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 第一章 逼上梁山之彻夜长谈(下)

深海蛟龙 2020-08-13

 

这里是复退海军网上精神营地。点击上方蓝色字体西沪港战友之家然后点关注即可成功归队!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

陈右铭 李忠效 著

第一章 逼上梁山之 彻夜长谈(下)

陈右铭说:“我就是听不懂,我的计算是正确,就说明我提的意见是正确的。我又没说别的,不就是讲的计算么,你们怎么又说我是错的?我理解不了,我没法讲。
后来叶剑英听说了这件事,专门派人要陈右铭写材料,说明情况,问是怎么批他的。叶帅说:“叫陈右铭把材料都写来。怎么开会人家提了意见,而且是正确的,还要整他!”
结果陈右铭没有写。他对来人说:“我不写,你们都清楚,还要我写干嘛。你不是都参加了么?再说事情已经过去了,写它还有什么意义?”
1963年底,海军召开海军、舰队、基地、支队“四级干部”会议,周希汉在大会上做了诚恳的检讨。说他“对陈右铭同志正确的意见,做了错误的批评”。但那时陈右铭已经准备离开海军,到七院去工作。
1961年6月7日,国防部第七研究院(舰艇研究院)成立,刘华清出任院长,副院长是时任海军科研部部长的于笑虹将军。当时我国正在仿制苏联的鱼雷、导弹快艇和常规潜艇,研制部门老是在一些问题上争吵不休,总也进入不了实质性试验阶段。为了早日把这几型艇搞成功装备部队,刘华清向海军提出要调陈右铭到一所当所长。正巧,当时北海舰队要提升他当舰队司令部副参谋长,基地要留他当参谋长,海军刘副司令员想调他到海军训练部当部长,所以舰队和海军都不想放他走。而恰在此时,叶剑英元帅指名要陈右铭去当军委训练总监部海军研究室主任。为此,海军分管干部工作的副政委杜义德将军把刘华清、陈右铭和北海舰队、七院的有关领导请到他的家里,一起讨论陈右铭的去向问题。
杜义德对陈右铭开玩笑说:“陈右铭你真吃香呀!四家要你,我管干部管这么多年,还没听说哪个人几个地方都要的。你当着舰队、七院领导说你愿意到哪里去,我好处理这个矛盾。”
陈右铭采取各路诸侯都不得罪的策略,所以他在讲了各种利弊后表示“听从组织安排”。于是北海舰队副司令员易耀彩抢先说:“舰队党委研究过舰司需要会操纵舰艇的副参谋长管训练。七院需要所长,我们另调一位支队长去。”
接着旅顺基地司令员马忠全说:“陈右铭对海军周副司令员整他有意见,曾想离开海军,周副司令员在这次大会上做了检讨,我看留在基地当参谋长他不会有意见。”
“老马,基地参谋长好找,研究所长不好找。”刘华清说:“请司令政委高抬贵手,把陈右铭调一所当所长吧!

“老刘呀!你的手也伸得太长了!直接到舰队挑选干部,不经领导同意,于笑虹直接找陈右铭谈话,你也太本位了!”北海舰队政委丁秋生有些不高兴,但还是对刘华清开玩笑说,“舰队就这一个过了技术关的支队长,舰队需要,其他的几个支队长任你选。”

“我本位也是为海军搞装备,是为你们司令员、政委服务的,请你们支持,把陈右铭调给七院吧!”刘华清笑着说,“那几个支队长我都了解,都是好干部,当参谋长都行,但当所长不适合。”

杜副政委看到意见统一不起来,便说:“我把大家的意见向萧司令员、苏政委汇报,请他们决定后报总政,最后按军委命令执行。”

四级干部会议结束后,陈右铭与易耀彩留在北京参加审查修改舰艇条令。1964年3月初的一天晚饭后,海军苏振华政委和刘道生副司令员来到海军第一招待所找到易耀彩、陈右铭,苏政委先对陈右铭说:“陈右铭呀!七院很信任你,刘院长跟我讲了几次,一定要调你去当所长,别的支队长他们不要,你就去七院工作吧!

接着对易耀彩说:“一所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他们一点使用知识都没有,很需要有一个熟悉使用的同志去指导;同时这些人还很清高,去一个不会操纵舰艇的一般行政干部去当所长,他们还看不起,你们就让陈右铭去七院吧!没有强的领导去抓,怎么能搞出新的舰艇来。军委要我抓装备,真发愁呀!搞不出新舰艇来,用什么装备部队!

