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题材小说:《从海底出击》第二十七章、人生无常

西沪港战友之家 深海蛟龙 2020-05-26

 

这里是复退海军网上精神营地。点击上方蓝色字体西沪港战友之家然后点关注即可成功归队!

从 海 底 出 击
李忠效 著


第二十七章 人生无常

浦丹梅和燕抒琴“杀人事件”曾经给李正文的思想上造成巨大压力,有很长一段时间,他一直认为,浦丹梅和燕抒琴之所以一时冲动将冯金亮杀死,他有重大责任。如果他不提出要教训冯金亮,冯厂长就不会向部队告状,要求追究他和叶嘉栋的责任,部队就不会派人去调查,就不会使浦丹梅和燕抒琴为了保护他和叶嘉栋而将冯金亮杀死。冯金亮死了,也就不用查证他有无生育能力了。

两个女人的侠义之举让李正文心动,也让他心痛。20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两个如花似玉的姑娘,却要在监狱里度过如此美丽的青春年华。李正文只要一想,心中就会隐隐作痛。
李正文认为,冯金亮虽然有罪,但罪不至死。冯金亮的死,他本人有责任,他父亲有责任,社会也有责任。社会的责任就是不该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让一个农业户口的姑娘为了改变身份做出那么大的牺牲。
李正文和叶嘉栋的女朋友杀人的消息曾经在码头上轰动一时。在那个文化生活极其匮乏的年代,这种与感情有关的杀人事件,最容易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重要谈资。好在杀人事件与李正文和叶嘉栋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大家对他们乃至浦丹梅和燕抒琴都充满同情。
第一个向李正文和叶嘉栋表示同情的人是李显武:“那个混蛋该死!不过就是那两个姑娘可惜了。”
“她们两个的做法虽然我并不认同,但是她们毕竟是为我们犯罪的。你说,我们应该怎么办?”李正文问。
“怎么办?她们希望你们怎么办,就怎么办。”
“你说她们希望我们什么?”
“她们用这样极端的手段处理此事,我理解,一方面是为了报复,一方面是为了保护你们。不惜用生命的代价来保护你们,就是希望你们不受影响,希望你们进步,希望你们成才!”
“我是说,她们的情感世界。她们是否希望我们等着她们?”李正文说。
“这个问题,我说不清楚,我不是女人,说不清女人是怎么思考问题的。不过从男人的角度,我认为是不现实的。这两个女人,注定了是你们生命中的过客而已,成不了你们最终选择的伴侣。”
“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是她们自己的人生迷失在先,才酿成了这样的悲剧,你们没必要为此负罪一生。你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的路上,能时常想着这两个女人就行了。你们两个,不能把这段历史当作包袱背在身上。要想干大事,就必须轻装前进!”
叶嘉栋说:“起码现在我做不到。”
李正文说:“我也做不到。”
两人为了减轻感情上的痛苦,他们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李正文向叶嘉栋学习鱼雷攻击知识,叶嘉栋向李正文学习机电知识,两个曾经互为对手的年轻人,由于女朋友的原因,第一次心无旁骛地亲密团结在一起。
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他们的故事渐渐从人们的闲谈中淡出,也不再有人在他们背后指指点点。他们在被人遗忘的故事中浴火重生。
 
