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题材小说:《从海底出击》第二十二章、握手言和
原创
潜艇战友
深海蛟龙
深海蛟龙
微信号
shjiaolong
功能介绍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回忆峥嵘岁月,教育影响一代人!
2020-05-07
收录于话题
这里是复退海军
的
网上精神营地。点击上方蓝色字体
“
西沪港战友之家
”
然后点
关注
即可成功归队!
《
从 海 底 出 击
》
李忠效 著
第二十二章 握手言和
年终总结没评上“五好战士”,叶嘉栋很是遗憾。初评的时候,他已经把牛吹出去了,现在终评落选,怎么向燕抒琴交代?更为遗憾的是,各种迹象表明,终评落选的原因,是因为自己不冷静,和李正文打架所导致。连王兴国那种有“劣迹”的人都评上了,自己却没评上,他感到非常窝囊。
窝囊归窝囊,有冤无处说,只能打掉牙往自己肚子里面咽。
一个星期天,王兴国很铺张地请了一回客,把李显武也叫上了。四人之中,只有李显武不知道内情,所以很好奇:王兴国平时抠门儿抠得连牙膏都不舍得买,经常“借用”别人的牙膏,他还能请客?
“到底怎么回事?”李显武说,“这酒不能喝得不明不白的。”
李正文光是笑,不说话。叶嘉栋不笑,也不说话。
“不是告诉你了嘛?我评上‘五好’了!”王兴国不耐烦地说。
“不对。肯定不对!”
“喝酒吧!问那么多干什么?”
这是在大港火车站附近的一个小店里。桌上摆着几个简单的小菜,外加几瓶青岛啤酒。潜灶伙食费是海军舰艇部队标准最高的,他们每天吃的并不比这几个小菜差,关键是要的这个气氛,老乡在一起说说话,叶嘉栋和李正文也想借此机会“宰”王兴国一回,找一找心理上的平衡。
潜灶每逢节假日都要会餐,比平时多加两个菜,也喝酒,啤酒,散装的啤酒,用铝质啤酒桶装的那种,水兵们戏称“大炮弹”。会餐之前,炊事班会把成桶的啤酒倒在一个大铝盆里面,大家用水舀子往碗里舀。偶尔也会喝到瓶装啤酒,不过还是喝散装啤酒的时候多。
散装啤酒的味道要比瓶装啤酒差一些。瓶装啤酒倒出来有很浓的泡沫,散装啤酒几乎没有泡沫;瓶装啤酒喝在嘴里会有种啤酒花的香味,散装啤酒几乎没有香味,常常被人戏称为“马尿”。
四个杯子倒满,王兴国举起杯:“谢谢你们!谢谢!”四人碰完杯,王兴国带头干了。他的表现让李显武感到奇怪。
“谢谢你们?你们是指谁啊?为什么要谢?”
叶嘉栋和李正文都笑而不语,李显武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
“喝酒,喝酒!你怎么像幼儿园的孩子,那么多问题?”叶嘉栋说。
叶嘉栋和李正文先后干了,李显武这才把酒也喝了。李正文故意东拉西扯,分散李显武的注意力,王兴国则频频招呼他们喝酒吃菜。三杯酒下肚,李显武的话就多起来,对这顿饭的主题也不再追问。
“说实话,我现在挺羡慕你们的。你们三个,从新兵连就在一起,后来又在一个艇上,关系还处得这么好,不易!”
叶嘉栋、李正文和王兴国互相看看,同时举起杯。叶嘉栋说:“显武,就冲你这句话,咱们再干一个。”
喝完杯中酒,李显武接着说:“我比你们大几岁,人生感悟要多一些。我琢磨了,这人啊,是一种群居动物,就跟猴子差不多。谁要是离了群,谁的日子就不好过。”
“显武,你想说什么?总不会说我们都是猴子吧?”李正文开玩笑说。
“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都不能脱离群体,也不能个性太强,否则就不能融入群体,就会被人孤立起来。被孤立的日子会很难过。”
“你是不是被孤立过?”
