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 陈右铭 李忠效 著 第五章 协力攻关(上)

深海蛟龙 2020-09-18

 

这里是复退海军网上精神营地。点击上方蓝色字体西沪港战友之家然后点关注即可成功归队!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

陈右铭 李忠效 著

第五章 协力攻关 


周总理说:陈右铭,你是掌握全盘的

陈右铭自述——

1969年10月10日晚,国防科委副主任罗舜初、科学院负责人刘西尧,还有科学院两个科技人员和我,奉周总理的指示来到他在中南海的办公室,向他汇报研制原子钟和无线电导航方面的问题。

李忠效插叙——

据1987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介绍:刘西尧,湖南长沙人,1916年出生,1936年参加革命。1 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曰战争时期,任中共黄冈中心县委书记,新四军独立游击支队第五大队军政委员会副书记、书记,鄂东地委组织部部长、宣传部部长、副书记,中共鄂皖地委书记,鄂皖军分区政治委员,中共长江地委书记,鄂皖边区党校副校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鲁中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江汉军区洪山军分区政治委员,中共大冶地委书记兼大冶军分区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湖北省委副秘书长、秘书长、省委副书记,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教育部长,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四川省副省长。1963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委,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

陈右铭自述——

这是我第一次到总理办公的地方来,也是第一次当面向他汇报工作。

总理办公室的外间是个小会议室,我们刚坐下,总理就从他的办公室里走出来,我们立刻起立,有的说“首长好”,有的说“总理好”。我记得我和罗舜初说的是“首长好”,刘西尧说的是“总理好”。

总理和我们一一握手。当他和我握手时,问罗舜初:“他是陈右铭吧?09办公室主任吧?”

罗舜初说:“是。”

总理问我:“你是哪里人?”

我答:“湖北武昌。”

总理说:“噢,湖北人。那你和李先念是老乡了。”

我说:“是的,我原来II是新四军五师的,他是我的师长。”

总理招呼我们坐下,然后我们幵始汇报。总理谦虚地以小学生的口吻说:“你们好好给我讲讲,我不懂。原子钟和导航台的用途、技术要求,国外在这方面的水平和我国研制的困难,都给我讲讲,我非常想知道这些情况。”

我用简明的语言讲了陆上发信台给海上核潜艇发信号,确定核潜艇的位置,发信号、收信号时间都需要非常准确。导弹发射时,也特别需要准确的时间来确定潜艇的坐标位置。就像过去打仗,首长的时间最“准”(以他的钟表为准);天文台就不行了,全世界必须一致。

周总理和在座的人都笑了。周总理说:“这我懂,我懂!全世界都要以英国格林威治的标准时间。”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气氛很热烈。

总理对我说:“陈右铭,你是工程办公室主任,是掌握全盘的。这些年,美苏等国从核潜艇上发射试验了许多枚导弹,你告诉我,他们的原子钟和导航台其精确度确实如此惊人吗?”

我回答说:“总理,我和一些专家一样,一直很怀疑这一点。我翻阅了很多材料,一次也没见到有这么精确的记载。美国在电子技术方面是最先进的,他的原子钟最多只能达到X X X之一秒,别的有导弹核潜艇的国家,我认为其原子钟尚未达到这个精确度。所以我认为不必担心这个事。”

总理说:“你的意思是,原子钟不需要像传的那样,便可以命中目标,是吗?”

我回答:“是的。那样玄虚的精确度目前谁也达不到。大概是一种误传。我们目前研制的原子钟,要求达到X分之一秒,完全可以满足要求。射程几千公里的潜射导弹,装上核弹头,误差X米算不了什么。导弹就能准确命中目标。”

不知不觉,已经是深夜12点了,服务员送来烤热了的面包。总理一边让大家吃面包,一边问服务员:“他们的司机吃什么?”

