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复退海军的网上精神营地。点击上方蓝色字体“西沪港战友之家”然后点关注即可成功归队!

指挥舱里安静下来。头上不断传来反潜舰艇螺旋桨的噪音和“啾——啾——”的声纳回波。李正文长舒一口气说:“正好利用这个机会练练我们的防反潜技术。”李正文说:“我想一定会有办法摆脱他们的。”扭头对顾迪说,“你帮助航海长调出所有水文资料,把这里的海底情况搞清楚。”顾迪应了一声:“是!”然后走进海图室,和海航长一起紧张地操作电脑,查找有关水文资料。不一会儿,他惊喜地报告,“艇长,我从电脑里查到了一份资料,每年的这个季节,这里会出现一片液体海底。”“太好了!”李正文命令水手长测量海水比重,水手长立即启动海水比重测量仪,并不断报告测量结果。李正文指挥潜艇缓慢下潜。深度表显示的下潜深度在不断变化:100米……150米……180米……潜艇开始发出“咔”、“咔”的响声。在水面舰艇紧追不舍的背景下,这种声音听起来格外恐怖,像是从地狱里传来的声音。在180米深度,水手长报告:“海水比重×××!发现液体海底!”李正文下令:“潜入液体海底!”不一会儿,那一直紧追不舍的“啾——啾——”的响声,突然消失了,潜艇显得非常安静,只有鱼类的小鸟一般的叫声。接着,李正文下达了一连串的命令:“两车停。全艇保持肃静!除个别必须使用的仪器外,其他电器设备一律停止使用,关闭多余的灯光,做好隐蔽48小时的思想准备。”军官舱里,叶嘉栋独自坐在那里生闷气,一副听天由命的样子。金戈亮走来,对他说:“现在我们已经摆脱对方舰艇的围捕,你放心吧。”叶嘉栋侧耳听听,果然没有了水面舰艇螺旋桨的噪音和“啾——啾——”的声纳回波声,奇怪地问:“怎么回事?”主机舱里,董存山和轮机兵们都浑身汗淋淋的。姜少东一边擦汗一边说:“热死了!热死了!”小心翼翼地问董存山道,“军士长,你说我们藏在这里,水面舰艇真的就发现不了么?”董存山说:“那当然,我们已经进入液体海底了嘛!你现在再掉个扳手,他们也听不见。” “真笨,这也不知道!以防万一嘛!”轮机班长说,“要是液体海底突然消失了怎么办?除此之外,也是为了节省用电。一有情况,就可以马上机动。”防水门轻轻打开了,厨师提了一大桶罐头和饼干过来,叫道:“开饭了!”厨师抱歉地说:“没有办法,艇长下令,电灶停用,大家只好将就一下了。再说了,这东西是贵族食品,很多普通人想吃还吃不起呢!”姜少东说:“拉倒吧,我倒是想当个普通人,坐在树阴下,呼吸着新鲜空气,吃窝头就咸菜我都乐意!”姜少东拿过一包饼干,吃了一口,说,“我想吃咸菜!”潜艇在液体海底潜伏了整整48小时,李正文估计水面舰艇不会一直守在这里,他和索云龙商量了一下,决定浮起。机电长按照艇长的命令拉响战斗警报器,各舱的水兵从睡梦中一跃而起,奔向战斗岗位……潜艇离开液体海底,主要是电机航行,主机舱的人没什么事。姜少东小心翼翼地问董存山:“如果人家还在上面守株待兔怎么办?”董存山分析道:“一般来说这种可能性不大。这是大海,又不是水泡子,他知道在哪守啊?再说了,他们又不是闲着没事干。”指挥舱里,李正文命令声纳注意搜索目标,舵信及时报告海水比重。叶嘉栋站在一个角落里,密切关注着眼前的一切。金戈亮则站在李正文的身边,像是随时准备听候调遣。自从那次金戈亮在决定是否上浮的表决中投了叶嘉栋的反对票,他一直有意回避叶嘉栋,尽量避免和叶嘉栋单独接触。叶嘉栋也懒得搭理他。叶嘉栋宁肯当孤家寡人,也不愿像刚出航时那样主动和别人套近乎了。