“我们潜水班有个老兵,就是觉得自己潜水技术好,谁也瞧不起。本来可以继续留队的,结果,年底被复员了。临走他才明白过来,部队真正需要的,并不是技术最好的人才,而是和大家关系都好的庸才。”
“绝对了,绝对了!人才不一定和大家处不好关系,人际关系好的不一定都是庸才。”李正文首先提出异议。
“这是他说的,不是我说的。我的观点是,人才也好,庸才也好,本本分分,老老实实,别老想跟别人耍心眼儿!这年头,谁比谁傻呀?咱是海军特种兵,那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个个都是人精!”
叶嘉栋和李正文下意识地看了王兴国一眼,王兴国低着头,不说话。李显武看见他们两个看王兴国,似有所悟,刚想要说什么,被叶嘉栋岔开了。
“海军特种兵,也未必个个是人精。我们艇有个老木,就是木头。”
“你说的是那个厨师吧?”
“对,原来是我带的兵。”
李显武哈哈笑起来:“那是个特例,不算,不算。”
“要我说啊,他才不傻呢!他的傻气十有八九是装出来的!”李正文说。
“哦?你说他装傻?”王兴国有些好奇。
李正文说了他对钱根宝的看法,大家都觉得他分析得有道理。即便不是装的,也不是那种简单的傻,他有一种山区农民的狡黠,只不过这种狡黠和现代海洋文明有些错位而已。
钱根宝的故事成了他们的下酒菜,几轮下来,每个人都喝了好几瓶。
王兴国本来就不胜酒力,不知不觉中喝得有些多了。酒精可以麻痹人的神经,会让平时把持很紧的情绪失控。王兴国在情绪失控的时候,先是笑,然后是哭,一边哭一边说,说的都是他对叶嘉栋和李正文的感激。本来叶嘉栋和李正文想打岔不让他说的,他却执意要说,他们最后只好随他去了。
李显武听了王兴国的诉说,把眼睛瞪得大大的,用一种吃惊的眼神看着叶嘉栋和李正文。半晌才说:“你们两个不简单,我感觉挺伟大的!”
李正文淡淡地说:“其实,我也没胆量帮他隐瞒,是我们军士长帮他化解了危机。王军士长说,是他组织了一场损管演练。”
李显武感叹道:“你们军士长真好!你是遇上好人了。遇上个好领导,跟生在一个好家庭里面一样重要!”
“显武你行啊!说出话来跟领导一样,还一套一套的!”
“谁让我比你们大几岁了?”
三人再看王兴国,他已经趴在桌子上睡着了,睡得呼呼的。
“怎么办?”叶嘉栋显得有些不安,“他睡着了,谁结账啊?”
“你看你那点出息!”李显武瞪了叶嘉栋一眼,“他不能结,我结!这下你放心了吧?”
“不是……”叶嘉栋想辩解。
“不是什么不是?”李显武抢白他道,“你一撅尾巴我就知道你拉什么屎!”
李正文摸摸口袋说:“我也带钱了。”
李显武摆摆手:“不着急。等他一会儿醒了,还叫他结账!要不然他会更加内疚。趁他睡了,我也说你们两句。他要醒着,我还不好说呢。”
叶嘉栋和李正文都认真地盯着李显武的嘴,不知他要说出什么话来。
“我听说,你们两个一直唧唧歪歪的?”
“没有哇!”叶嘉栋和李正文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
“拉倒吧!别以为我不在你们艇,就什么也不知道。你们艇上我认识的人多着呢!说吧,你们两个到底为什么?”
“没什么呀!”叶嘉栋懵懂地说。
“那你说。”李显武把脸转向李正文。
“没什么呀!”李正文重复了一句叶嘉栋的话。
“你们两个别跟我打马虎眼!还记得在闷罐火车上的事么?”
一提闷罐火车,叶嘉栋和李正文像是被人抓住了狐狸尾巴,都不吭声了。
“你们不要以为我记性不好,我记性好着呢!”李显武独自呷了一口酒,“你们谁先说?别蒙我。谁蒙我今天谁结账。”
“其实,我不是怕结账,我是真的不知道……”叶嘉栋小心翼翼地说。
“你不知道你和他唧歪什么?