苏政委又对陈右铭说:“陈右铭呀!这是个新的艰巨任务,比当参谋长难搞,你到一所能把鱼雷快艇、导弹快艇、猎潜艇、护卫舰、驱逐舰、潜艇抓出来,能成批生产装备部队,你就为海军建设立了大功!

当时,我国从苏联买了大小两个型号的导弹艇,都是散件,自己回来组装。陈右铭到研究所上任之后,先是抓鱼雷快艇的定型,接着就开始试验这两个型号的导弹艇。海军管装备的副司令员赵启民积极支持陈右铭搞试验,对他说:“不管怎么试,只要你提出计划,我们就组织试验。”

海军还专门成立了试验领导小组,陈右铭被任命为组长。

有人讲,苏联的这两型艇都没定型,他们搞试验的时候,把人都烧死了,试验不成功。我们这样试,行不行?

陈右铭和试验基地冰野副司令员一起研究试验方案,最后决定,先在小型导弹艇上搞锚泊遥控试验发射。导弹一次发射成功。紧接着又搞海上航行发射,结果导弹不击发,没有出筒。

经过仔细研究发现,导弹不击发的原因是快艇纵倾角过高。这种导弹发射时必须保持在一定的角度,不然弹道变了,就发射不出去了。

陈右铭找来专门搞导弹艇设计和搞导弹水池试验的科技人员,一起研究改进措施。陈右铭还给他们介绍了过去他在快艇支队当支队长时遇到的两件事——

一次出海,陈右铭意外发现快艇速度增加了 1.5节(节为海军术语,海里/小时速度的简称。如,某艇一小时的航行速度为10海里,便称为航速10节)。却不知是什么原因。几天后,快艇维修保养时,发现尾轴上缠了很多渔网。为什么尾轴挂上了渔网,速度反而增加了?这个怪现象引起他的兴趣。

不久又一次出海,返航时,艇首坐了几个机关干部,陈右铭测速又发现速度快了。他把机关干部叫到驾驶台旁边,再测,速度降下来了。于是他得出结论,是机关干部的重量使艇体的仰角小了,因此使速度增加了。上一次尾轴被渔网缠住反而增加了速度,原理也是如此。

陈右铭对科技人员说:“纵倾角大了,导弹不能适时地发射出去。

假如把快艇尾部垫高一些,纵倾角小了,航速还可能提高。”

科研人员说:“有这种可能。”

陈右铭就要他们赶快回去做试验。经过反复计算试验,终于明白,这种从苏联引进的快艇原设计纵倾角过大。后来他们按照陈右铭的想法,在快艇的尾部装上了斜形板,减小了快艇的纵倾角。一试,不但导弹成功地发射出去了,还提高艇速2节。

当时这个小型导弹艇的两侧各有一个小平台,靠码头时很不方便,赵启民问陈右铭能不能改造一下,陈右铭说可以。后来经过改进设计,把木壳艇改成钢壳艇,拿掉了平台,靠码头也方便了,吨位虽增加了但航速还提高了 4节多。此型艇后来还获得了国家科技发明奖。

小型导弹艇试验成功以后,接着又进行大型导弹艇的试验。

在锚泊遥控发射时,轰的一声响,导弹发射筒和风暴走廊被燃气流压破了,放置在驾驶室的试验狗当场烧伤死亡。但是温度、压力等各种数据都测出来了。

陈右铭要一位总工程师根据这个测出来的数据修改设计方案,修改之后再装到艇上做试验。

陈右铭强调说:“你今年必须搞成!”

当时是1965年10月28日,年内只有两个月的时间了。这个总工程师说:“不行,苏联都没有搞成,我们这样短的时间能搞成啊?”

这时,工厂提出要海军签字、付款,把艇先交部队作训练用。不然工厂完不成任务,六机部也完不成任务。

陈右铭到北京向七院和六机部领导汇报试验情况,当时很多领导同志也认为可以先交给海军使用,一边用一边再试,不然等试验成功了再交,时间太久。另外还有一个没说出来的理由就是,他们根本不相信陈右铭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搞成功。

陈右铭说:“我原来在快艇支队当支队长,叫我来当研究所所长,就是要把快艇搞成功。结果让我把一艘技术未过关、不能作战的导弹快艇交给快艇支队,我有脸吗?怎么能说得出口呢?我一定要努力今年试成功。”

有关领导征求那位总工程师的意见,总工程师说:“如果能很快搞成功当然好,不过我看不行。我回去还要重新作计算,做模拟试验,成了以后,我还要重新设计。一个多月怎么行?”

—位领导同志就抓住这个情况,对陈右铭说:“总工程师说不行的,

你这个所长说行,你说行有什么用?”