他有些心灰意冷,他甚至有些后悔不该积极要求参加这次远航,“金”没镀上,还闹了个灰头土脸,想想就感到晦气。索云龙站在另一个角落里,神情凝重。他虽然没有指挥潜艇的职责,但是作为海上临时党委书记,他肩上的担子一点也不轻。这次远航所遇到的各种大事小情,远比他想象的要多得多,复杂得多。现在潜艇进入关键阶段,他就更不能掉以轻心了。声纳班长报告,声纳没有发现异常噪音。水手长报告,海水比重××。比重正在变小。说明潜艇正在从液体海底中钻出来……水手长报告:“海水比重××,我艇已脱离液体海底!”李正文询问声纳有没有发现异常噪音,声纳班长回答没有。李正文命令,继续仔细搜索。过了一会儿,声纳班长大声报告:“海面平静,声纳没有发现任何目标!”指挥舱里顿时发出惊喜的欢呼声。只有李正文仍然不动声色。大家注意到了这一点,马上噤声。李正文看看金戈亮和叶嘉栋,用征询的口吻问道:“你们说,他们会不会在海面抛锚等着我们?”金戈亮肯定地说:“不可能抛锚。这么深的海底,锚链也没那么长啊!”叶嘉栋说:“如果不抛锚,海流这么大,停在海面上,会被海流漂走,等这么长时间,也不可能。”机电长回答:“现在的电池比重是×××,中速航行,还可以使用五个小时。”李正文对索云龙说:“政委,为安全起见,我们继续在深海航行,到了下半夜再浮起充电,然后去探‘爱薇的铃铛’堡垒。你看怎么样?”叶嘉栋不自然地说:“我没意见。不过有个情况,不知你们考虑过没有?我们已经提前捅了马蜂窝,人家可能早有警惕了,这对我们侦察‘爱薇的铃铛’非常不利。如果再次被人发现,恐怕就很难脱身了。”李正文说:“问题是,我们这次远航的主要任务是侦察‘爱薇的铃铛’,不管有多大的困难,必须去!”李正文向机电长下达了经济电机航行的口令,并命令声纳要把耳朵竖起来,发现任何可疑噪音都要及时报告。主机舱里,姜少东拿着一张新出的《水下战报》嘿嘿地乐。董存山问他傻笑什么,他把《水下战报》展给大家看。那上面有一幅漫画,是画一个水兵挥汗如雨地看小人书,把小人书当毛巾擦脸,看上去很逗,样子也很像他。这时,闭路电视上开始播放电视录像《新闻联播》。姜少东把《水下战报》给了别人,饶有兴趣地说:“看看今天的新闻。”董存山说:“今天?好几天没上去了,在水下收不到电视,这是以前的录像。”经过3天的航渡,潜艇已经接近侦察目标。李正文看了看指挥舱的24小时船钟,走到海图室门口,问顾迪现在到哪儿了。顾迪指着海图说:“根据我在图上的推算,我们已经接近‘爱薇的铃铛’边缘。”李正文对指挥舱的各战位说:“各部门做好准备,争取在一天之内,把这里的水温、比重、温层的变化,以及地质和噪音设施都搞清楚。”声纳室里,传来一声声类似小鸟的婉丽的啼鸣。声纳兵好奇地说:“班长,你听,就像走进了大森林!”声纳班长示意声纳兵噤声,他听到了一个特别的声音:“报告艇长,发现一个声纳站!”李正文说:“很好。记录下具体方位。它发现我们没有?”李正文对机电长和水手长发出口令:“随时准备机动。抓紧测量水文数据。”声纳室里,声纳兵说:“班长,你听!好像是来了一条船。”声纳班长仔细辩听,马上报告:“艇长,发现水上目标。方位×××,距离×××。”声纳班长回答:“暂时无法辨别。”稍倾又说,“根据速度判断,不像是驱逐舰,像是运输船。”叶嘉栋对李正文说:“这里是国际航道,也可能是商船。”李正文点点头:“我想他们的反潜兵力也不会出动这么快。如果是商船,遇到紧急情况,正好可以借用它做掩护脱身。”李正文命令:“密切关注它的动向。”然后又问水手长,“水文数据测得怎么样了?”水手长回答:“已经测了5个点。数据都记录下来了。”