”
“他说我和我爹都不是好东西,所以就跟他急了……”
“李正文,那么看来是你的问题了。你为什么说这种话?”
李正文摆一下头:“你让他自己说。”
李显武看着叶嘉栋,目光像刀子。
“我真的不知道……”
“不会吧?你小子脑袋瓜子那么聪明,你会不知道?”
“我是说,我是说,他说我和我爹干了坏事……”
“哦,我知道了,肯定是发生了什么事,只是你们在认识上有差别,他认为是坏事,你认为不是坏事。那么你能不能告诉我,你爹到底干了什么事?”
“他姥爷是生产队长,‘文化大革命’一来,被群众赶下台了,我爹当了生产队长……”
“我要纠正一下,是你爹带人把我姥爷赶下台的,然后你爹取而代之。”李正文说。
李显武听了,哈哈大笑起来:“原来是这么回事!”接着又问叶嘉栋,“这跟你有什么关系?李正文为什么说你也不是好东西?”
“我真的不知道我做错了什么。”
李显武看看李正文:“那么还是你说吧?”
“开批斗会,他朝我姥爷脸上扔鸡蛋!”
“没有,我没有扔鸡蛋!”叶嘉栋强烈地否认。
李显武看看他们两个,问李正文道:“李正文,你亲眼看见他扔鸡蛋了?”
“我看见他拿着鸡蛋的……”
“但不是我扔的!”
“那是谁扔的?”李显武问。
“是孙炳田扔的。”
“孙炳田是谁?”李显武问。
“是我们生产队的一个社员,他对李正文他姥爷有意见,就把鸡蛋扔过去了。后来他还还了一个鸡蛋给我。”
“你拿鸡蛋到会场上去干什么?”李显武问。
“那个鸡蛋是我在瘸麻子家的草垛边拣的。我怕揣兜里挤碎了,就一直捧在手里。”
李显武思考了一下,分析道:“李正文是看见叶嘉栋手里有个鸡蛋,但是并没看见他把鸡蛋扔出去,是在你姥爷被鸡蛋击中之后,你才发现他手里的鸡蛋不见了,于是你就怀疑这个鸡蛋是他扔的,对不对?”
李正文点点头。
李显武对叶嘉栋说,“你的父亲是造反派,带人抢了李正文姥爷生产队长的大位,然后又带人批斗他姥爷,原来在你手里的鸡蛋又飞到了他姥爷的脸上,如果我是李正文,我也会这么想:你们父子都不是好东西。”
“可是我并没有扔鸡蛋……”
“等等,等等。你听我把话说完。你说你并没有扔鸡蛋,但是在没有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前,你的嫌疑肯定比较大。你说是不是?”
叶嘉栋点点头,表示理解。
“现在的问题是,李正文,你相信不相信这样的解释?”
“我觉得……可以相信他……”
“那好,现在这件事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条件,那就是信任。下面我来发表我的意见:叶嘉栋的父亲和李正文姥爷之间的问题,那是上辈人之间的事,上辈人的恩怨,不应影响到你们之间的关系。更何况是政治运动造成的,既无杀父之仇,也无夺妻之恨,没必要彼此记仇,就让它一风吹了吧!好不好?”
叶嘉栋看看李正文,李正文没有马上表态。
“你们现在是革命战友,上了战场就是生死兄弟,如果为了那点陈芝麻烂谷子的小事,影响战友关系,不值当。给我个面子,你们两个握握手。”
李正文终于向叶嘉栋伸出了手,叶嘉栋马上把李正文的手握住了。
“来,为了革命友谊,干了这一杯!”李显武提议道。
三个人同时举杯,咕嘟咕嘟喝干了杯中酒。李显武很兴奋,把喝空的杯子用力蹾在桌子上,“嘭”的一声,随后大叫了一声“好”,把醉梦中的王兴国惊醒了:“咦?什么响?我睡着了?”
