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西沪港战友之家归队
这里是复退海军的网上精神营地。点击上方蓝色字体“西沪港战友之家”然后点关注即可成功归队!


《从海底出击》
李忠效 著
李正文对于“不明国籍潜艇侵入我国领海事件”的反应,比叶嘉栋要强烈许多。他从叶嘉栋那里没有打听到的情况,很快就从别人那里知道了。潜艇靠上码头以后,很多人都在议论这件事,不用问,就是在旁边听,也听明白了。经过几次出海锻炼,他的耳朵开始渐渐适应内燃机的噪音,现在出海回来以后,耳朵不像原来那么嗡嗡响了,所以听别人说话也不再那么费力。李正文对这件事的第一反应是:怎么会这样?上层那些决策者们……简直太……那个了!第二天是政治学习,主要是讨论国际斗争形势。几天前,3月18日,柬埔寨发生政变,柬埔寨首相郎诺和副首相施里玛达趁西哈努克亲王出国访问和看病之机,在首都金边宣布废黜西哈努克亲王,立郑兴为国家元首。这次政变的幕后导演是刚上任不久的美国总统尼克松。是他指示美国中央情报局策动了柬埔寨的政变,目的是为了控制柬埔寨,并通过在柬埔寨建立亲美政权,摧毁柬越边境地区的“越共庇护所”,从西部包抄越南南方人民武装,以改变他们在越南南方的败局。艇长廉仲方参加了轮机班的讨论。李正文趁机向艇长“求教”:“艇长,你说昨天那个水下目标,会是哪个国家的潜艇?”“可能是美国的,也可能是苏联的。后者的可能性更大。”廉仲方说。廉仲方平时很少笑,所以全艇的人几乎都怕他,惟有轮机班是个例外。有人把主机称为“潜艇的心脏”,主机开不起来,等于心脏停止了跳动,潜艇就“死”了。因此廉仲方非常重视轮机班,他的组织生活就在轮机班党小组,党费也交给轮机班党小组长。平时政治学习,凡是分组讨论,他都是和轮机班在一起,所以轮机班的人和他说话就不像别的人那么拘谨。大家都非常关心昨天的那个“不明国籍潜艇侵入我国领海事件”,经李正文一提,气氛马上活跃起来,纷纷和廉仲方探讨打与不打的利与弊,以及打与不打、放与不放可能产生的后果。廉仲方分析道:“放的结果,大家已经看到了,双方相安无事。如果不放,老是困着,会有两种结果,一是它上来,这当然最好了;二是它强行突围,昨天它基本上是这种态度。那么就面临打和不打的问题了。假如是苏联潜艇,打了,了不起是又一个‘珍宝岛事件’。珍宝岛还是双方争议地区,这里可是毫无异义的中国领海,苏联只能吃哑巴亏。而且苏联的损失要大得多,珍宝岛他们只损失了一辆坦克,在这里损失的是一条潜艇。一条潜艇能装备他们一个坦克团,恐怕还不止。”“如果它垂死挣扎,胡乱发射鱼雷怎么办?”李正文问。“有这种可能。如果是我,我也会这么干。”廉仲方说,“但是在没有瞄准目标的情况下,命中率极低,危险性不是很大。它也只能瞎猫撞死耗子。”廉仲方的神态很坦然,就像在说一件与己无关的事情。李正文后来得知,廉仲方是解放战争年代入伍的,参加过很多激烈的战斗,两次负伤,三次荣立战功,是经历过生死考验的军人,所以他的心理素质非常好,面对生死,泰然自若。“艇长,你以前遇到过这种情况么?我是说态度不明的作战命令。”“它侵入我国领海,我们要保卫国家主权,保卫国家领海尊严。这是一。第二呢,我们不能像个看家狗,守在家门口汪汪叫几声吓唬吓唬人,得像狮子像老虎,你们懂我的意思了吧?”“大象也不能无所顾忌地到我们家的后花园里横冲直撞啊!”“那就打呗!如果世界大战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程度,那是谁也躲不过去的。和平是政治妥协的结果,不是军事退让的结果。”李正文忽然觉得廉仲方艇长很不简单,说出的话来很有自己的思想。李正文虽然上艇时间不长,可他已经发现,之所以艇上的人都怕廉仲方艇长,除了他的不苟言笑,还在于他作风硬朗,对部队的要求非常严格。第一件是“抗风浪演练”。这件事源于方国庆的“晕船事件”。新兵上艇第一次出海,方国庆就躺倒了,而且别人叫都叫不起来,廉仲方艇长知道了,很不高兴。