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军工的难忘岁月(一)

西沪港战友之家 深海蛟龙 2020-08-16

 

这里是复退海军网上精神营地。点击上方蓝色字体西沪港战友之家然后点关注即可成功归队!


一位老军工的难忘岁月(一)

—— 坎坷让我幸运(1)


文 / 东东


故事发生的地点上海,1971年临近学校毕业的几个月,同学们已没心思上课了,纷纷议论自己今后的前途在哪里?66、67届毕业生全部分配进了上海本地工厂和郊区农场,68、69两届毕业生一片红,全部都上山下乡去了农村和边疆,而轮到了我们70届这一届中学毕业生却实行了四个面向。即:面向工厂、面向农村、面向部队、面向学校;“四个面向”让我们赶上了。当时学校先是让工宣队员和老师分别与大家谈话,让每个学生要无条件服从分配。(那时小学大部分为五年制,中学没有初中部、高中部,为四年中学毕业)

分配开始,先是部队到学校招兵,因为人数很少,都由学校推荐。我不是十分听话的“乖孩子”,所以推荐名单里自然轮不上,眼巴巴看着班里三位同学入伍去了海军,一位同学分配去了解放军前线文工团,同学们对羡慕的不行不行的!当兵在那个年代是最美好的事情。

我们班上共有54名学生,剩下的50名同学大部分留在了上海,少部分同学被安排上山下乡,而被安排上山下乡的则大部分为女生,这些同学的那份痛苦心情谁又能体会的到呢?

当时学校分配还有一个规定:凡是家庭中属于长子或者长女,既不能分配去上海工厂,也不会分配去上山下乡,只能分配去市郊的农场或者去外地工厂、矿山,而我在家是长子,只能听天由命咯。

记得当时供我选择的去处为:甘肃兰州化学工业公司的矿山和甘肃玉门油田,我当时填写了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心里感觉兰州比玉门离家要近些交通会便利。

在等待发录取通知书那段日子里,大家神经绷得紧紧的,每天会有几个同学收到通知书明确自己的去向,有了着落的同学或是满脸喜色,或是满脸愁容,其他还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同学心里则是七上八下。

当时如果大家都上山下乡也就罢了,可是同在一个班级条件看似相同的同学,命运却截然不同。同样是长子或者是长女,有的同学可以留在上海农场或者进了上海工厂工作,而另外一部分同学却要背井离乡,去外地农村插队落户、到边疆到外地工矿去。(曾经的上海人有着很重的恋乡情结)

拿到本市工厂录取通知书的同学喜形于色,而收到上山下乡通知书的这些同学绝大多数非常痛苦。多年以后想起当时,心情任然难以平伏。这也许就是人们说的命运!

凭心而论,那个时候的这种分配方式非常不公平,看起来好像条条框框写的非常清楚,政策条文摆在明处,但是实际上操作起来则是工宣队一手遮天,暗箱操作,猫腻。同样的条件可以任其分成三六九等。

多年以后个别同学一直耿耿于怀,命运迥异!想起那部上海知青的纪实电影《活着》中男主人公,一个下乡知青故事。

遥想当年同学们拿到录取通知书后,都来不及道别就各奔东西,由于通信条件非常有限,互相之间逐步失去了联系。几十年年后我们同学再次相聚,大家竟然才知道当年毕业后各自的去向。

我是幸运儿中的幸运儿,本来已经被迫填了去向,打算去西北地区战天斗地;结果出乎意料的却接到了浙江地区东海舰队报到的通知书。

我是最后一批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印象很深刻,记得那天,一回家看到一份粉红色的录取通知书,上面写着分配去向:“浙江地区东海舰队”,我欣喜若狂!

我原来一直以为如果能够去甘肃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已经是老天开恩了,结果却是浙江,而且还是“东海舰队”!我怀疑是否看错了?把录取通知书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再三确认是真的才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完全放下心来。等待自己是怎么样美好的明天呢?

--- 未完待续 ---

作 者 其 他 文 章
我们老三届(无冕之王)谁还记得他们
这是我深深眷恋的上海
我记忆中的吴淞及老街那些事


→ 往 期 文 章 推 荐 ←



阅读原文

水瓶亥卓然ok2020-08-16 13:03:54

老朋友多年未见,想必一切都好。在回忆的细节上,还是非常的清晰,谢谢分享……赞 4

网名控世家卦2020-08-16 10:03:56

一念一世界赞 4

暖微凉巫2020-08-16 12:13:45

钱振东,你的名字好!你的命运和东海舰队有缘!和大西北无缘!赞 2

空城旧梦人肯2020-08-18 08:42:43

你写的条理十分清爽,特别是对事情的交待,我们和你都在象山共事过,希望从你的故事中进一步了解过去的你和后来的你。你在象山厂我们这个年令段 的人群里印象还是很深的。希望尽早的看到你以后的连载。期盼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