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题材小说:《从海底出击》第三十二章、水下逃生

潜艇战友 深海蛟龙 2020-06-16

 

这里是复退海军网上精神营地。点击上方蓝色字体西沪港战友之家然后点关注即可成功归队!

从 海 底 出 击
李忠效 著
第三十二章 水下逃生 
叶嘉栋在得到155潜艇失事的消息之前,正在办公室里想李正文和闪红霞的事情。他做梦也没想到,李正文蔫儿巴叽的,居然找了个军区副司令的女儿谈恋爱。心里不由得有些失落。想当初,他只想找个普通家庭出身的女孩子为妻,后来见到水韵兰,被她的魅力所吸引,改变了初衷。在和水韵兰结婚以后,他又产生了一个有趣的想法:我的老丈人是军级干部,你李正文总不会找个比他级别高的老丈人吧?哪曾想,没过多久,他的老丈人的级别“纪录”就被李正文“打破”了!
他正在沮丧,忽然听到一个惊人的消息:155潜艇在前海海域与外轮相撞!舰队司令部成立救援工作组,由参谋长带队,马上奔赴潜艇失事海域。潜艇科留一个人值班,其他人都要去现场。
几分钟之后,从舰队司令部开出一个长长的车队,直奔莱阳路8号。那里是快艇支队所在地,车队到达快艇码头,已经启动待命的快艇立即解缆出航。
参谋长带领的工作组到达潜艇沉没地点,J131远洋救生船已经抢先抵达。非常巧,平时救生船都是停靠在大港3号码头的,因为头天晚上要给中修归来的驱逐舰让泊位,临时开到胶州湾抛锚,今天上午就接到了紧急命令。从胶州湾开到青岛前海,只用了十几分钟。
楚艇长下令弃艇命令后,艇员被渔船救走,他本人却不肯离艇,他要与潜艇共存亡。政委见他不走,也要留下来陪他。两人争执了半天,谁也说服不了谁,只好同时留下,命令副长和副政委各上一条渔船,带领大家逃生,并尽快向上级报告情况。
前海的水深只有20多米,潜艇的前部舱室进水,艇艏扎入海中,已经触到海底,后部舱室尚未进水,艇艉有很长时间露在海面上。随着后部舱室渐渐进水,艇艉也渐渐没入水中。救生船赶到时,潜艇只有一部分舰桥露在外面,艇长和政委已经把自己绑在舰桥上,准备与潜艇一同沉入海底。救生船立即派出小艇,将他们救上船。
叶嘉栋跟随舰队工作组到达现场时,只看到潜艇舰桥的一根旗杆,不一会儿,连旗杆也看不到了。
J131是一艘万吨级的远洋救生船,后甲板上还有一个可以供舰载直升机起降的平台。参谋长登上救生船的时候,舰队派出的多艘快艇已经将出事海域实施戒严,每艘戒严快艇都挂出了戒严信号旗。
参谋长亲自找楚艇长了解情况,楚艇长则像丢了魂儿一样反复地说一句话:“我有罪,我有罪……”
参谋长大喝一声:“你别说那些没用的!你有没有罪,以后到军事法庭去说!现在你告诉我,艇上什么情况,里面还有多少活人?”
“现在还有多少活人我也不清楚。2舱肯定不会有了,1舱可能还有。我从舰桥上看到的破损位置应该是在2舱。”
这时有人跑来报告,左舷海面发现一个失事浮标!
众人马上跑到救生船的左舷甲板上察看,看到不远处海面上有个失事浮标的灯光一闪一闪,像是在向人们呼唤:快来救我!
楚艇长激动地对参谋长说:“这说明1舱还有活人!”
“马上放小艇!”参谋长命令道,“叶嘉栋,你跟我下去看看!”
“是!”
叶嘉栋陪同参谋长上了小艇,小艇向失事浮标驶去。海面有点风浪,小艇开到失事浮标跟前,很难靠上浮标。叶嘉栋用撇缆绳套住浮标,然后打开浮标灯座,把密封在里面的失事电话拿出来,交给参谋长。
“喂!我是舰队参谋长,你是谁?”
“首长您好!我是鱼雷班长小安。”
“小安,现在你汇报一下艇内的情况。”
“舱室情况良好。我们封闭了舱室。隔板漏水已经消除……”
“1舱现在有几个人?”
