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西沪港战友之家归队
这里是复退海军的网上精神营地。点击上方蓝色字体“西沪港战友之家”然后点关注即可成功归队!


张守群既然通过艇长合格考试,那就得任命他去当艇长。张守群上哪艘潜艇去当艇长呢?支队政治部经过研究,提出要他到新艇去当艇长的建议:一是现任(也是第一任)艇长李国安因身体状况不佳,需要休息治疗;二是这艘新艇本身需要有一个思想红、技术精、作风硬、身体好的人去操纵。机遇和需要碰到一起,张守群成了新艇艇长的最佳人选。但支队领导还是向张守群打了招呼,要他"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海军批准,就去;海军不同意,再设法调到其它艇。张守群虽然作了两种准备,但从他的内心深处来说,还是迫切希望能到新艇去当艇长。因为新艇太有诱惑力了。新艇是我国自己"转让制造"的。"转让制造",这是海军和国家造船工业部门的习惯用语。这种"转让制造"是从1952年开始筹备的。中国和苏联经过多次协商。苏联政府同意将部分舰艇的制造权有偿地转让给中国,由中国政府向苏联政府逐年提出在转让范围以内的军事订货,购买有关材料、设备的半成品和技术资料,由中国造船厂自己装配制造。"转让制造"潜艇,在中国造船史上是没有的。转让制造中许多复杂的生产技术和组织工作,对于海军部队和国家工业部门都是一个新课题。新潜艇的"转让制造"是在1955年4月15日正式开工的。首艇的转让制造任务由上海江南造船厂承担。江南造船厂党委决定由总工程师王荣琪来主持这项工程。王荣琪接受这项任务时高兴得泣不成声,久久说不出话来。王荣瑛,又名王英宾。1903年10月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现福州市)。祖父王文襄是清朝进士,做过5年知县,为官清廉,死时只留下一椽小屋和几橱古书;父亲王香宇,为清末秀才,辛亥革命失败后改读法律,一生只做司法行政工作,收入微薄,也无力负担子女教育费用。所以,王荣琪自小学、中学、大学以至出国留学的费用,全部是由政府资助的。王荣琪于1918年至1925年,在福建马尾海军飞潜学校造机科攻读;毕业后任江南造船厂图标员。1929年派往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留学,研究内燃机设计和制造技术;回国后任江南造船厂造机员。1938年,王荣瑛被派往德国监造由中国订制的潜艇。在德国期间,他苦心钻研,收集和积累了大量有关潜艇生产的技术资料。德国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所订制的潜艇被德国留为己用。这意外的变故没有改变有朝一由中国自己制造潜艇的决心。因此,他在回国时将所积累的资料偷偷地带回到国内。上海解放后,王荣瑛就担任江南造船厂总工程师。他在20年前从德国带回的制造潜艇的资料,终于能派上了用场。中国人做了几十年自己制造潜艇的梦,终于将要在自己手中变为现实。此时此刻,他怎么会不激动,怎么会不流下热泪呢!在"转让制造"中,开始是按照苏联进口材料、设备和图纸资料原封不动地进行装配的。可是王荣殡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发现,这样行不通。新潜艇是按照苏联国家海区的气候条件设计的,与中国海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差别相当大。例如,夏季中国东海海区的气温较高,超过了新潜艇上许多仪器设备的原设计湿度标准,影响了艇员的正常使用。东海海区尚且如此。处于亚热带的南海海区就更不用说。此外,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合中国沿海条件以及中国人传统生活习惯的其它问题。如,由于中国各个海区空气湿度、盐度都比较高,许多仪器仪表的元件损耗较大,使用寿命降低。浮浸在海水中的艇体外附属物如尾轴、螺旋浆等更,易獬蚀,均达不到原设计要求。中国南方人的传统用餐习惯主要是吃米饭炒菜,而潜艇上原有的炉灶、冷藏舱的容量不适应需要。又如舱室,操纵观察部位以及日常生活用的桌椅用具的尺寸大小或位鼹都怒接照苏联海军军人的平均身高没计的,因而也不适于平均身高较低的中国海军军人......所有这些,王荣琪在海军和船舶工业局的指导下,在江南造船厂的直接领导下,充分发挥科技人员和工人们的集体智慧.都一一改革,使之更加符合中国海域的实战需要和生活需要。
潜艇即将下水。就在这时,毛泽东突然出现在江南造船厂。这是1956年1月10日下午3时左右。毛泽东主席身穿绿色大衣,头戴灰色呢帽,脚穿着黑色皮鞋,在陈毅和柯庆施的陪同下首先来到船体车间。正是毛泽东主席批准了包括建造潜艇在内的海军三年建设计划,也正是毛泽东主席与苏联签订了中国潜艇学习队去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驻旅顺基地潜艇支队学习的协议,又正是毛泽东主席批准了"转让制造"包括潜艇在内的五型舰艇实施计划。现在,毛泽东主席亲自视察潜艇制造来了。他显得很高兴,满面红光.神采奕奕,细致地观看了各种机器设备和工人操作。毛泽东主席看到加工重点产品钢板的油压机时。向正在操作的工人询问了机器的性能。工人向毛泽东主席作了详细的汇报。毛泽东主席又到大三星轧车前观看工人加工钢板滚圆。毛泽东主席接着来到安装工地视察了已装配成形的潜艇。毛泽东主席看到中国自己制造的潜艇更是高兴,十分关心地听取了潜艇建造情况的汇报,从头到尾查看了潜艇的形体,并在艇尾处停留观看了二三分钟。厂党委副书记张宣向毛泽东主席汇报了主机是从苏联转让生产的情况。柯庆施接过张宣的话题,说:"我们不但要学会装配,而且要自己制造,还要超过外国。"毛泽东主席出了东门,又视察了船台和3号船坞,还视察了正在成批建造的运输船只。他登上高处,迎着寒风,挺展胸怀,眺望着黄浦江上飘扬着五星红旗的来往船只和黄浦江两岸烟囱林立的工厂。此刻,工人们纷纷涌来,使劲鼓掌,纵情欢呼:"毛主席万岁!"毛泽东主席向欢腾的人群频频挥手致意,并走到工人群众中,同欢呼的工人亲切握手。这时候,无数双手都向毛泽东主席伸过来。有几个工人发现自己手上沾满了油污,不好意思伸手。没想到毛泽东主席的手已经和他们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了。下午3时50分左右,毛泽东主席视察完毕,在一片欢呼声中登上了汽车。毛泽东主席在上车时一再向欢腾的工人频频挥手,并向陪同视察的厂党委副书记张宣说:请代表我向全厂职工同志问好!1957年10月27日,海军正式命名这艘潜艇为"新中国15号";并任命李国安为艇长、姬克敏为政委。后来,张守群正式接到海军命令,接替李国安担任了"新中国15号"艇艇长。他为自己能担任新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艘潜艇艇长而感到自豪,感到荣耀! 

