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湾 —— 有一条路(二)

深海蛟龙 2020-08-13

 

这里是复退海军网上精神营地。点击上方蓝色字体西沪港战友之家然后点关注即可成功归队!


感谢淑珍妹妹的照片,谢谢你一次一次拍摄


还记得吗?军粮站,这围墙、这石头、这白色的墙壁


有一条路(二)
文 / 林华

    下湾村转过军粮站,那两扇锈迹斑斑的铁栅栏门,就是这条路落差最高的大弯坡,三个曲折相反的弯道,把这个坡,变成了这条路的“化外之地”;
下湾这条路,还有军粮站,我们记忆深处的东西,近处还有个铁棚子。
军粮站,感觉是半山的,有黑的山石垒起的墙,墙里是一座圆穹顶的库房,质量不太好能看到碎细石子的水泥地,种一长排鸡冠花,紫红色的开着,其他处少见,可能是未见,鸡冠花的花萼像极了鸡脖子上的复羽,叠叠地,有丝绒布的厚实感;
粮站里的米,总是有一股霉霉的味道,妈妈说这个叫“洋西米”,爆炒米花很好,吃进嘴,一直一直吃着没啥感觉,一直到有一天,用大白兔跟下湾村的阿庆换了新打的晚稻,恍然、居然、尽然,米饭可以是这样的味道……

看到这里大家想起了啥?都没变,军粮站,多年的记忆    

军需站,在另一边的坡坎坎头里,坡下是一直记忆里神秘之处,武器厂?后来才晓得叫“五七厂”,似乎做些螺丝、钉子,还有个窑,烧些黑瓦红砖,仔细看过红砖的制法,也许是古法工艺吧,以后慢叙。
这是军需站下面的那片水田,因为这长坡总是不安全,因此好多年前铲平了,留在我们心中长坡已经不复存在。
杀猪,大约是军需站最深刻的一件事情了,肥不肥的,好不好吃的都忘记了,只晓得那种嚎叫和尖刀捅进猪脖子时候,热气腾腾的血,喷涌进脚下的大木盆里,周围的人,眼神里是热切的。
山坡下有一块不大的水田,后来也不知道啥时候成了鱼塘,大概也说明了以前鱼虾是不值钱的粗货,而只有稻米才是命宝宝呀,忽然就有了一天,稻米不稀奇了,水田里也不用两季种稻了;
而不稀奇的鱼虾,寻不见了,要用这金贵的水田挖了去,养起来鱼虾们了。

      再有一天,有人说,吃的稻米还伤了身体了,世界真的变了,霉味的“洋西米”、新打的晚稻米、宁波轮餐盘里的盖浇饭、还有勤丰“老实人老婆”裹好,用柴灶煮成,送来的“枕头粽子”里软软绵绵的糯米,突然就成了害物了。
有多少饭量吃多少米!老板的话还在耳边,米却不怎么吃了,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原来还以为是个好句子,忽然有一天,那些很成功的人的事迹里却写着,要做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才会成功。
于是好吧,大约我就像“洋西米们”差不多要被淘汰给鱼虾们了,不成为害物,已经窃喜了。
记忆深处的军需站,已经没有往日的样子

这条土路很久远了,总是让我们想起他,站在高高的坡上望下看。



→ 往 期 文 章 推 荐 ←



阅读原文

木偶心空空夹2020-08-13 09:04:15

提到下湾村,就想起了军需站,那个地方可是西沪港吃饭及所有生活必须存在的地,我们是七O年第一批进驻西沪港的生力军,一切从零开始,可想而知,新建的基地,吃住简易,非常辛苦,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现在花园式的军港,雄伟壮观!赞 6

配菜而已六2020-08-14 17:53:25

我82年南昌兵,当看到这张照片,记忆犹新,边上有家店,在小店里经常买酥糖吃。赞 3

深色流氓辰2020-08-13 08:44:55

帮厨拉米拉面都去哪儿赞 2

馃寵瀹双子2020-08-18 21:12:12

青春满满的战友情,回忆那春芽触发的部队。92,272,念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