陈右铭一再请求诜“请领导批准我去试验。到年底,不管成功与否,海军都签字付款。如试成功了,工厂按修改设计的图纸把艇修好交海军;如不成功,工厂原样修复交海军作训练用,一所继续做试验

刘华清说:“我看陈右铭的意见是对的,就按他的意见办。工厂一定要全力支持他。”

陈右铭回到旅顺试验现场,找了 一所搞船体结构的副科长雷良曰。虽然他对发射装置一点都不懂,但这个人很有干劲,创造精神很强,陈右铭非常喜欢他。

陈右铭对他说:“小雷啊,导弹发射筒压破了,压力温度全部测出来了,你设计个发射筒盖好不好?你能不能设计出来?”

雷良日说:“我试一试。”

陈右铭说:“你不是试,就是要把它搞出来。为中国人争一点气。为什么苏联人搞不出来的东西我们就搞不出来呢?我们就永远跟在苏联人后面走么?”

雷良日说:“我研究一下。”

陈右铭把他带到艇上,对他说:“你看,显然这个压破的原因是导流不好,你如果把导流槽搞大一点,他的压力不就压不到帽子上去了么?第二个问题你把强度加大一点。很简单嘛,问题都解决了嘛。”

雷良曰很有信心地说:“这样吧,我保证三天之内给你拿出草图。”

陈右铭又把沪东造船厂的副厂长、工艺师和几个老工人找来,因为陈右铭是领导小组组长,他可以指挥他们。陈右铭问他们,能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把新的发射装置造出来。副厂长说,就是工厂生产出来,从上海运来,恐怕时间也来不及。

陈右铭就动员几位老工人:“我让他们一个礼拜设计出来,你就拿着这个图纸,回到厂里,用一个礼拜的时间把它加工出来,你行不行?”

老工人说:“可以试试。”

陈右铭高兴了 :“你加工出来,然后拿到现场,我负责让401厂帮助你们安装。我再用一个礼拜试验,要在12月30号以前试完,把它试成功!”

结果,雷良日一天半就把图纸拿出来了,陈右铭就动员工人火速拿到上海,按照图纸加工。三天,两个工人没有出车间,困了就在那里睡一下,起来以后又干。三天以后就把发射筒盖弄好了。上海海军派了一艘炮艇,送到旅顺,三天就装起来了,并锚泊遥控发射成功。紧接着要进行海上航行发射试验。

原计划12月27日出海试验,但是由于风浪太大,没能出去。计划改在12月30日,结果30日又下起雪来。别人都劝陈右铭,天气不好,不要出去了。陈右铭说,下雪也要打。不然就到明年了。已经在首长面前立下军令状,他没有退路,别无选择。

30号发射,圆满成功。就这样,一个总工程师认为搞不成,不愿搞的项目,硬是让一个根本不是搞发射装置的青年人搞出来了。

这件事刚过去不到一年,领导们还都记忆犹新。

陈右铭自述——

方强部长对我说:“工作中有困难,我们一定及时帮你解决。办公室的班子由你挑选,你可以选部机关任何一个局长当办公室副主任。”刘放副部长说:“右铭同志你就克服困难干吧!新事物,谁干都会有困难。”

刘华清副部长说:“我相信,你一定会干好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无奈地说:“既然领导一定要我干,我只好服从了!”

三位领导见我表态同意了,都很高兴。这时我又提出三条要求。这三条是我事先想好的,如果推不掉,就得向他们提条件。我的三条要求是:

第一、我担任主任期间,我们办公室有什么意见,都向上级领导提出来;领导认为我们提的意见对,就批准我们去办。如果后来的实践证明我们提的意见错了,事情办坏了,这个责任不要你们领导负,都由我办公室主任负责。

第二、凡是我们提的意见,领导上不采纳,或是领导给修改了,出了问题,由领导负责,我不负责,不能搞“领导决定,下面负责”那一套。

第三、凡是我们办公室职权范围内的事,我有权决定,有权当家,别人不要干涉。

三位领导互相看看,一起表态:就按你说的办!

 谈话结束。

我当时之所以接受了这个职务,我的思想深处还有一个“不可告人”的想法:“文化大革命”还在向深度广度发展,不知搞到何年何月,也不知道会不会搞到自己头上,现在当主任也可以集中力量搞工程,免得管“文化大革命”的事,避避风头也好。

但是我总有一种被“逼上梁山”的感觉……

李忠效插叙——

1966年9月,六机部核潜艇工程办公室成立,被“逼上梁山”的陈右铭出任办公室主任。之后,办公室的隶属关系多次变更,一直到1977年12月撤销,陈右铭一共当了 11年办公室主任。


--待续---

前文回顾:



→ 往 期 文 章 推 荐 ←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