李显武笑了:“你醒了?正好,我们正愁着谁来结账呢!”
“结账?当然是我结账!”
“你结就你结,我就不和你抢了。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也评上五好战士啦,下个礼拜,我请客,怎么样?”
三人一起叫好。
王兴国酒醒以后,已经不记得他说过什么话,也没听到关于李正文和叶嘉栋的故事,李显武向李正文和叶嘉栋暗示,王兴国的醉话,谁也不要说了。
这次聚会之后,叶嘉栋感到李正文对他的态度好了一些,不再像以前那样不阴不阳,但也没有发展到彼此说话很随便的程度。叶嘉栋也没希望一下就变得关系非常融洽。不久,叶嘉栋终于得到了一个进一步缓和二人之间关系的机会。
李正文是姥姥带大的,姥姥对他和他对姥姥的感情很深。外孙离家一年,姥姥想得不行,听说潜艇兵要满4年才能探家,姥姥等不及,非要自己到部队来看看外孙。
从丹东到青岛,没有直达列车,中间要转一次车,或者在沈阳转,或者在天津转。姥姥是在沈阳转的车,路上火车走了一天一夜,才到达青岛。李正文家里事先来了电报,叶嘉栋知道了,积极表示要和李正文一起去接站。
李正文的姥姥是个小脚老太太,千里迢迢来青岛看外孙,祖孙之情可见一斑。姥姥从车上下来,看见外孙长高了,长胖了,高兴得嘴都合不上了。一年前孙外离开家的时候,穿的是布衣服,现在穿的是呢子服,显得更加英俊威武,上下打量,就像是变了一副模样。
“姥姥,一路辛苦了!”叶嘉栋在一旁甜甜地说。
姥姥愣了一下,这才注意到叶嘉栋,但是一时没认出他来。
“我是叶嘉栋,小栋子!”
“哦,小栋子!”姥姥说,“部队真是出息人,你看你,都变得我认不出来了,我还记得,你小时候拖着鼻涕,动不动就‘过河’了!”姥姥说的“过河”是指过了嘴唇,流到下巴上。
“姥姥,您就别提那些小时候的事了。”叶嘉栋不好意思起来。
出了火车站,乘公共汽车,去潜艇支队在储水山上的临时来队家属招待所。一路上,姥姥看着车窗外的景物,喜滋滋地说:“多亏了外孙当兵,让姥姥见了这么多的世面!”
李正文告诉叶嘉栋,这是姥姥第一次出远门,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要不是为了看外孙,她说什么也不会来青岛啊!
叶嘉栋发现,李正文在说这番话的时候,声音有些颤抖,有两行热泪扑簌簌流下脸颊。叶嘉栋也被感动了。他很羡慕李正文,有这么疼他爱他的姥姥。
到了招待所,安排姥姥住下以后,叶嘉栋去给姥姥打饭,李正文给姥姥打来热水洗脸洗脚。在家里洗脚,姥姥都是坐在一个矮板凳上。招待所没有矮板凳,姥姥坐在椅子上,弯腰洗脚很困难。
“姥姥,我给你洗吧!”李正文说。
“不用,不用,我自个儿能洗。”
“姥姥,你就让外孙给你洗吧!”李正文说。
“姥姥,你就让外孙表表孝心吧!”叶嘉栋也说。
“嗯,好!就让外孙表表孝心!”姥姥开心地笑了。
李正文让姥姥端坐在椅子上,脱去姥姥的小脚尖鞋,然后一圈一圈解开长长的裹脚布。李正文从记事的时候开始,就没见姥姥穿过袜子,都是用裹脚布把小脚一层层裹起来的。他把姥姥的裹脚布解开来,把姥姥的小脚浸在热水里,小脚已经没有脚的形状,看上去就像在水里泡着两个尖地瓜。
叶嘉栋还没见过这样的小脚,当时看得有点发呆。
姥姥靠在椅子上,很享受地长舒一口气:“嗯,很舒服。姥姥没白疼这个外孙。姥姥得济了!”