第二次出海,风浪比第一次还大,他在航道上不断地拉“战斗警报”,制造紧张气氛,任何人晕船都不准躺下。到了训练海区,仍然不下潜,继续是水面上摇晃。李正文发现,每次拉“战斗警报”的时候,精神一紧张,精力一集中,晕船的程度就会减轻一些。有了这样的体验之后,大家抗晕船的能力明显提高。第二件是“踢正步演练”。从宿舍到饭堂有几百米距离,按规定要排队去饭堂。每次由内务值日军官负责带队。内务值日军官是由一四部门长(航海长)、二三部门长(鱼雷长)、鱼雷军士长、声纳军士长和无线电军士长担任。当过兵的人都知道,队列走得好不好,主要是看值日军官的口令喊得好不好。那天,轮到航海长赵一彬值日,他是一个五十年代初当兵的老同志,性格内向,说话低声低气,即使带队喊口令也从来没有响亮过。中午吃饭时,他喊口令的声音比平时还小,就像是在和谁说话: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向右转――齐步走。没有停顿,没有力度,更没有精神,结果队列走得稀里哗啦。队列走到饭堂门口,还没等赵一彬喊“立定”,就听从队列后面传来廉仲方艇长一声高亢的口令:“立――定!”站在队列最后面的廉仲方走出队列,对赵一彬说:“带的什么队?入列!”廉仲方也不多话,继续用高亢的声音喊道:“向后――转!正步――走!”已经走到饭堂门口的队列,又用正步一路踢回宿舍门前。引来周围好多人好奇的目光。队列停下以后,廉仲方重新整队,仍不多话,只是口令要比赵一彬的口令高了许多,清脆了许多。队列重新齐步走向饭堂。这一次,队列整齐了许多,精神了许多。路还是那条路,人还是那些人,只是换了一个领队,换了一种口气,走出来的队列就完全不一样了。127潜艇其他班的新兵见了廉仲方艇长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老远躲着走。李正文开始也有点怕他,在廉仲方参加了几次轮机班的讨论之后,李正文发现他很健谈,很和蔼,就不再那么怕他了。李正文向廉仲方提出的几个问题,得到他认真的回答,李正文原本还有些拘谨的心情就更加放松了。廉仲方最后说:“世界上有一种说法,海军是国际化军种,一举一动都可能牵涉到军事、政治、外交。所以,每个海军官兵,都应该关心国内外政治形势,熟悉国际海洋法规,这样才能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就不会贻误战机。”李正文忽然问道:“艇长,你说,那个舰队副参谋长,是不是错过了一次改写历史的机会?”廉仲方没有正面回答,只是微微笑道:“小李子,你这个小脑袋瓜还挺复杂嘛!”李正文觉得这是艇长对他的赞许,同时也从心里更加佩服艇长了。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闹派性闹得最厉害的时候,青岛市的许多工厂因为闹派性停工停产,连军工修船厂也不上班了。很多潜艇该进厂修理了,却进不了厂。这些潜艇因为故障太多不能出海,无法完成训练计划,更不要说担任战备值班了。127艇到了该进船坞检修的时间,海军术语叫“坞修”,因为无法按时进厂,机械经常发生故障。廉仲方就号召大家“自修”,无论如何不能影响了训练和战备值班。这样一来,大家就比较辛苦,常常是白天出海发现了故障,晚上靠码头连夜排除,第二天照常出海。有的同志有意见,发牢骚说:现在就这个形势,别的艇都不出海了,我们干什么搞得这么累? 这种话传到廉仲方艇长的耳朵里,他没说什么,就组织全艇同志去参观青岛肥皂厂。当时青岛只有几家工厂还在生产,青岛肥皂厂是其中的一家。127艇去参观的时候,厂里领导给大家介绍情况说:毛主席号召我们抓革命,促生产,如果光抓革命,不促生产,那个革命就是空的,人民吃什么,喝什么?肥皂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如果我们不生产,全市人民就没有肥皂用,不洗衣服不洗澡,那青岛市还不变臭了? 大家在厂里看到,工人的干劲很高,精神面貌很好,与其他光“抓革命”不促生产的工厂大不一样。 