▌连载 | 《夜色朦胧的海》
▌连载 | 《你好!我的港湾》
▌原创 | 献给潜艇兵战友
▌原创 | 难忘西沪港
▌原创 | 致心中的西沪港
▌原创 | 永远的老战友
▌原创 | 西沪港,我们来了!
▌原创 | 远山的呼唤——西沪感想
▌原创 | 二十年弹指间--遥远的军营
▌原创 | 初识潜艇
▌原创 | 我所经历的国庆三十五周年阅兵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西沪港战友之家”获取。


大海深处潜艇兵
潜艇兵的喊酒
赞:潜艇兵之战友情
从潜艇走出去的将军回忆远航经历-252突破岛链纪实
那年今日我们去远航....
“一道道口令犹在耳边,转眼韶华不再” —— 一位老兵的潜艇梦
走上潜艇349
中国海军潜艇兵——吃穿住行的战斗生活
潜艇兵的生活,你所不知道的都在这里
潜艇上生活到底有多难熬?一般人不超过三天就哀求上岸
一封远航遗书
西沙海战中的潜艇兵
西沪港老潜艇照片回顾
我爱你!美丽的西沪港
我为你自豪!心中记忆永存的西沪港!
魂系梦牵大榭岛
重温潜艇梦--追忆军旅岁月,寻找青春足迹
雷达兵央视念家书,观众无不落泪
我艇离开一区码头,航向航速不定!—— 这样的场景你记忆犹新吗?
战友战友亲如兄弟, 革命把我们召唤在一起!
军歌唱响在每位海军潜艇兵刻骨铭心的时刻!
这首歌献给曾经是共和国的军人
艇长的秒表,你知道多少?东部战区海军MV告诉你
挂光荣牌的三轮车的故事
我在朝鲜看到的
沉默的海魂——新中国海军第一起潜艇沉没始末
是的!我要去象山了!
委屈的传奇将军 - 迟到的最高荣誉
海军核潜艇部队的诞生及发展
海军公开大批核潜艇部队珍贵照片
中国海军首支潜艇部队超燃宣传片
人民海军向前进
我们潜校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