1975年,“文化大革命”进入第9个年头。在运动一开始就被打倒了的邓小平,因周总理生病住院,他受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委托,以71岁的高龄全面主持中央工作。1月5日,根据毛主席的提议,中共中央发出一九七五年一号文件,任命邓小平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大权在握的邓小平,开始对全国各行各业进行全面整顿。
中国海军的潜艇事业在“林彪事件”中一度受挫,一下精简了很多人,但是发展方向没有改变。1975年5月3日,毛主席对海军建设做出指示:海军要搞好,使敌人怕。青岛潜艇支队根据上级的部署,连续成立了一些新艇队,干部紧缺。155艇是支队、舰队和海军的先进单位,出海多,官兵技术过硬,因此每成立新艇队,都要从该艇抽人,老兵提班长,班长提军士长,军士长提部门长,部门长提副长,副长提艇长。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李正文和叶嘉栋被同时提升为干部。李正文为轮机军士长,叶嘉栋为鱼雷军士长。原轮机军士长王峻岭提升为动力长,冷延昌接替李正文担任班长。
在支部讨论李正文和叶嘉栋提干问题时,有人提出一年前他们打伤“情敌”并导致两个姑娘入狱之事,艇长廉仲方首先表态:“第一,那个人太坏,该揍!如果你是当事人,你要是忍气吞声,会被人看不起。第二,那两个姑娘犯罪入狱,与李正文和叶嘉栋没有直接关系,她们杀的不是好人,虽然入狱,也是一种自我救赎。总之,那件事,不能作为问题影响二人的使用。咱们关起门来说,不能在外面说,我喜欢有血性的年轻人。军人,就是要有血性。”
政委也跟着表态:“我同意艇长的意见。有血性的战士是狮子,没有血性的战士是绵羊。我们在考虑提拔这两个人的时候,态度是慎重的。”
既然军政一把手都表了态,别人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
李正文和叶嘉栋提干以后,很多热心人都来给他们介绍对象。“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工厂工人多年没有调整工资,二级工的工资只有38块5毛,而部队排级干部(行政23级),每月工资是52元。海军的舰艇干部还有出海补助,水面舰艇干部每月补助12元,潜艇干部每月补助15元。如果休假,每月还可以按每天2元的标准退伙食费,30天就可以退伙60元。除此之外,潜艇上还经常发水果,发罐头,发巧克力之类的糖果。因此,青岛姑娘找对象,首选为潜艇干部,其次为水面舰艇干部,再次为陆勤干部,最后才能轮到工厂工人。
潜艇部队每提升一批新干部,马上就会有人来打听:有对象没有?没有?想找什么样的?
李正文和叶嘉栋早就知道这个行情,因此他们商定:如果有人来问,就说有对象了,免得麻烦。此时他们心里还都无法忘记那两个为了他们而进监狱的姑娘。提干以后,他们又分别回去休了一次假,回家之前,政委特别找他们谈话,千叮咛万嘱咐,回家不要去监狱探视,免得无事生非。不要因为一时冲动影响了个人的前程。政委把这作为一条纪律提出来,他们只能严格遵守。
1975年9月,支队要推荐一批年轻干部入校学习。从1971年的下半年,部队的院校逐步开始恢复,一些没正式恢复的也办起了教导队,目的是培养年轻干部。海军是高科技军种,很多东西不是仅仅靠传、帮、带就能培养出来的,必须要经过院校学习。李正文和叶嘉栋被列入推荐名单。叶嘉栋将去青岛海军潜艇学校学习航海长专业,李正文将去武汉海军工程学院学习机电长专业。在政委找李正文谈话的时候,李正文提出了一个让政委感到为难的问题,他不想去学习机电长,想去学习航海长。这种情况平时很少有。
“你为什么要学航海长?”
“航海长专业富有挑战性。机电长专业太简单。”李正文早有准备,回答得很干脆。还有一个他没有说出来的原因,那就是,他的理想是当海军指挥军官。机电专业干到机电长就到头了,再往上就是机电业务长,大部分机电干部最后的出路是改行干政工。他对政工干部怀有偏见,认为政工干部就是耍嘴皮子的,没什么真本事。
“学航海,数学水平要求高,你行么?”
“这几年我自学了高中数学,如果让我学航海,我想我不会跟不上课程的。”
“这个问题艇上定不了,需要请支队政治部干部科协调。”
“那就麻烦政委跟支队说一声呗!”
“我只能说试试看。另外,你得准备参加支队的文化知识测验。”
“好的。”
经过政委的斡旋,支队干部科同意李正文跨专业参加文化知识测验。一共有30人参加测验,李正文的成绩名列前10名,比叶嘉栋的名次还靠前。李正文再次与叶嘉栋成为同学。
李正文入校深造,冷延昌就水到渠成地晋升为军士长。于是水兵帽换成了大檐帽。不久,他回去探家,穿得整整齐齐,称得上是“衣锦还乡”了。李正文那天回码头实习,在交通艇上见到他,还和他打哈哈:“别忘了代我向嫂子问好!”冷延昌满脸堆笑,好不得意。