参观回来,廉仲方艇长对大家说:“青岛的天,青岛的地,为什么青岛肥皂厂和别的工厂不一样?关键是人在想什么,这就叫事在人为!我们也在青岛,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像青岛肥皂厂一样,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干出一番和别人不一样的事业来?”廉仲方不喜欢长篇大论,很少讲空话、大话。就是在“文革”那种时兴讲空话、大话的年代,也是如此。他总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他的这几句话给李正文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对艇员也起到很大的鼓舞作用。大家表示:青岛的天,青岛的地,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们也能做到!我们要以青岛肥皂厂工人阶级为榜样,抓革命,促战备。李正文记住了艇长的那句话:事在人为。不过在后来的几天里面,他又感受到了艇长的“霸道”。“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很多图书被查禁,新的出版物不多,除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主席的书以外,可以阅读的图书非常少。有一天,李正文从一个山东老兵老闪那里借来一本《西游记》,趴在上铺刚看了没几页,廉仲方走来,问道:“小李子,看什么书啊?”廉仲方马上把脸一板:“老不看‘三国’,少不看‘西游’,看这个干什么?”“借的……”李正文没敢说借谁的,好在廉仲方也没问。廉仲方走了,李正文赶紧把《西游记》还给老闪。还书的时候,特别问了一句:“你有《三国演义》么?”老闪奇怪:“你?看‘三国’?你应该看《西游记》啊!”李正文打开《三国演义》,忽然发现这书看起来有些吃力,是竖版的,还是繁体字,书上的很多字都不认识,信手翻翻,发现有一句话,只有四个字:一聲礟響,除了那个“一”,其他三个字都不认识,找老兵借了字典来查了才晓得,那句话是“一声炮响”。一些日常用语还可以边看边猜,一遇到人名和地名,那是无论如何也猜不出来的。看小说就是为了看个故事过瘾,看一页书要查半天字典,毫无看小说的乐趣可言,李正文只好丧气地合上书,还给老兵。不过通过此事他也发现了自己的差距,“文化大革命”让他耽误了太多的学业,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抓紧时间补回来。他给妈妈写信,让妈妈给他寄一本字典来。几天之后,轮机班在靠码头充电时,突然内燃机的工作参数不正常,一检查,发现左主机有三个汽缸的缸头漏水,只好停止充电,马上联系修船厂派人来修,结果工厂答复,现在车间里面连个人影都看不到,车床上已经有鸟窝了,哪里派得出人来?这可是个大工程,一次修三个汽缸缸头,以前从来没有干过。不过一次修一个缸头漏水故障的情况还是有的。汽缸与缸头之间有13个冷却水管口,冷却汽缸缸壁的冷却水通过这13个管口进入缸头的冷却水腔。这13个管口用橡皮垫圈来密封汽缸和缸头之间的连接处,发生漏水的原因是这13个垫圈出现老化,不密封了。廉仲方派机电长出身的副政委到轮机班抓落实。副政委亲自组织轮机班开会,把全班人员分成两组,班长领一组,军士长领一组,轮班抢修。李正文被分到班长那组。会是上午开的,准备下午就开始干,李正文提出,他的毛毯刚用洗衣粉泡了,下午要洗毛毯,希望和别人换一下,把他调到军士长那一组去。副政委同意了。但是,副政委误解他了,以为他不愿跟班长一组。抢修工作连续干了三天两夜,终于把主机修好了,并一次试车成功。李正文回去洗了个澡,正准备好好休息一下,突然内务值更来叫他:“李正文,艇长让你到艇部去一趟。”