声纳室里,声纳班长对声纳兵说:“你盯住商船,我搜索水下声纳装置。”两人全神贯注地听声音、看荧光屏。不时传来鲨鱼和龙虾的叫声。荧光屏上的商船螺旋桨声音闪着一抹黄色的亮光。突然,荧光屏上的亮光多起来,耳机里的声音显得格外嘈杂。声纳兵神情紧张地说:“班长,你听,怎么这样乱啊?是不是大批军舰过来了?”声纳班长把开关转到被动声纳站上,马上意识到问题严重:“报告艇长,发现大批水上目标。很可能是反潜舰艇!方位××,距离×××。”舱室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李正文镇定地说:“报告目标性质和数量。”声纳班长报告:“两艘驱逐舰……不,是4艘驱逐舰,4艘护卫舰。”叶嘉栋说:“一定是事先在这里埋伏好的。我提醒过你们。”李正文说:“保持肃静!”大家立即停止说话。李正文说,“声纳报告商船的位置。”李正文说:“咱们到它的下面去。航向××,两车前进二!”声纳班长报告:“商船航向×××,航速8节,距离10链。”几分钟后,声纳班长报告:“艇长,我艇已到达商船下方。驱逐舰正在对商船形成扇面包围。”李正文下达一串儿命令:“保持深度和航向……两车前进一……声纳随时报告水面舰艇动态。”潜艇紧贴着商船船底航行。这样做的意图是将潜艇的噪音和商船的噪音混到一起,让对方难以寻找潜艇的踪迹。李正文命令报告驱逐舰位置。声纳班长报告,3艘驱逐舰呈后三角态势,包围商船。李正文问其他舰艇的位置。声纳班长报告,他们留在原地,没有跟上来。叶嘉栋说:“对方可能发现我们有跟随商船脱离的企图,但是又不能肯定,因此把其他舰艇留在原地搜索。”李正文说:“有道理。我们要把这3条舰也甩掉。”他想了一下,让声纳报告后面那条驱逐舰的位置。李正文下达口令:“两车停。保持深度和航向。密切关注驱逐舰的动态。”他是想贴在驱逐舰的肚子底下走,这样潜艇会更安全。潜艇螺旋桨停止旋转,商船向前开去。声纳班长报告,驱逐舰上来了。这时在舱里就可以听到螺旋桨由远而近的声音。李正文命令两车前进一。声纳班长报告,驱逐舰态势不变。其他舰艇仍在原地活动。李正文让海图室报告潜艇舰位。“很好。”李正文对索云龙说,“再航行10分钟,如果他们还没发现我们,就潜坐海底,等他们走远了再做机动。”两小时后,潜艇成功地摆脱水面舰艇的搜索,神不知鬼不觉地撤出侦察阵地,开始返航。返航途中,索云龙建议召开最后一次海上临时党委会,主要议题是返航总结怎么写。因为这次远航遇到的事情太多了,需要统一认识和统一口径。叶嘉栋第一个发言:“这几天,我经过认真思考,先给自己做了一个总结。应该承认,我这个人毛病很多,私心很重,在远航中犯有严重错误。同时,我也从156潜艇的同志们身上学习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李艇长,过去我是不大服他的,通过这次远航,我是彻底地服了。他是一个真正的军人,是一个纯粹的军人,是我们海军的未来和希望,我要认真向他学习。回去以后,我会写一份详细的总结,这里就不多说了。”叶嘉栋的发言,让在座的人都感到有些意外,看上去他是发自内心的,可是大家又有些拿不准……156潜艇此次远航,因为是遵循“无事不报”的原则,出航之后就没给基地发过电报,因此对于潜艇所遇到的情况,基地一无所知。基地领导在作战指挥室大交班的时候,杨司令忍不住对基地政委说:“156艇出去这么多天了,一直没个消息,我这心里还真不踏实。”基地政委说:“上级规定的‘无事不报’,看来你还不习惯啊?”基地政委说:“我也不习惯。再等等吧,应该有消息了。”