“一共6个人。”
“都是什么人?”
“1个舵信兵,1个舰务兵,还有3个鱼雷兵,再加上我。”
“你们在干什么?”
“我们在等待救援。首长,我现在已与3舱失去联络,2舱已经进满水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艘外国商船偏航,与潜艇相撞……”
“有没有同志遇难?”
“可能有。现在还没来得急清点人数。小安,你是班长,一定要稳住大家情绪,防止意外……”
“请首长放心吧!”
“还有什么情况?”
“刚才电源断了,可能是电池舱全部被海水淹了。我们现在使用的是失事灯。”
“节约用电,守好电话,保持联系。我们马上组织人员进行救援。”
“是!首长!”
参谋长把电话交给叶嘉栋,赞叹道:“这个小安不错,很镇定。”
小安的名字叫安占军,刚才参谋长和他的通话叶嘉栋都听到了,安占军显得很沉着,挺有大将风度。
叶嘉栋把失事电话放回浮标内,参谋长把手一挥说:“回船!”
参谋长带人回到救生船上,开始和防险救生的专家研究救援方案,叶嘉栋作为最熟悉155潜艇情况的人员参加了会议。开会期间,舰队作战部门报告,地方海事部门,已经对肇事外轮实行了管制。
参谋长是鱼雷快艇艇长出身,曾经参加过1965年11月13日的崇武以东海战。经历过实战的人遇事要比一般人更镇静更沉着。参谋长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但是他不熟悉潜艇,所以他特别虚心听取潜艇和救生专家的意见。
“你们预计,把沉艇打捞上来,需要多长时间?”参谋长问。
“如果天气好,没有风浪,起码也要三到五天。”一个专家回答。
“不能再快些?”
“很难再快了。现在虽然潜艇内部有人,但是他们无力自浮。我们只能用浮桶了。根据计算,要把灌满海水的潜艇浮起来,起码要用6个浮桶。左右舷各3个。首先要把浮桶从码头上拖来,定位后注满海水,沉入海底,由潜水员用钢缆固定到潜艇上。为了保证潜水员的生命安全,必须一个一个固定。保守地说,光是固定浮桶就得两三天时间。”
“也就是说,如果天气不好,要把沉艇浮上来,也可能7天,也可能10天?”参谋长追问道。
“是的。”
“不行,时间太长。那只有让艇里的同志先出来再说了。”
“为了他们的生命安全,目前只能这样。”
参谋长问叶嘉栋:“他们都会水下逃生吧?”
“应该没有问题。他们在潜校训练团学过,艇上每年都搞轻潜水训练。”
参谋长又问防险救生大队的领导:“防大潜水中队的人来了么?”
“来了。”一个很壮的汉子站起来说,“我是潜水中队长唐东风。”
参谋长问:“你们准备好了没有?”
唐东风回答:“准备好了。”
参谋长用拳头砸了一下桌子:“就这么定了!潜水员马上准备营救他们!”
大家分头准备去了,参谋长将现场情况向在舰队机关坐镇指挥的司令和政委作了汇报,司令和政委授权他指挥实施。为了更加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参谋长建议,把正在外地出差的舰队副参谋长廉仲方紧急召回,担任救援工作组副组长。司令政委也同意了。
叶嘉栋一直守在参谋长身边,负责上传下达的工作,因此他对来自上级和来自下级的情况都比较了解。
救援行动开始,叶嘉栋陪同唐东风乘小艇来到失事浮标跟前,打开失事灯座,取出失事电话。
叶嘉栋说:“我是舰队潜艇科参谋叶嘉栋。”
“叶参谋,你好,我是安占军!”
“小安,舱内情况怎样?”
“舱室已经断电,我们现在有两个手提灯照亮。其他情况良好。”
“大家的情绪怎样?”
“情绪比较稳定。”
“很好。上级已经确定援救方案,准备救你们出艇,现在有两个方案:一,向1舱供气,制造反压力,你们可以从升降口出水。二,如果没有高压气,你们就从发射管出水。”
“明白。叶参谋等一下。”过了一会儿,安占军报告,“刚才我已组织向舱室供气,可是打开高压气供气阀,喷出的全是水──高压气系统进水了。”
叶嘉栋马上向在救生船上的参谋长报告了这一情况。参谋长说:“按第二套方案执行!”
