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一位潜艇老兵的日常 —— 《春风吹又生》

西沪港战友之家 深海蛟龙 2020-03-17

 

    点上方西沪港战友之家归队

这里是复退海军网上精神营地。点击上方蓝色字体西沪港战友之家然后点关注即可成功归队!

春 风 吹 又 生
文/遥远的岸(高亮

       

 疫情阻挡了人们外出的脚步,却挡不住大自然的规律。


       微信群里各种消息沸沸扬扬,莫衷一是,有些相互矛盾,有些则很像科幻电影,理不清最好的办法就是东边进西边出,或者干脆视而不见。当然最实在的是对依然留在武汉的战友的担心牵挂,除了在武汉海工的同学林俊兴、邱金水,还有我们艇轮机军士长朱礼成等,每天都希望能听到他们安好的消息,遥祝安康。


       值得关注的还有好几位在各地坚守本职工作的战友的消息,首当其冲的是四川身为医生的王平,他先是在医院里加班加点忙碌,后来上路去负责测量体温、排查疑似患者,多次遇到不讲理的医患和驾车人,真是为他遭遇的深感不平。还有湖北安陆的苏辉,身处疫区一线,负责督导检查,从年初一开始一直忙碌,有时顾不上吃饭。还有江西鄱阳的张鹏、河南兰考的张怀中也都是在各自的岗位上坚守,他们的消息都让我们感动、自豪。


已经发芽的杨柳


       据说这次的新型冠状肺炎和非典有相似之处,都属于病毒性肺炎,其实非典的病情相对比较重,危重病例和死亡率也高一些,这次的疫情传染性更厉害。


       记得2003年非典时,没有微信只有QQ,当时我在雨后池塘的小屋里写了不少日记,差不多同时找到了军旅同心网站,当时还不叫这个名字,当然更没有想到会当站长。不过,回头想想,非典时虽然也挺闹心,却不像眼下的肺炎这么让人摸不着头脑,不过响应号召安心宅在家里,也是一种考验。


很不错的休憩所在


       周六和儿子一起回爷爷奶奶家吃饭,是不成文规矩。做晚辈的经常回家问候长辈是必须的。每次回去我都要跟爸妈聊点事情,老爸特别关心时事和经济形势等问题,母亲喜欢说的话题更多,不是那种家长理短的事情,每次跟父母聊天会有很多收获和感受。疫情打破了这个规矩,先是我们小区限定每户每两天凭出门证仅可以外出一人,接着父母家小区也实行了,足见疫情越来越严峻。


       2月22日星期六,爸爸一早就来电话,让我回家拿烧好的菜,离得不远现在越来越喜欢步行回去。没想到在小区门口被拦住了,守门的两位看来是疫情期间专门聘请来的,都不认识,费不少口舌,幸好门口小卖部的老板出来帮我打招呼才放行,说实话也确实可以理解他们。


新年的大红灯笼仍在


       返回的路上,蓦然发现河边的杨柳已经发芽,立刻放慢脚步拿出手机去拍摄,这才看到河边还有几位戴着口罩的垂钓者,一下子萌生出特别的亲切和感动。生活和春天一样是不会被疫情阻挡的。我干脆停下脚步,点燃一根香烟,再四下里去欣赏。


       一条去年被遮挡施工的小路,原来已经完工了。洁白的细砂小道通向一处雅致的休憩所在,如果不是眼下的状况游人小坐肯定不错。路边的小游廊上悬挂着迎春的红灯笼,新年的气氛仍在。苍翠的竹林,探出小区围墙,与路边的香樟相得益彰,在蓝天和阳光下郁郁葱葱。


郁郁葱葱的竹林和香樟

       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小区里的山茶花开始绽放,丝丝小雨中,我家阳台上的蔷薇和月季新叶萌生,满目生机盎然。用镜头记录下这些,也是一种纪念和期望吧?


       在这明媚的春光里,虽然疫情还在继续,依然还要在家里自我封闭,但是一切终将过去,相信祖国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老田、海伟还有老石都已开始上班,而且逐步走上正常。我们单位其实早已上班,只有我继续退居二线在家,感谢同事们还想着给我口罩,如果需要,招呼一下,保证立刻就到,祝大家一切安好!



盛开的山茶花


细雨中的蔷薇花叶的嫩芽



月季花叶上的雨点


2020年3月12日写于扬州



往期文章推荐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西沪港战友之家”获取。

扫码添加“战友之家”编辑微信号。


虽然我们来自五湖四海,虽然我们讲着不同的方言,但是我们一起诉说心事,我们是真真正正的兄弟。战友、战友,这么多年了,你还好吗?还常常想起我们在艇上的日子吗?神圣神奇的潜艇,让我们知道,原来濳艇人的友情更让人牵挂!过去通讯不发达,许久没有彼此消息,也许我们奔波忙碌,很久没有联系过了,但是希望你知道,我一直惦记着你。微信让我们慢慢都联系上啦。即使过了几十年,我们都已老去,即使岁月带走了我们的青春,带不走我们潜艇人的深厚感情!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