一名参谋匆匆走来报告:“杨司令、政委,156艇电报。”参谋念道:“我艇安全通过火山活动区,突出AB两国演习包围圈,到达目的地,现正在返航途中。已接近我国专属经济区海域,计划下午两点在预定海区浮出水面。艇长:李正文、叶嘉栋,政委:索云龙。”杨司令:“太好了!按照原定计划,请舰队派舰艇和飞机迎接!”下午两点,156潜艇按计划浮出水面。经过长时间水下浸泡的潜艇舰桥比原来多了些锈蚀的斑痕。李正文和水手长最先出现在舰桥上。随后是信号兵和叶嘉栋等人。手水长将一面鲜艳的海军旗挂到旗杆上,海军旗迎风飘舞,疲劳的潜艇像是顿时来了精神……欢迎潜艇远航归来的飞机摇晃着翅膀低空掠过,李正文兴高采烈地向天空挥手致意。叶嘉栋仰头看看阳光灿烂的天空,神色却有些阴沉。一艘驱逐舰发来灯光信号。信号兵一边用灯光回应一边说:“欢迎潜艇战友胜利归来。”一小时后,156潜艇靠上码头。舰队首长和基地司令、政委等到码头上迎接他们远航归来。水兵小乐队还演奏了《人民海军向前进》等乐曲。在欢迎的人群中,有一个女军官的身影,是水韵兰。她注意到,叶嘉栋走下舷梯的时候,精神有些不振,脸上的微笑也像是挤出来的。她的心不由得一沉。一个月后,上级为156潜艇记集体二等功,任命李正文为“全训艇长”,叶嘉栋则没有获得任命。索云龙被送进海军指挥学院学习,顾迪被提升为实习艇长,金戈亮被宣布转业离开潜艇部队。2011年5月27日初稿于北京丰台七里庄
2011年9月25日二稿于北京丰台万泉寺
2012年2月18日三稿于北京丰台万泉寺
2018年7月26日修订于河北固安孔雀城
在我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一共出版了20多部文学作品,这部小说酝酿的时间最长。1996年秋天开始构思,2011年春天开始动笔,2011年秋天完稿,2012年6月出版。前后跨度长达15年之久。
这部小说反映的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潜艇兵生活。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没有什么复杂的想法和追求,只是想把那种原汁原味的生活状态写出来。我要让人们知道,那个年代,有那么一些人,在用那样一种人生态度生活和战斗。我在用小说的形式,记录一段历史,展现一段别人没有的生活经历。
我写了两个潜艇兵的成长史。小说中有些事情是我亲身经历过的,如出海时晕船呕吐的感觉、当轮机兵的感觉,等等,但轮机兵之外的故事就不是我的了。我是一个比较愚笨的作家,尤其在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时,很难做到“天马行空”。我在潜艇部队工作了10年,对潜艇太熟悉了,完全跳出“三界外”,我做不到。我只好把自己“装”进小说里面去了。
小说中的人物大都有原型,只是在原型成为小说的人物之后,他们就不再是哪一个具体的人了。原型是一个起因,一个线索,小说写完了,原型就消失了。有时我是把一个人拆开来写,将不同的内容分别安装到不同的人身上去,有时又把几个人物合为一个来写,目的是为了让故事更好看。
我要在这里特别说明的是,小说就是小说,读者朋友千万别当真。
感谢作家出版社资深编辑罗静文女士,6年前她是本书的责任编辑,现在她又为我再版此书。根据她的意见,我对原稿作了一些文字上的订正。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