叶嘉栋对安占军说:“小安,按第二套方案执行。潜水员会在发射管外面接应你们……”
这时电话出了毛病,声音小了,而且断断续续,后来干脆一点也听不到了。事后查明,因失事浮标在水上随流漂浮,电缆在与艇体摩擦中进水短路,失事电话无法继续使用。失事电话是上面与水下联络的唯一通讯工具,电话故障,联络中断,接下来只能用敲击信号进行联络了。 
电话中断以后,舱室里又一次恢复了平静。黑暗之中,谁也看不见别人的面孔,但是每个人都很激动。犹如在漫漫长夜里,终于看到了新的曙光。
逃生,这是一个多么熟悉而又陌生的字眼儿!每个艇员从当上潜艇兵的那一天起,就被这个字眼儿紧紧缠绕着。学潜艇构造,有“逃生系统”,每年的训练项目,几乎都有轻潜水。潜艇兵学潜水,战时用于侦察爆破,和平时期则主要是用于失事逃生。潜艇逃生有好几个途径,可以从升降口出去,也可以从鱼雷发射管出去。
现在,这几名年轻的潜艇水兵,真的要进行一次水下逃生了。在中国的潜艇史上,除了很少一部分人搞过“三级援潜训练”(由潜水员协助,在30米水下从发射管逃生)以外,还从来没有人真的从发射管逃生过。
沉默,气氛似乎比先前多了几分沉闷。危险的时刻临近了。
在潜水池里或者在码头边上潜水,才几米深,弄不好就会吐血或者休克,甚至还死过人。更何况在这么深的海底,从艇里往外爬。
水下逃生啊,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准备呼吸器!”安占军沉吟片刻,果断地命令道。 
在失事灯微弱的光影里,大家很快就将呼吸器准备完毕,每个人都戴上试了试,有人咳嗽起来,是保养供气管的滑石粉呛到嗓子里了,有点不舒服。
安占军拿失事灯挨个儿照了照,禁不住笑起来:“怎么一个个全跟小象似的!”
大家互相看看,都笑。呼吸器的面罩前面比较长,再加上那根供气管,真和象鼻子差不多。
“好,先把呼吸器卸下来,大家再吃点东西,增加热量。现在海水很凉,空着肚子会更冷。”安占军说。
罐头、巧克力、压缩饼干……大家努力吃起来。这些都是失事食品箱里的食品。
当!当!当!舷外响起敲击声,在鱼雷发射管前盖的方向。
“是潜水员!”
“可能叫咱们出水。”安占军说。他提着灯去看敲击信号表,念道:“潜艇打捞拖延,请着呼吸器出水。”
当!当!当!又是三声。
“回信号,也敲三下:不等打捞,我们着呼吸器出水。”安占军果断命令。
鱼雷兵小郭找到一个铁榔头,在发射管上敲了三下。潜水员不敲了,可能在等待他们出水。舱室又恢复了平静。
逃生的时刻到了。大家几乎都屏住了呼吸。像战壕里的战士就要跃出战壕冲向敌阵,生死在此一搏。
“大家把呼吸器戴上吧。”安占军平静地说。
5个人默默地执行命令,惟有他没戴。很显然,逃生计划早已在他的心里形成了。
“大家不要紧张,只当是在潜水池里搞训练。我就是你们的教练……”
“班长,你怎么不戴?”鱼雷兵小林问。
“你们5个先出水,我留在舱内给你们操作发射管。”
5个人一听,都急了。
舵信兵小于说:“那不行,要出一起出,要留一起留。留下你自己,我们心里不好受。”
舰务兵小赵忍不住哽咽起来:“班长,你是有对象的人,就要结婚了,不像我们,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安占军感激地拍拍小赵的肩膀,耐心给大家解释:6个人一起出去是不可能的,舱里总得留个人开发射管啊。按照操作规程,逃生的时候,先打开发射管后盖,人爬进去,再把后盖关上,然后慢慢打开前盖。发射管注满水之后,才能爬出艇外。如果大家一块走,唯一的办法是前后盖全部打开,放水进舱。那样舱室和机械就保不住了。另外,舱室里没有制造反压力,一放水,可能舱室罐得很满,那会儿再往发射管里爬,困难更多,很容易出问题。
安占军一席话,说得大家都不吭声了。
半晌,小林说:“那,我也留下。”
“我也留下!”