内务更的声音很大,叶嘉栋和王兴国都听见了,两人互相看了一眼,目光里充满好奇。会是什么事呢?李正文一边往艇部走,心里一边嘀咕。怎么也想不出艇长叫他会是什么事情。李正文推门进屋,先是一敬礼,然后问:“艇长找我?”艇部里只有廉仲方一个人,他手里拿着一本书,神情严肃,脸上一点笑模样也没有。他一边抽着香烟,一边朝他桌子对面的椅子上一指,意思是:坐吧。李正文心里有些忐忑不安。刚刚坐下,廉仲方就闷声闷气地问:“听说你不服从分配?”“啪!”廉仲方把书摔在桌上,“什么没有?你个小新兵蛋子,连副政委你都不放在眼里,你想干什么?”李正文感到很委屈,心里说,我从来没有不把副政委放在眼里啊!可是一看廉仲方那铁青的脸,愤怒的眼,就一声也不敢吭了,要是再落个不把艇长放在眼里的罪名就更糟糕了。于是就不再说话,任由廉仲方去说。廉仲方说:“你们班的情况很复杂,你不要搅和到他们的矛盾里面去。你才上艇几天?你知道什么?”李正文听得一头雾水,不知道艇长说这话是什么意思,也不敢问。越想心里越委屈,就鼻子一酸,眼泪鼻涕都下来了。廉仲方说了一阵,大概也说累了,就说:“你回去吧!”李正文这才逃也似的离开艇部。走出艇部的时候,忽然发现叶嘉栋和王兴国站在艇部门口,装作正在说话的样子,一看就知道他们是想探听什么消息的。李正文没理他们,匆匆走开了。过了很久李正文才知道,在此之前,127艇也闹过派性,甚至有人要“夺权”,夺艇长、政委的权,后来被廉仲方压了下来。班长和军士长的矛盾很大。这些情况当时李正文并不知道。副政委误以为李正文已经搅和到班长和军士长的矛盾中去了,就向艇长做了汇报。等抢修完毕之后,廉仲方就狠狠教训了他一顿。没想到这居然是一起“冤案”。李正文后来明白是怎么回事了,确定是艇长批错了,也没敢去找艇长给他“平反”。那天通讯员来送报纸和信,有一封叶嘉栋的信,字体非常像是浦丹梅的手笔。李正文想问,又不便问。第二天,他发现叶嘉栋要去寄一个包裹,包裹外面居然写的是“浦丹梅收”!李正文顿时感到有一股血往头上涌,头胀得老大,想发作,又不好发作,就因为浦丹梅给叶嘉栋写了一封不知说什么的信,就因为叶嘉栋给浦丹梅寄了一个不知什么内容的包裹?可是,他们这是在搞什么名堂呢?李正文想得脑仁儿疼,也想不出答案。叶嘉栋像是故意气他,一点也不掩饰地把包裹写了收件人的一面露在外面。李正文只能装作没看见。这时他已经想出一个“坏”主意:也给燕抒琴寄个东西。几天前,李正文从一名老兵那里搞到一块有机玻璃。潜艇兵喜欢用有机玻璃做小潜艇送给女朋友。李正文也趁值更时做了一个。做小潜艇的工序很复杂,先要用锯子锯,再用锉刀锉,然后用砂纸打磨(粗砂纸、中砂纸、细砂纸全用上了),最后再用牙膏擦亮。晶莹剔透的小潜艇,放在手里把玩,温温的,滑滑的,别有一番意味。李正文无数次畅想浦丹梅把玩小潜艇的感觉,心理充满暖意。就在他准备将小潜艇寄出的时候,发生了浦丹梅和叶嘉栋来往的“事件”。于是他就把这个小潜艇寄给了燕抒琴。与此同时,他给浦丹梅写了一封措辞尖刻的信,指责她太贪心,吃着碗里的,还占着锅里的。一通发泄之后,感觉心里舒服了一点。可是刚刚把信发走,他就后悔了:会不会错怪了她?是不是措辞太严厉了?煎熬了一个星期,李正文收到一封浦丹梅的回信,打开一看才知道,原来是燕抒琴生病住院了,不方便写信,委托浦丹梅代写一封信,叶嘉栋得知燕抒琴生病,立即买了一些营养品寄给浦丹梅,委托她转交燕抒琴。原来真的是一场误会!李正文心里轻松了一下,马上又沉重起来,他把原本给浦丹梅做的小潜艇寄给燕抒琴了,怎么办?李正文无奈之下,只好写信向浦丹梅表示歉意,让她去找燕抒琴要回那个小潜艇。这封信写得很艰难,总是感觉语句生涩,词不达意。终于把信寄走了,心里仍是久久不能释然。令李正文感到欣慰的是,过了没几天,轮机班的团小组长殷玉水找他谈话,说是团支部准备发展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听到这个消息,李正文心中一阵狂喜。刚上艇才两个多月,就被发展入团,这说明自己的努力得到了组织的承认。他想问将被发展入团的还有谁,没好意思问。