10天以后,155艇忽然来了一老一小两个警察。不一会儿,政委把李正文和轮机班另外几个同志都叫到艇部去了。
“我们想请各位谈一谈冷延昌的情况。”老警察说。
“发生了什么事?”李正文问。
“冷延昌的未婚妻死了,是他杀,冷延昌有重大嫌疑。”年轻警察说。
大家都吃了一惊。
“你们想了解什么情况?”李正文问。
“他提干之后有没有人在当地给他介绍对象?他是否流露过和原来的未婚妻断绝关系的思想?他们曾经闹过什么矛盾……”
老警察一口气提了一大串问题,别的人都不大了解冷延昌这方面的情况,李正文知道的也很有限,所以谁也没有提出什么重要的线索。两名警察似乎有点失望,最后连个谢谢都没说就阴着脸走了,好像大家有意包庇冷延昌似的。从此给李正文留下一个很深的印象:警察最不懂文明礼貌。
后来李正文听说,警察检查了冷延昌所有的东西,也没有发现什么定罪的证据。不久李正文听到了关于冷延昌未婚妻之死的比较详尽的传说。李正文是听“小地主”说的,“小地主”听谁说的李正文就不知道了。
“小地主”是轮机班一个上海兵的外号,他长得胖乎乎的,乳房比一般男人都大,像女人似的往外鼓着,而且乳头可以挤出白汤。也不知谁说他肥头大耳像个“小地主”,很快大家就“小地主”、“小地主”的叫开了。“小地主”家住上海宝山县,和冷延昌家住的那个县不远。两人常在一起嘀嘀咕咕讲家乡话,可能他对冷延昌的了解要多些 。
“小地主”说,冷延昌家很穷,女方家里情况相对要好些,秋菊的父亲是工人,在上海市的一家工厂上班,每月有固定的现金收入,冷延昌家则全都是挣工分的农民。开始秋菊不太乐意和冷延昌谈恋爱,后来经家里老人做工作,才勉强答应了。从他们来往的信件看,冷延昌提干以后,秋菊的热情比先前升高了几度,有点“夫贵妻荣”的意思。
冷延昌回家休假期间,整天和秋菊在一起,直到晚上睡觉的时候才分开。秋菊家住三间房,秋菊住一间,母亲和两个还在上学的弟弟住一间。父亲平时住厂里,个把月才回一次家。另一间堂屋不住人。出事的那天晚上,冷延昌在秋菊房间里待到10点多钟才离开。那时秋菊的母亲和两个弟弟已经睡下。半夜12点左右,秋菊的母亲因为口渴起来到堂屋水缸里舀水喝。水缸在秋菊房间的门边,母亲喝水时顺便朝女儿的屋里扫了一眼,借着窗户泄进来的月光,只见秋菊的蚊帐放了下来,但是床前没有鞋。她想拉亮电灯看看时间,可是拉了两下开关都不亮。又停电了!她不高兴地咕噜了一句,回到自己的床上躺下了。
不知为什么,母亲怎么也睡不着。秋菊这么晚了还不回来,邻居知道了要笑话的。女孩子还没有结婚,应该注意珍惜自己。想着想着,母亲躺不住了。她叫起两个儿子:“去把你姐找回来,这么晚了还不回家!”
两个儿子很不情愿地爬起来。他们知道姐姐在谈恋爱,愣头愣脑地去破坏人家的幽会多煞风景啊!可是他们又不能违抗母命。兄弟俩在村子里平时谈恋爱的人们爱去的几个地方看了看,没有。弟弟说:“咱们喊吧。”哥哥说:“别,深更半夜的人家还以为在叫魂儿呢!到冷延昌家去看看。”
冷延昌家也黑着灯。兄弟俩轻轻敲了几下窗户。
“谁?”是冷延昌的声音。
“昌哥,我姐在你家么?”
“不在。”冷延昌说。
兄弟俩在窗外站了一会儿,想不出到什么地方找,最后只好回家向母亲报告:没找着。
天亮了,秋菊还没回来,这种情况过去还从未有过。秋菊母亲急了,亲自跑到冷延昌家去问情况。
“冷延昌,你知道不知道秋菊昨天夜里去哪里啦?”
“她没跟我说呀。”
“你们昨天晚上是几点分开的?”
“大概是10点半。”
“你们没打架?”
“我们好好的打什么架?”
“秋菊昨天夜里一夜没回家,会不会出什么事?”
“她过去也这样么?”
“从来没这样。”
“那我们抓紧去找吧!”
询问了全村每一户人家,察看了全村每一个角落,都没有找到秋菊的影子。秋菊失踪了!
当天上午10点左右,有人在村外长江的水闸下面发现了秋菊的尸体。很快,县公安局的人来了。根据现场勘查和法医检验结果分析,秋菊是被人用石块或砖头猛击头部,然后又被掐住脖子窒息而死的。腹中无水,说明是在死后被投入水中。死亡时间大约在夜里12点左右。死者身上没有搏斗伤,到被发现时依然衣着整齐,处女膜完整,阴道内没有精液,可以排除抢劫或强奸杀人。凶手可能不懂潮汐,以为投入江内就可以顺流而下,却不知这里地处长江入海口,水位随海潮变化时起时落,尸体入水时正是涨潮,所以被潮水推到河滩上来了。
警察到秋菊家侦察了一番,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很显然,秋菊是在野外什么地方惨遭毒手的。据冷延昌说,头天晚上他离开秋菊家的时候已经10点多了,秋菊要出来送他被他劝了回去。这也就是说,秋菊是在冷延昌走后自己又走出来或是被一个极熟悉的人叫了出来。她为什么要半夜出门呢?
群众反映,秋菊姑娘为人正直,作风正派,从未发现有什么仇人或与什么人关系暧昧。查来查去,能在深更半夜把秋菊叫出来的只有冷延昌。
