找来了。

郭健康对牛三强说:“老牛,咱们不能回去,你琢磨琢磨,怎么样在海上就能把这个故障排除了。”

牛三强说,艇上共有两台主冷凝器,一般不会两台一起坏,要检查是哪台出现故障,就要进行隔离检查。从隔离系统到检查出水质好坏,需要七八个小时。

郭健康决定试试看。结果第一次隔离之后,水质仍然不好,接着又把另一台进行隔离,过了不长时间,水质迅速变好。比如原来是100个PBM,现在迅速掉到50个,接着掉到25个。

牛三强说:“没错,就是它!”

郭健康高兴坏了,立刻去把杨碧辉司令员叫醒,告诉他故障找到了。

杨碧辉也非常高兴,但是他说:“别激动,再看看。”再化验一次水质,PBM又下降了。他说:“立即给家里发报,请示在海上排除故障。”

上级同意了在海上排除故障的请求。

抢修主冷凝器的工作是在水上状态进行的。主冷凝器的盖子有400多斤重,螺丝拧开以后,谁也挪不动。那个地方很小,使不上劲,人多了施展不开,只能容纳两个人,全艇上下,只有郭健康和李宝光的块头最大,劲头最大,别人弄不动,郭健康和李宝光亲自上阵当力工。

牛三强在出航前准备的70多个钢销子派上了用场。通过抽真空的方式,发现哪个管漏了,就把哪个管子用钢销子堵上,一共堵了30多根管子,把主冷凝器漏水的管子都堵上了。海水进不来,水质就好了。

从发现故障到最后排除故障,郭健康连续48小时没有睡觉。

随着时间的推移,机械故障越来越多,好在故障都不是很大,没有影响潜艇的机动性能。

在长航进行到第88天的时候,由于机械已处于疲劳状态,五舱的蒸汽管道保险阀突然起跳,蒸汽“哗”地就出来了。蒸汽的最高温度有260多度,在这种情况下,稍微离开晚一会儿,人就会像蒸馒头一样被蒸熟了。那个场景比较惊心动魄。整个舱室里面一片慌乱。

站在指挥舱尾部的梁公颐大叫:“蒸汽从四舱过来了!”但是他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个险情。

郭健康对李宝光说:“你指挥,我去看看。”

这时,照明电源突然断了,艇里一片漆黑。如果蒸汽泄漏事故不马上处理,是会死人的。好多人从四舱往指挥舱跑,此时失事照明灯亮了,他们看见郭健康过来了,又掉头往回跑。危机时刻艇长的出现,大大稳定了艇员的情绪。

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关闭隔舱阀,主机军士长牛三强表现非常出色,他沉着地将隔舱阀摇了20多圈,将阀门关死,蒸汽不再泄漏。这个故障的排除过程看似简单,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到潜艇的生死存亡。

牛三强在海上两次排除重大故障,后来荣立一等功。

梁公颐对郭健康在关键时刻的沉着表现心存敬意,同时又心怀妒忌。作为中国海军第一名执行长航任务的艇长,郭健康的前途将不可限量。如果郭健康发达了,那么他们的纷争,将会以他的失败而告终。历史是无情的,从来都是成者为王败者贼,因此,他不希望郭健康太顺利了……

十一

803艇终于完成了预定的90天长航任务,超过了美国核潜艇长航84天的世界纪录。第91天返航的时候,郭健康搞了一个军旗签名仪式,全部参加长航的125名官兵都在军旗上签了名。当时大家心情都很激动,这面大家签名的军旗,将来是要载入史册的。

803艇靠码头时,海军张副司令员专程从北京前来迎接他们。前来迎接的还有舰队和基地的领导。

那天的天气很好,风平浪静,海流也很小。基地为803艇准备了靠码头用的拖船,郭健康认为,长航虽然很累,但还不至于靠不上码头,只要把舵利用好,就可以不用拖船。他也特别露脸,几个口令,就把码头靠好了。

郭健康有个特点,越是关键的时候越露脸。他从不怯场,临场发挥比较好。每次考试的时候,成绩都比平时的成绩要好。无论是理论考试还是实际操作,场面越大,他的思路越清晰,口令越清楚,操作水平越高。有人说他适合当职业军人——这种人能打仗。

他训练出来的官兵也不逊色。上甲板站坡的水兵,一个个精神抖擞,亮开嗓门儿嗷嗷的。张副司令在码头上问候大家:“同志们辛苦了!”

站坡的水兵响亮地回答:“为人民服务!”声音传得老远老远,根本不像是参加长航归来。

经过90天的海上煎熬,艇上很多人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政委吴麒麟在返航途中就曾晕倒过一次。但是郭健康和吴麒麟不想让他们的艇员也像美国艇员那样被人用担架抬出去,他们号召大家,要振作精神,挺起腰板,自己走下艇。码头上停了好几辆救护车,还有好些担架,显然是为他们准备的,结果都没用上。艇员们靠一种精神的力量,全部自己走上了码头。

郭健康在码头向张副司令员报告情况,张副司令拉着他的手问:“健康,你身体怎么样?”

