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横空出世——中国核潜艇研制揭秘》(一)

深海蛟龙 2020-06-16

 

这里是复退海军网上精神营地。点击上方蓝色字体西沪港战友之家然后点关注即可成功归队!


《蓝鲸横空出世——中国核潜艇研制揭秘》(一)



蓝鲸横空出世


《序章:巨龙腾飞 水下发射震惊世界》(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 / 李学寅
蓝色的海水像一层神秘的面纱,成为海底世界的天然屏障。在太平洋西部一个海域,蓦然间轰然一声巨响,海沸山摇,一条“巨龙”破浪而出,飞向九霄太空,震动了整个世界。人们透过海面上的红火凌烟,看到了碧波下的刀光剑影。

我国水下发射装备核潜艇的战略导弹获得成功

时代巨钟的指针转到了20世纪80年代第3年——公元1982年。深秋时节,在浩淼的太平洋西部——拥有 1.8 万公里海岸线、数百万平方公里领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海域,一件震惊世界的大事——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该运载火箭装上核弹头就是潜地弹道战略导弹,所以该发射在内部一般都称为潜地弹道导弹发射),经过成千上万人长时间悄悄的准备,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笔者作为新华社的军事记者,与几名同事一起接受了这次重大发射试验的新闻报道任务,在发射试验开始前夕来到位于渤海湾的海军某试验基地。由于担任发射任务的“200 号”潜艇出海时人员受到严格限制,组织上决定,让笔者一人代表新华社、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等 6 家新闻媒体的记者,跟随“200号”潜艇出海,进行现场采访报道。因此,笔者很幸运地耳闻目睹了那撼人心魄的发射过程的雄壮情景。

这是一个秋高气爽、阳光灿烂的日子。波光粼粼的辽阔海面上,海鸥,轻盈地在浪花上凌波微步;金风,将探空气球缓缓送到碧空。清晨,“200 号”潜艇迎着霞光旭日,驶向浩淼的大海。各种舰船组成的混合编队,快速从容地按预定方案就位。岸上,各观测点的雷达和光学测量仪器,对准了预定的发射海区。从海上到陆地,千万颗激动的心,正等待着一个庄严的时刻到来。

“北京,北京!各战位准备完毕,请示下达 10 分钟准备口令。”

“批准下达 10 分钟准备口令!”

绿树掩映的海边山顶上,设置着发射总指挥部。中心指挥大厅里,临窗设着总指挥台,上面有一排排按钮和一条条纵横交错的线路;总指挥台后边,坐着各个不同系统的指挥员和正副总指挥,已经潜入海底的潜艇,火箭飞行沿途的各个观测台站以及几千公里外的溅落海区,还有首都北京的指挥总枢,都由这里连结成一个有机整体。总指挥是一位身体壮实的中年海军军官。他手扶话筒,沉着果断地下达了一系列程序口令。浅蓝色指挥台上,一排排指示灯闪烁着夺目的亮光,两枚巨型记录仪计时电表的指针在哒哒跳动,慢慢运转的录音机磁带,记录下各分指挥所的报告和总指挥员的每一个口令。

各岗位上,指挥人员和操作手也正以热烈而镇定的情绪,紧张而有秩序地工作着:

——对空指挥所指挥战鹰起飞,隆隆机声回荡在发射场上空;

——按照对海警戒指挥所的命令,一艘艘战舰严密监视着海面;

——通信指挥所如同高度灵敏的神经中枢,沟通着四面八方的联系;

——在海上的水文气象人员,不间断地把测得的参数报告给水文气象指挥所……

发射的时刻就要到了。

碧波下,担负发射任务的“200 号”潜艇犹如钢铁巨鲸,悄悄驶到了预定发射海域。在深深的水面下,各舱室一派临战气氛。火箭发射筒盖打开了。发射部门各战位迅速、敏捷地完成了最后准备工作,接通电路、连续瞄准、打开发射保险栓……

发射控制台上,表示发射条件全部满足的最后两颗信号灯亮了,发射试验立即进入半分钟准备。驾驶“巨鲸”的艇长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情不自禁地提高了报时的嗓门儿:

“……20……10……5、4、3、2、1、发射!”