叶嘉栋很想也为姥姥做点什么,看见那堆裹脚布,就想悄悄地拿到外面去洗,被姥姥看见了,马上制止:“小栋子,使不得,使不得!”
“姥姥,我去给你洗洗。”叶嘉栋说着一溜烟儿地跑出去了。
姥姥感叹道:“当兵就是出息人。小栋子比他爹强!”
“他身上的坏毛病挺多的。”
“谁身上没毛病?姥姥活了这么些年,还没见过身上没毛病的人。”
叶嘉栋洗完裹脚布,拿到屋里来晾。说怕晾在外面被风刮丢了。
姥姥告诉叶嘉栋,他爹他妈他弟弟妹妹都挺好的,让他不要挂心。“就是生产队长不让他干了,他可能心里不大痛快。”
“为什么不让他当了?他犯错误了?”叶嘉栋有些担心地问。
“也说不上犯错误。你爹是造反夺权上去的,现在他们一块造反的又翻脸了,抖出来一些烂眼子事情,就把他拿下来了。”
“姥姥,我爹身上坏毛病不少,前几年他带头造反,还组织人斗你家姥爷,让姥爷吃了不少苦,我替他向您道歉。”
“不用,不用,小栋子!你爹的事,你道什么歉?过去了,都过去了。现在你爹也回过味来了,回回见到我,都不好意思和我说话,臊得慌。”
“姥姥,您老人家还得多担待啊!”
“我老太太没文化,现在有些事,也真看不懂。土改那会儿,定成分,有多少贫雇农是真正的干活种地吃不上饭的?都是吃喝嫖赌、游手好闲的败家子儿!‘文化大革命’来了,那些起来造反的,有几个是本本分分的社员?……”
“姥姥,用不用换盆热水,再泡一会儿?”李正文故意岔开姥姥的话题。
“不用了,不用了。”
叶嘉栋也如释重负地舒了口气,如果不是李正文打岔,说不定姥姥就会“声讨”到他爹的头上了。他也知道他爹在生产队的名声不是很好,可还是不希望别人当着他的面说他爹的劣迹,那会让他感到难堪。
姥姥是聪明的老太太,外孙一打岔,她便不再数落那些造反派了,拿出一副干净裹脚布,一层一层裹起脚来。感叹道:“人哪,一辈儿留一辈儿,就那么回事儿!”
叶嘉栋感到姥姥的话很有深度,完全不像个没文化的老太太说的。
第二天,李正文带姥姥到潜艇码头看了潜艇。支队有规定,艇员的直系亲属,可以下到艇里参观潜艇。姥姥年纪大了,又是小脚,行动不方便,也不安全,李正文只带她在码头上看了看。
姥姥问:“那里面能装多少人?”
李正文告诉她:“能装上百人。”
姥姥大为惊讶:“把人摞起来也装不下那么些人啊!”
李正文解释说:“潜艇的肚子很大,在水底下。上面看到的只是一点点。”
叶嘉栋专门借来相机,给李正文和姥姥拍照。叶嘉栋的表现,给姥姥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前 文 回 顾
《从海底出击》第一章、百里挑一
《从海底出击》第二章、闷罐列车
《从海底出击》第三章
、
走进军港
《从海底出击》第四章、登上潜艇
《从海底出击》第五章、战斗警报
《从海底出击》第六章、上浮下潜
《从海底出击》第七章、英雄情结
《从海底出击》第八章、水下敌情
《从海底出击》第九章、事在人为
《从海底出击》第十章、学习潜水
《从海底出击》第十一章、灵山锚地
《从海底出击》第十二章 东风战鼓、第十三章 间谍信号
《从海底出击》第十四章、船坞惊魂
《从海底出击》第十五章、秘密远航
《从海底出击》第十六章、水下晚会
《从海底出击》第十七章、红杏出墙
《从海底出击》第十八章、路见不平,第十九章、维护尊严
《从海底出击》第二十章、老木趣事
《
从海底出击
》
第二十一章、阴差阳错
→
往 期 文 章 推 荐
←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