郭健康说:“还行。”

“通过长航,你感到我们这艇怎么样?”张副司令很关心这个艇的战术性能,将来到底能在海上战斗多长时间,有没有战斗力。郭健康一一做了汇报。

接着就是海军、舰队和基地首长与艇长合影留念。照相的时候,中间有个大花篮,郭健康认为那个位置应该是杨碧辉坐的,杨碧辉是基地司令员,长航总指挥,但是张副司令把郭健康拽过来了,对他说:“健康,你坐,你坐这儿!”

郭健康不敢坐,张副司令硬拉他坐下了。张副司令坐在郭健康的左边,舰队苏司令员坐在郭健康的右边,其他人依次排开。

不久,郭健康把潜艇交给别的艇员队,参加长航的人员开始为期两个月的疗养,与此同时,艇员队进行长航总结。

郭健康将长航期间潜艇出现的险情以及处理的过程向舰队机关做了详细的汇报,舰队司令非常高兴,认为是郭健康挽救了潜艇,连说了两句“应该重奖,应该重奖”。后来舰队给郭健康上报了一等功,而海军的意见恰恰相反,海军有人说,郭健康不但不能立功,还要追究他的责任。

有人提出疑问:“深度计是怎么失灵的?肯定是抹布堵上的!艇长是有责任的!”

郭健康的一等功泡汤了,随之而来的事情更是让他大惑不解。

两个月的疗养结束时,艇上的几个领导,该提升的提升,该走的走了,政委吴麒麟晋升基地政治部副主任了,副政委晋升艇政委,副长郝东升晋升基地司令部副参谋长,副长李宝光要求转业被批准,只有郭健康被通知送海军指挥学院学习。这样的结果让郭健康有些不开心。问题出在哪儿呢?

就在这时,“郭健康涂改《航泊日志》”的传言也出来了。郭健康一开始也没当回事,他认为,一个人活在世上,不被人议论是不可能的。常言道:无人背后无人说,无人背后不说人。让他感到纳闷儿的是,这个传言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呢?

多年之后,有一天,舰队政委找郭健康谈话,问他涂改《航泊日志》是怎么回事。这时他才知道,有人说长航中出现的两次险情,本来是责任事故苗头,郭健康把险情归罪于大风大浪,所以涂改《航泊日志》,郭健康的思想意识有问题。

郭健康恍然大悟,原来他的一等功泡汤、被送去学习,就是因为这个问题!

郭健康感到冤枉,心情极其复杂,这都是什么事哦!他先是将“涂改《航泊日志》”的原因向舰队政委做了详细的解释,然后委屈地说:“这么大的事情,也不找我谈一谈。既然是思想意识问题,也应该让人知道啊!一是给我一个申辩的机会,二是我知道了也好改啊!”

舰队政委说:“健康,这些年你太顺利了,这也是磨炼磨炼你。”

郭健康有苦说不出,心里话,有这么磨炼人的吗?

郭健康清楚,“举报”他“涂改《航泊日志》”的人一定是别有用心。是谁干的,他能猜得出来。另外,舰队司令部潜艇科的人不承认803潜艇进入了台风圈,也为“涂改《航泊日志》事件”起到了“旁证”的作用。因为潜艇进入台风圈,潜艇科也有责任,首长会说:你们是怎么指挥的?把潜艇指挥到台风圈里去了!实际上潜艇确实进入了台风圈,这一点,参加长航的人都可以证明。但是事情已经过去了,就是有人证明,也于事无补。

在这之前,郭健康始终被一些人认为“思想意识有问题”。现在,既然“涂改《航泊日志》”的问题搞清楚了,那么原来的“思想意识问题”也就不再是问题了。

后来,已经当上将军的郭健康回潜艇基地,想看看那个长航的《航泊日志》,结果没有找到。

附言

这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故事。以前,中国核潜艇处于保密阶段,文艺创作不准涉及。2009年4月23日,中国海军成立6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青岛海域检阅海军编队,中国第二代导弹核潜艇首次正式公开亮相,引起世界媒体的关注。从此,中国核潜艇不断走进百姓的视野,人们更是怀着探秘的心理来了解核潜艇。但是小说是非纪实文体,属于文学创作,情节和人物都是虚构的,希望读者不要当成纪实文学来读。特此说明。

1996年9月初稿
2009年9月二稿



连载 | 《夜色朦胧的海》

连载 | 《你好!我的港湾》

原创 | 献给潜艇兵战友

原创 | 我爱你!美丽的西沪港

原创 | 难忘西沪港

原创 | 致心中的西沪港

原创 | 永远的老战友

原创 | 西沪港,我们来了!

原创 | 远山的呼唤——西沪感想

原创 | 二十年弹指间--遥远的军营

原创 | 初识潜艇

原创 | 我所经历的国庆三十五周年阅兵

原创 | 我为你自豪!心中记忆永存的西沪港!

原创 | 挂光荣之家三轮车的故事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西沪港战友之家”获取。

扫码添加“战友之家”编辑的微信号。


阅读原文

奥特蔓变身贺2020-01-01 11:00:13

6个深度仪,连接一根深度传感器管口,我不知道这种设计怎么能符合舰船生命力基本要求的。如果是不懂专业的设计,那就罢了,但作为潜艇这样的装备设计会有这种方案,这纯粹是胡闹!赞 1

说了再见理2020-01-02 19:14:26

这梁公颐心术不正,是个小人,一个最优秀的潜艇指挥员,差点毁在他的嫉妒心里!愿我们身边,这样的小人少一些,再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