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家塘观日食

潜艇战友 深海蛟龙 2020-07-02

 

这里是复退海军网上精神营地。点击上方蓝色字体西沪港战友之家然后点关注即可成功归队!

在黄家塘观日食

文 / 杨太平

 

2020621是父亲节,巧的赶上了日全食和日环食奇观,这次日食在上午9多开始,一直到下午3左右结束,持续近6个小时,而下一次想看此景象,恐怕就要等到14年以后的2034了。
这让我突然想起了33年前的一次日食天象,那是1987年的9月23日,从上海经太原到乌鲁木齐的一条狭长区域里,可以见到的“日环食”景象,这是由上海市进入东海的日环食,我们在宁波方向,有幸见证了不足4分钟的日环食完整时间段,真可谓是“百年一遇”,但其实整个日食过程持续了一个半小时。
当时250艇在黄家塘坞修,艇员任务较轻,不少同志就及时调整探亲时间,纷纷交替回家了。刘来明艇长将艇送到4819厂,就回22支队任教练艇长了,副长张宪宝也调任其他艇,新艇长由张才霖接任,陈业对政委负责在黄家塘期间的留守工作,带领大家一边修艇一边学习。
关于9月23日的日环食,新闻联播几天前就开始预告了,所以大家都信心满满地等着这一天到来。那会的艇俱乐部,也就是一楼最东头的一间二十多平米的小屋,如果艇员凑齐了还容纳不下,大伙就拿着小马扎相互挤挤挨挨的坐在一起。电视机还是日本的,是“东芝”还是“日立”记不清了,质量杠杠的,为了争着换台,那按键被你来我往没有消停过。当时雷声班的赵金鸽脾气不好,在抢夺电视节目时,一急眼就狠命开关多次,如同发电报一般,但电视机就是不坏。

9月23日早餐过后,战友们就开始准备观日食的工具了,有细心的同志提前一天就弄好了,那是从伙房的啤酒箱子里掏出来的酒瓶子,砸掉瓶体,留下底子,然后涂上一层墨汁,干燥后就是一个很实用的观测镜了。军医夏根源条件最充足,他手里有几张X片子,用剪刀剪成长条形,两张叠加就是一副观测卡了。
陈政委热烈鼓动大家参与观看日食,那劲头甚至有点做政治工作的味道,于是大家伙一齐上阵,各种观察工具应运而生,有墨镜的戴墨镜,没有墨镜的找玻璃片涂墨汁或用蜡烛熏黑,最搞笑的就是用脸盆子装上水,倒入墨染黑,用折射法观看,你别说效果还真好。上午八点半左右我们就聚在宿舍楼前面裸露的平台上,眯缝着眼望天空了,当天天气好似是多云反正太阳一直在云里进进出出,但并不妨碍人们清晰的观察到它的轮廓。
时间一长脖子有些发酸,有人就分神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有突然喊了一声:快看快看黑了!我举起墨汁玻璃片朝太阳望去,果然本来浑圆的太阳被遮住了一小块,慢慢地越来越多,天色越来越暗,这个缺角和平常夜晚看到的月亮盈亏完全不同,看起来是那样的不自然几分钟后,太阳上的那个匮缺变得越来越大,逐渐可以看出是一个黑色圆盘逐渐占据太阳亮的表面,变成了一个“缺心”的太阳,让人觉得有些眩晕。而到最后关头,我不住直接用眼看了一眼天空,我只记得天空里闪耀着一个白亮的光圈,周围快速移动的云层好似黑色的烟雾在那个明亮的光圈前不断聚拢又飘散,让我们很是兴奋。 

这次日环食观察,熙熙攘攘闹到中午快吃饭的时候才结束,夏医生制作的X片观测卡最出色,透过片看太阳,整个太阳的颜色有些偏灰蓝,亮度大抵和楼道里昏的白炽灯差不多,不刺眼脸盆里折射的光圈也挺好,好几个脸盆放在地面上,大家不用仰头就能观察到日食,只是稍微晃眼些,这是我印象里最深刻的一次天象观察了。
日食又叫做日蚀,在我们老家称此现象叫“天狗食日”,预示着年景不好,有灾荒,我奶奶就吓唬我不能看,说看了魂魄会被天狗叼走。当然我也没见过真正的日食,1987年黄家塘的这次,是有记忆以来的第一次。恍惚间,三十余年转瞬即逝,曾经的毛头小伙依然两鬓见霜,天地轮回,日月如梭,我们都是浩瀚无垠宇宙中的一粒尘埃,人生的根本就是顺应自然,回归自然。《道德经》说的好:“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让我们都顺应自然法则,在无穷的天象中寻找生息与安慰...... 
2020年626
作者其他文章:


→ 往 期 文 章 推 荐 ←

阅读原文

微眫2020-07-02 11:22:32

太平老弟,记忆力超强,给你点个赞顺便坐个沙发[调皮]赞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