“我也留下!”
……大家谁也不肯先走。
安占军望着那一张张纯朴、可爱的面孔,心情十分激动。在如此紧要的生死关头,他们首先想到是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自己。这是多么感人的场面,这是多么崇高的境界!他真想一个个拥抱他们。
他镇定了一下情绪,说:“上面不知多少人在等待着我们,如不抓紧时间,会给首长和同志们增加精神负担。这样吧,咱们分两个组,先出三个人,同意不同意?”
没有异议。
“你们几个谁潜水技术好点?”
“我还可以。在潜校学习时,潜水成绩优秀。”小于庄重地说。
“好,你当第一组组长。”安占军把逃生浮标(一个比篮球大点的空心铁球)交给小于,然后把浮标绳交给鱼雷兵小金,“你跟在他后头。”接着又拍拍小郭的肩膀,“你第三。”
小金和小郭还想说什么,安占军严肃地一挥手:“现在没时间说废话,服从命令。小林,小赵,打开四号发射管后盖!”
发射管后盖打开了,黑洞洞、阴森森的,像一只野兽的大口。小于等三人站在发射管前有些犹豫。
“快,行动吧。”安占军催促道。
小于对与他同时逃生的小郭和小金说:“咱们三个是拴在一条绳上的蚂蚱,我们一定要爬出去!”三人互相撞了拳头,然后分别同留下的三人握手。
“水上再见!”安占军说,故意说得比较轻松。
鱼雷发射管长8米,直径只有500多毫米,戴着呼吸器爬管,行动很不方便。小于抱着浮标球,好不容易才爬到了最前端。
“班长,我到头啦!”小于松开呼吸器的咬嘴,喊了一声。这声音在发射管里显得格外深沉雄浑。
“听见啦!小金和小郭已经进管,马上我就关后盖。敲击信号记住了么?”
“记住了。你放心吧!”
小金和小郭进管以后,嘭!发射管后盖关死了,发射管里顿时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黑暗。狭小的空间。生与死只有一步之遥……
当!舱室里敲了一下:你感觉怎样?
按照事先规定的信号,小郭拍了一下小金的脚:感觉良好。小金也照样拍了一下小于的脚。
当!小于用扳手敲了一下发射管:我感觉良好。
舱内又敲了四下:可以打开前盖么?
小于回了四下:可以打开前盖。
舷外的高压水流就要涌进来了,小于一手抱着浮标球,一手抠住了发射管壁上的一个锌块,生怕被海水冲走。那锌块是用来吸收海水中的腐蚀物质的。
吱──,前盖开启一道小缝。
嗤──,一股水流猛地涌了进来。海水很凉。小于觉得浑身发冷,不由得打了个寒战。
当!舱内敲了一下:你感觉怎样?
小于赶忙回敲一下:我感觉良好。
可是扳手太小,发射管注水后,敲起来没有力量,声音很弱。
当!舱内又敲了一下,还问感觉怎样。小于知道舱内没有听到他的信号。他急了,用力敲了四下:可以打开前盖。
就在这时,他左手不小心一松,浮标球忽地漂了出去,卡在发射管前盖处。推不出去,也拉不进来。使劲用头撞了几下,疼得他两眼直冒金花,仍无济于事。
舱内接到“打开前盖”的信号,可是由于浮标球卡住,前盖怎么也打不开。安占军很着急,对小林说:“让他们重复信号。”
小林照着信号表,当当当当当,连敲二次:请重复信号。
小于由于心急,一下忘了这信号的含义,又不知怎样回答是好,于是也跟着连敲起来。
小金在后面捅了他几下,意思是:你乱敲什么?
小于以为他急于出水,便不顾危险,松开咬嘴,喊了一声:“浮标卡住了,出不去!”