冷延昌被警察叫到办案的地方,他眼睛红红的,显然是刚刚哭过。
“警察同志,你们一定要侦破此案,抓住凶手!”冷延昌十分沉痛地说。
“我们会尽力去做的。为协助破案,希望你能如实介绍一下昨天晚上的情况。”警察说。接着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冷延昌很痛快地做了回答。
昨天晚饭后,冷延昌到秋菊家帮助拾掇菜地,8点半左右收工到井边洗手洗脚然后一起到秋菊房间聊天儿,9点半左右秋菊母亲和弟弟睡觉以后,他们开始亲吻拥抱。10点钟左右,秋菊说:“天很晚了,你回去吧。免得别人有想法。我早晚都是你的人,急什么?”冷延昌无奈,只好怏怏地走了。
“有一个问题我们无法理解,”警察说,“秋菊的弟弟到你家去找秋菊,你为什么不起来和他们一起去找?”
“当时……”冷延昌顿了一下,“当时我正在梦中,我以为那也是梦中的事,直到今天早上我才意识到那不是梦。我真后悔……”
一个警察看了看冷延昌的手,发现右手臂有一道不太明显的划痕。
“你这手是什么时候怎么划的?”
“昨天杀鹅,让鹅掌划的。”
后经了解,昨天冷延昌确实杀过一只鹅,至于那划痕是不是鹅掌划的就无法证实了。侦察人员正要集中人力寻找杀人的第一现场。忽然天降大雨,天地之间一片混沌,大家都丧气地垂下了头。找不到第一现场,这个案子恐怕就永无侦破之日了。
侦察人员内查外调折腾了好些日子,没有找到任何突破性线索,甚至没有找出第二个嫌疑对象。于是冷延昌被作为杀人嫌疑犯关了起来。当时公检法各部门虽然已恢复了部分职能,但是一些法律程序还没有健全。这个县公安局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就把冷延昌关进了看守所,把他和死刑犯关在一起,每天只给很少的饭吃。每次提审,他只能从狗洞一样矮小的牢门下爬进爬出。据说公安局对他使用了各种审讯手段,最终也没有审出结果……
一个朝夕相处的战友,突然间就成了杀人嫌疑犯,李正文的心里怎么也转不过这个弯来。再加上家乡监狱里的那两个女同学的境遇,让他感到世事难料,人生无常。
为了排除这些杂事的纷扰,李正文给自己制订了一个学习目标:争第一。他把自己封闭起来,除了学习,什么也不关心。有人说,一个人有了远大理想,就是在最艰苦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李正文认为,一个人有了近期目标,同样会物我两忘,进入特别境界。
李正文学习航海,对他来说真是一种挑战。学机电,无非是电流、电阻、热应力之类的东西,当轮机兵几年已经学得差不多了,而学航海,要学很多新的东西,如天文、地理、画海图之类,都是他过去没接触过的。这种挑战对于他充满了压力,不过,压力也是动力。大庆油田的铁人王进喜有句名言: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李正文很喜欢这句话,就像是对他说的。
李正文和叶嘉栋入学以后,学校组织大家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海军要搞好,使敌人怕”的指示,大家的学习热情都很高。在这种情况下,李正文要想争得第一,决非易事。
不过,工夫不负有心人,作为航海门外汉的李正文,居然在第一个学期的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中,分别获得第三名和第一名。
这正应了一句名言:梦想绝不是梦,两者之间的差别,通常都有一段非常值得人们深思的距离。
李正文在深思中前进!
---END---

前 文 回 顾

《从海底出击》第一章、百里挑一

《从海底出击》第二章、闷罐列车

《从海底出击》第三章走进军港

《从海底出击》第四章、登上潜艇

《从海底出击》第五章、战斗警报

《从海底出击》第六章、上浮下潜

《从海底出击》第七章、英雄情结

《从海底出击》第八章、水下敌情

《从海底出击》第九章、事在人为

《从海底出击》第十章、学习潜水

《从海底出击》第十一章、灵山锚地

《从海底出击》第十二章 东风战鼓、第十三章 间谍信号

《从海底出击》第十四章、船坞惊魂

《从海底出击》第十五章、秘密远航

《从海底出击》第十六章、水下晚会

《从海底出击》第十七章、红杏出墙

《从海底出击》第十八章、路见不平,第十九章、维护尊严

《从海底出击》第二十章、老木趣事

从海底出击第二十一章、阴差阳错

《从海底出击》第二十二章、握手言和

《从海底出击》第二十三章、花前月下

《从海底出击》第第二十四章、同命相连

《从海底出击》第二十五章、沉重打击

《从海底出击》第二十六章、训练外军


→ 往 期 文 章 推 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