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文 回 顾 :
前言:一不小心把黄家塘写成连载了,感谢大家的关注和肯定,也算是抛砖引玉吧。
家塘的记忆(六)/2_B5lH8NdIC6PwAcJYJI7QKBkOkwMKnA.png)
就在这里等车,这以前修艇部队的食堂。
家塘的记忆(六)/3_zZrJsYWyd0GwaCv9qzibDUO0FztVwg.png)
对面那排店铺从前没有,这车也是职工的,可想生活提供也跟上了时代。
搭棚子的记得从前是个小店,后面开着窗户的小店。改革后的产物。当时军供站以外唯一店铺。买杂物零食类,邮政车停着位置是现在的邮政银行,之前大集体的买菜位置就在那里,一排简易房子,木头的窗户可以拆卸,里面是店铺,外面有棚。
家塘的记忆(六)/4_qvyn1kuicBh5R6HM8fgiaDPkPFnpMg.png)
下面讲讲咱们艇上卖菜的故事,那时和现在黄家塘依然如此,自给自足不太可能,自己的小菜场只能作为补充,这些小店菜场啥的之前没有,只是在现在军供站位置有个自由贸易点,邮政银行这,有个大集体门市部,时令蔬菜经常有供应,一下班,木头窗户已拉开,自产自销番茄、豆角,买完关门,番茄倒是真好吃,多少年没有那种味道了,偶尔梦里还记得那一堆堆论堆买的菜,好像距离现实社会好久远了!
一周二次的艇上的会餐用的啤酒,军供站都满足不了,哈哈,大家海量啊!
只好到宁海大梁山啤酒厂去拉货,一卡车啤酒量也就够一条、二条艇食堂库存,而一个月总是要去宁海一次拉啤酒。
那喝酒的场面恐怕大家老兵一辈子不会忘,看了好多回忆的文章里都有嗷嗷叫的喊酒!震荡在黄家塘寂静的山湾里。到现在每次战友聚会必不可少就是喊酒了!嗷嗷的!喝趴下多少人谁知道呢?
那一身水兵服漫步于兔子不拉屎的地方的时候也是一种风景。
军营永远属于年轻人的世界。
大家还记得吗?那夜凉如水、那风雨交,一件防寒服就是一切防寒、防雨装备,裹巴裹巴席地而坐,单位派一辆解放牌大卡车去县城买菜,驾驶室里只能坐二个人,一般一条艇派二个人买菜,几条修艇上采购卖菜的只能坐在没有帆布的敞篷卡车车斗里了,也拉风!和司机搞好关系的活络点的有待遇是坐驾驶室,其他一律车斗。
啤酒一般都是下午派卡车去宁海拉,回来以后直接上山坡水兵大楼,停在二层楼边的食堂那卸下,会餐必不可少,一桌一箱12瓶那是远远不够的,咱战友的酒量和对那份酒的感情就是那时候锻炼出来的吧?
清晨六点多艇上买菜的水兵没时间吃早饭,(一般艇上帮厨买菜的几个月轮一次,一次三四个人,有帮厨的、有买菜的,选拔条件看艇上高兴吧)早早的等在自己宿舍的山坡下、四层楼的大门口,车到了利索爬上车厢里,到了丹城菜场边上,他们跳下车,三三二二进菜场学习马大嫂,讨价还价,过称,卖菜,当看到一些农村老人在卖菜的,都忍不住直接包圆了他们的菜,那时丹城菜场商贩,最喜欢他们来卖菜,量大,不会还价,好说话,关键是有钱!哈哈!都是十几二十出头的青年人,现在的在家同样大孩子是不太可能做事情。妈宝男,宝贝女多了。
出公差有补贴的,偶尔抹点小油啥的也是正常的,卖菜辛苦,回去还要过称,向军士长或者部门长等做的审计报账过称,不能搞漏了,呵呵!都是大家的伙食费呢!潜艇兵的伙食标准是很高的,但是不可能全吃完了。这个时候回家探亲啥的满靠谱,回来可以拿到比一个月工资还多的潜补餐费哈哈!
部门长或军士长管食堂,有负责心,偶尔也会跟去丹城菜场,问问菜价,领领行情。怕被这帮小子给卖了呢!嘿嘿!
临时家属来队到伙房弄点菜也是情理之中,咱偶尔弄点菜、肉跑到临时家属来的临时宿舍里打顿牙祭,也是蛮开心的事情,啤酒管够,白酒管饱,别把自己弄到跑厕所吐了,睡在厕所里就算不错的。一大碗的酒嗷嗷齐声吼,喝完了!
会餐喝酒那叫声的特别整齐、有气势,充分体现百人一条枪的潜艇精神!
干杯都是多余的,去参加会餐喝酒基本三大碗起底,那热情!多少年不会忘。记得一次西沪港抢修,在五号码头大食堂267艇会餐,我本想吃点就溜走,结果一桌一桌当兵的轮着来敬酒!好吧!喝趴下!
帮厨的和艇上厨师负责修艇期间全艇60多号人的吃饭。馒头、包子、饺子也经常要做,好多北方人都内行做面食,一般做这个时候,大家都会去帮忙。结果南方人也学会做点面食了。
艇上的原配厨师在没有出海的日子里这个时候算是最忙了,平时在基地有后勤单位负责衣食住行,在家靠单位,出门靠自己喽。
想着能去丹城溜达一下见识见识也是不错,天天呆在艇上怕自己傻了哈!还能薅羊毛啥的,哈哈!帮厨买菜的日子还是满滋润的,虽然一身防寒服走天下,好看不好看那时候真是不计较。
想当年你有帮过厨买过菜吗!弄点炒螺蛳咪咪小酒想想梦中情人吗?躲在寝室里偷偷用酒精炉烧点心,心里还有本小九九吧?
家塘的记忆(六)/5_o0vjBiazTD4BJiaI2zCGUn29AmJO2Q.png)
家塘的记忆(六)/6_zic3aTseMJH9Uohp0fRMQxcmd14m8Q.jpg)
家塘的记忆(六)/7_SRyicpLgnLW6ua5Lneo4MonaMkianQ.jpg)
家塘的记忆(六)/8_z7vwIzfJ2ND71aR1sicMc2fQOiagOA.gif)