就在那撼人心魄的发射命令下达的同时,年轻的发射主操手屏足气,猛然按下了红色发射电钮。

蓦地,闷雷般一声轰响,蓝缎子似的海面猛烈颤动了一下,海水“哗——”地沸腾起来,紧接着又被撕开一个巨大缺口,一枚乳白色的运载火箭像一条腾空而起的蛟龙,挟着霹雳闪电,破水而出,呼啸着带起二三十米高的玉琢似的水柱,扶摇直上,直刺苍穹。

“火箭出水!”在离发射点不到千米的观察艇上,几十部照像机、录像机、电影摄影机同时工作,将这宏伟的景象,将“巨龙”矫健的英姿一一摄入镜头。巨龙尾部喷出一股长长的火焰,浑身披着晶莹迷人的水帘,向上飞腾。水帘倒挂下来,犹如悬在空中的瀑布。就在这时,巨大的气浪压迫升腾的水柱绽开来,水花四射,溅落在海面,激起一堆雪浪花,恰似蓝盈盈碧波上开出的一朵硕大的雪莲,绚丽异常。

“巨龙”喷射着桔红色的烈焰,拖着一条长长的白烟,宛如飘逸的银练,向蔚蓝的天空腾飞,向远方的天宇延伸而去。一瞬间便冲出大气层,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了,只有那条银练似的航迹长久地留在湛蓝的天幕上。但是,伞形雷达天线发射出强大的电波在跟踪,红外线激发电影经纬仪在追踪。设置在漫长海岸上的所有观测设备,不!还有千百双深情的眼睛,都共同注视着这条使中华民族自豪和骄傲的东方“巨龙”。

“火箭飞行正常!”

“级间分离正常!”

运载火箭预定溅落的海域,晴空万里,碧浪滔滔。一支舰船编队早已布阵在火箭预定落点区的圆形海域内。人民海军的导弹护卫舰像威武的哨兵,在波涛中游弋;两艘“远望”号远洋测量船像一对白色天鹅,在浪尖上浮动。舰船桅顶上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同蓝天碧海交相辉映,分外鲜艳。

“飞过来啦!”“跟踪良好!”

“巨龙”经过一段时间的太空飞行,返回大气层,进入再入段状态飞行。测量船上的各种仪器,立即收到了“远方来客”从天际发来的各种遥测信号,经过处理变成各种波形和数据,清晰地显示在测量人员面前,证明火箭再入段的飞行正常。顷刻间,“远望”号测量船淡黄色的雷达荧光屏上突然跳出一个亮点。“发现目标!”操作手喊道。涌向甲板翘首眺望的人们看到,一个明亮的火球从云层中钻出,愈来愈大,愈来愈耀眼。宛如一颗夺目的慧星,拖着一道淡淡的白光,带着闪电,划破长空,朝这个海区溅落下来。顿时,在碧波万顷的海面上砸开万丈深渊,迅即巨浪排空,继而飞流直下,恰似“银河落九天”,呈现出一派气势磅礴的宏伟景象。须臾,箭头散出的染色剂把海区染成了翠绿色,形成了一个圆形染色区,好像一片巨大的荷叶,流光溢彩,蔚为壮观。

运载火箭一溅落,测量船上的直升飞机立即飞临落点上空,迅即摄下了火箭落点的照片。

一个宏亮的声音向发射总指挥部报告:火箭溅落位置东经 ×× 度 ××分,北纬 ×× 度 ×× 分,准确溅落在预定海域。

成功了!胜利了!水兵们拉响了汽笛,扩音器里奏起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参试人员一齐涌上甲板,尽情欢呼发射试验的胜利。



作者简介:李学寅,河南唐河县人,1947 年生,1968年入伍于南海舰队鱼雷艇部队,1974年7月调入新华社驻海军分社任军事记者。1982年考入中国新闻学院学习至1985年。1988年调入中国消费者报社,先后任总编室主任、副社长、社长兼总编辑。2006年 11月,任国家工商总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2006年12月,任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作者在30多年新闻工作生涯中,在新闻媒体和杂志发表各种形式文章1100 多篇约230多万字,撰写和主编专著10部共290多万字。

--- END ---




→ 往 期 文 章 推 荐 ←

阅读原文

听时光长眠瞪2020-06-19 11:54:19

往事如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