在水中,又隔着面罩,发音不清,好在距离近,小金听见了。小金是鱼雷兵,比小于熟悉发射管的结构,他想告诉小于,浮标球是卡在传动器上了,越往外顶越打不开。
可是,他刚一松开咬嘴,意外的情况发生了。
小金脸瘦,而面罩又比较大,面罩与脸部的空隙里进了海水。如果他松开咬嘴之前先用鼻子排气,把面罩的水排出去就好了。可是他太年轻,没经验,他忽略了这一点。结果他还没等说话,海水便一下灌进了供气管……
供气管的下面有一个再生罐,里面装有化学颗粒干燥剂,是用来吸收二氧化碳再生氧气的。海水一进再生罐,立刻引起强烈的化学反应,产生高温气体。如果小金迅速把嘴转向一边,用脸部去接受高温气体的冲击,后果还会好些。但是他一发现面罩有水,想赶快重新咬住咬嘴,这时高温气体正好冲进口腔。他感到口腔和嗓眼儿里一股燥热,接着是一阵火辣辣的疼痛,呼吸困难起来,神志也有些不清了……
舱室里,安占军对前盖打不动感到奇怪,一定是某处受卡。于是他当机立断,把打盖用的手动摇柄倒转几下。
管内,前盖刚一活动,小于立刻把浮标球收了回来。接着,前盖洞然大开,小于迅速把浮标球推了出去。早已守候在潜艇外面的潜水员一把抓住浮标的绳子。
小于出管了。他镇定地把腰上的弹簧钩挂到浮标绳上。一个潜水员夹住他就往水面浮。
浮标绳是抱在小金怀里的。虽然他已神志不清,但他仍紧紧抱着绳子,潜艇外面的潜水员用力一拉,便把他拉出发射管。潜水员见他眼睛紧闭,身子发软,便匆匆把浮标绳末端挂在潜艇环孔上,准备带他紧急出水。不料他猛地挣扎了一下――完全是下意识的挣扎――挣脱了潜水员,急速向水面浮起──放漂了。他感到胸口憋得难受,根本没想到放漂会有生命危险。
当时水深20多米,人体承受着两个多大气压力。小金由于上浮速度太快,体内压力解除太快,一浮出水面,他的眼睛顿时凸了出来,眼前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接着便休克过去。水上的救护人员迅速把他救起,送进救生船上的加压舱。
小于还在水中。他的神志一直比较清醒。潜水员带着他往上浮,刚浮到10米,他便抓住浮标绳不动了。潜水员大概急于救他出水,使劲拉他,可他就是不松手。浮标绳上每隔1米有一个小标记,10米一个大标记。人在水下身体承受的压力必须在上浮过程中在不同的深度停顿解压,不然就会得“潜水高压病”。
水下没法说话,小于也腾不出手来打手势。潜水员拉了他几次,见他死抱着浮标绳不放,大概明白了怎么回事,便松开他,反身下去救小郭。
潜艇里,安占军等人自打开发射管前盖,一直屏声静气,细心倾听着管里和舷外的每一个细小的声音。他们在为战友的命运担忧。原来说好,最后一个同志出管以后,敲击五下通知舱内,可是不知是最后一个出管的小郭忘了,还是小郭敲了他们没听见,预计到了出管的时间,却一点声音也没有。出事了?他们的心不由得提了起来。
又过了10分钟,还是没有声音。
“怎么办,班长?”小林沉不气,焦急地问道。
“关闭前盖!”安占军说,“然后把水放掉,打开后盖看看。”
……前盖关上了。
……管里的水放完了。
……后盖打开了。
安占军用手提灯往管里一照,管内空空如也。
嗷──!三个人高兴地跳了起来。安占军心上的石头落了地。小于等人现在大概已经在加压舱里了。他想。
加压舱,是救生船上专供潜水员和潜艇逃生人员使用的重要设备。潜水员和潜艇艇员在水下时间长了,身体器官和血液中溶解了许多氮气。上升出水时,由于海水压力慢慢减低,人体内的氮气泡就可以逐步通过肺排出体外。如果出水速度太快,压力突然减低,这种压缩了的气泡就会突然扩大,并滞留在血液和各神经组织中,轻则四肢奇痒,重则偏瘫,或者像小金那样,眼睛凸出,窒息休克,甚至死亡。这就叫“潜水高压病”。要治好这个病,必须进行特殊的治疗,把患者送进加压舱,升高气压,把体内扩大的气泡的体积重新压小,然后逐步降压,通过肺把氮气排出体外,这样才能使病人慢慢恢复健康。
小于和小郭虽然在水下作了自行减压,但为了保险,潜水医生还是把他们送进了加压舱。
第一批水下逃生的三人出水时,李正文随支队领导乘交通艇来到救生船上。叶嘉栋向他们介绍了前面的救援情况。
---END---

前 文 回 顾



→ 往 期 文 章 推 荐 ←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