心软是病1101192020-04-26 13:42:15
逢节必会餐是西沪港常态,陆勤灶,潜灶区别的是桌面的丰盛程度,相同的是热烈的氛围,结果是酒足饭饱毫发未伤,个别的也现伤胃伤身慢慢醒酒的。我几乎不沾酒,那时的供应科时常进一些名酒,有茅台,汾酒,五粮液,竹叶青等等。记着当时茅台11块钱一瓶,其它好像也就7块左右吧,回家休假都要带上几瓶,还记着宁波大曲吗?听说这酒挺烈的,度数也高。还记的当地的香烟吗?好像有宁波牌的,新安江的,还有从上海带回的一袋袋大众丝。又想起还有一种是桔子汽酒,虾子酱油,离开西沪港就再没见过,险些被淡忘掉,当年诸多的趣事杂谈所见所闻有待慢慢由记忆深处浮现上来……赞 3

嘶幽池2020-04-26 12:14:56
记得啤酒是大梁山,木头箱子装的赞 3

卿渃殤闷2020-04-26 09:29:16
我们难道喝错酒了?怎么记得是“紫竹林”啤酒呢?[微笑]赞 2
作者
大榭也许是紫竹林,那是普陀一地名,宁海肯定是大梁山啤酒

低调先森贵2020-05-07 23:35:11
作者观察细微,文笔生花但接地气,能够沟起王家塘过客的许多美好回忆。点赞。 王家塘故事太多太多,就象一列望不到头的贷车,希望作者一节一节道来,关心且有缘缘的人都如饥似渴拭目以待。 王家塘(4819厂)之所以名气响,一是那个年代这个军企在象山算是老大,二是与上海军工厂联系密切,人员往来频繁,外面新生事物接纳快,可以说他影响或引领象山新潮流。三是美女多活沷开放,象唱歌跳舞联谊活动多,吸引兵哥哥兵弟弟眼球。当然故事也就多了。赞 1

染上烟火萝2020-04-28 20:51:16
哈哈哈,看到了吧,啤酒 是25瓶一箱吧[傲慢]赞 1

梦中的人生职2020-04-28 07:42:12
声情并茂,仿佛回到那个年代。 “喊酒”是潜艇兵喝酒特有的一种方式,不管是当初还是现在,在外吃饭只要是听到“一、二、三,干”,那一定是潜艇部队出来的。 写的真好! 赞 1

任玓小孩慎2020-04-28 07:20:55
啤酒从来就没见过25瓶一箱的。以前板条木箱是24瓶装的。现在少见木箱了,现在都是纸箱12瓶装,塑封6小瓶一扎,在国外也见过3小瓶一扎的。赞 1
作者
那时全是木箱,啤酒敞开喝

飞天下老虎2020-04-27 21:54:37
怎么就是没有(勤务船中队)的事迹呢[抓狂]你们潜艇进离港不需要拖拖顶顶吗?[擦汗][擦汗]
作者
33艇螺旋桨不是单叶的所以离靠码头自己能行,不太需要拖拖顶顶,只是失去动力进坞出坞需要拖拖拉拉的赞 1

可爱的亚飞啊442020-04-26 17:01:02
大梁山啤酒是木框的,750毫升,25瓶一箱。赞 1

忘了次伤卜2020-04-26 10:23:39
海风笔下再现当年激情岁月,谢谢你赞 1

描责骗2020-04-26 08:35:30
我没有什么记忆了,今天阅读此文,却让我记起了大梁山啤酒,只是人已老,没有当年的海量了。赞 1

姐爸人茎痒2020-05-13 20:47:32
拜读、欣赏了作者的连续篇和美照,描述的精准、细腻、有趣,读吧感想颇多,让我们好像又回到那个年代的王家堂塘(4819)。修艇时的趣事、厂景,一幕幕浮现在眼前,文中提到潜灶,当时艇上派去协理,其中就有一幕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就是有一次跟车去买菜,那崎岖、陡峭的山路,对平原长大的来说,真的很刺激;还有那,和战友们遛弯到海边,帮没人看守扑鱼的喽提起,看看有没有鱼……等等趣事多多。谢谢作者给我们这些当年亲历者带来的美好回忆!

随风小醉丶Mn02020-04-27 22:47:58
啤酒好像是二十五瓶一箱吧

半半小楠盗2020-04-27 06:40:34
很是怀念4819,我在那里见证了320的坞保,小修和大修。加在一起四年多的时间,在王家塘度过的。
作者
320都大修了,这日子真的太快了
半半小楠盗
04年本来是中修,后来直接转大修了,我经历的都是首次。赞 1

码志喷2020-04-26 19:59:02
一个兔子不拉屎的地方,生生被你们文化人写成旅游名胜。服了。走了几个小时一个来回,仅仅一次,但是还是保留着4819一个手机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