殷玉水说:“按照规定,入团须有一名介绍人介绍,你希望请谁当介绍人?”第二天,殷玉水给他一份《入团志愿书》。李正文激动地双手接过来,认真看了看。《入团志愿书》的封面上部是一个红色的方框,里面印有“最高指示”和“林副主席指示”。最高指示一共有三条,第一条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第二条是: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第三条是:青年应该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林副主席指示有两条,第一条是: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封面下部印了三行字,第一行是小字: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只有中间对折的内页需要填写。左边一页是基本情况,右边一页上半部分有两栏需要个人填写,下半部分由介绍人和组织填写。李正文的社会关系和个人经历都很简单,所以左边一页很快就填完了。在右边一页的“本人现在的主要优缺点”一栏中,他这样写道:“来到部队以后,在同志们的帮助下,能够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能够自觉遵守组织纪律,安心本职工作,加强作风培养,能够和同志团结,愿意为革命吃苦,勇于为革命牺牲,战备思想较强。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还存在着许多错误、缺点,主席著作学习时间抓的不够紧,专业学习不够努力。”在“为什么要求入团”一栏中,他这样写道:“因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青年群众的最先进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的最得力助手,是学习毛泽东思想的大课堂,因此我愿意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团支部的领导下,更好地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牢固树立继续革命的思想,加强组织纪律,培养打仗的作风,加强战备观念,彻底改造世界观,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为在地球上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现共产主义而战斗到底。”第二天就是团支部大会,参加大会的29名团员全部同意李正文入团。让李正文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入团的一共有三人,一个是上一年的江苏籍声纳兵,一个是今年入伍的陆勤食堂的河南籍厨师,在同期入伍的艇上新兵中,他居然是第一个入团的!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西沪港战友之家”获取。


虽然我们来自五湖四海,虽然我们讲着不同的方言,但是我们一起诉说心事,我们是真真正正的兄弟。战友、战友,这么多年了,你还好吗?还常常想起我们在艇上的日子吗?神圣神奇的潜艇,让我们知道,原来濳艇人的友情更让人牵挂!过去通讯不发达,许久没有彼此消息,也许我们奔波忙碌,很久没有联系过了,但是希望你知道,我一直惦记着你。微信让我们慢慢都联系上啦。即使过了几十年,我们都已老去,即使岁月带走了我们的青春,带不走我们潜艇人的深厚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