服务员回答:“他们吃的是肉丝面。”

总理满意地笑着说:“好,好,司机辛苦,应该吃好点。我们吃面包,好边吃边谈问题。”

就这样,总理一边吃着面包,一边和大家交谈。直到凌晨一点钟。总理看了看表,说:“一点钟过了,你们该休息了。”然后放下面包,若有所思地说:“听你们说的情况,技术上还是很复杂的,核潜艇就更复杂了,比两弹还复杂,核潜艇就包括两弹。罗舜初、刘西尧同志,你们把各方面的技术力量组织起来一起干,不要各干各的,要像毛主席指示的那样,要大力协同,做好这件工作,不要互相保密,要互相支援。”

早在1965年8月召开的第13次中央专委会上,周总理就把“大力协同”定为核潜艇研制的第一项方针原则。今天他又再次强调协同问题,可见他深知核潜艇工程的艰巨。

罗舜初和刘西尧表示坚决执行总理的指示。

总理说:“好吧,你们走吧,我还要工作一会儿。”

我想说:总理,你也早点休息吧。可是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了。总理,是国家的总理,他每天要有多少事情需要处理啊!

在总理办公室外面,我问总理的服务员:“总理每天都工作得这么晚么?”

服务员点点头:“有时总理只睡一两个小时。”

我的心情有些激动。“文革”期间,国家机器几近瘫痪,只有总理在那里协调国家机器运转,可想而知,他的肩上担子有多重!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曰子里,他还亲自过问核潜艇工程,关心它的困难和发展,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工作呢?

主循环泵与压力壳

陈右铭自述——

周总理的指示无疑是非常英明和及时的。

当核潜艇研制工作开展后,摆在大家面前的尖锐矛盾是:一方面,核潜艇技术复杂,涉及的科技领域广,新研制的项目多,技术条件要求高,时间性强;另一方面,我们的科技力量不足,专业技术水平不高,

缺乏经验,科研条件和生产手段都比较落后。要解决这个矛盾,唯一的出路就是按照周总理指示的办法干,充分利用有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生产厂家等各方面的科技力量和科研设施,分工协作,密切配合,互相支援。

于是,我们09工程办公室出面组织了十几个由几个工业部、研究院领导干部、科技人员、技术工人组成的“三结合”攻关小组。各有关工业部、研究院也组织了若干个“三结合”攻关小组。这些攻关小组,攻克了许许多多的技术难关。使核潜艇工程得以胜利开展和完成。

在总理大力协同、互相支持的方针指引下,核动力装置主要设备之一的主循环水泵研制成功。

主循环水泵的技术要求高,难度大,国内没有研制过,工程领导小组将这个研制任务下达给一机部沈阳水泵厂、哈尔滨电机厂。他们按照一机部审定的技术方案,试制出了第一台样机,可是在进行试验时,出现了泄漏现象。为了排除这种现象,水泵厂领导组织科技人员、工人,连续奋战了七个昼夜,方案提了一个又一个,试验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效果仍不明显。

一机部沈鸿副部长接到报告后,亲自到沈阳水泵厂,组织参加研制的科技人员、技术工人和某市焊接研究所的科技人员一起分析产生泄漏的原因,研究改进措施,并根据大家的意见,将有关厂、所的科技人员、技术工人组成两个攻关小组,第一小组继续研究试验焊接的整体结构主泵,第二小组研究试验不焊接的整体结构主泵。

两个攻关小组经过反复研究试验,两个方案都相继取得成功,但焊接结构的主泵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噪音小。可是,在进行样机试验时又发生了主泵电机屏蔽套鼓泡破裂事故。为了尽快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办公室召集一机部的电机厂、焊接所,冶金部有色金属研究院、大连钢铁厂,化工部上海树脂研究所,二机部核动力研究所和七院核潜艇总体所等单位的科技人员分析了屏蔽套材质、制造工艺、破裂的原因,研究了改进措施。经过研究,决定成立两个攻关小组进行攻关,又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取得初步成功。

反应堆压力壳的研制也是在多方协作的情况下搞成的。

反应堆压力壳需要一种强度高、耐高温、耐核辐射、韧性好的特种钢。为了尽快突破技术关,工程办公室经与有关部门研究,决定成立攻关领导小组,由钢铁研究院合金钢研究室副主任刘嘉禾任组长,由核动力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核动力装置主任设计师彭士禄和反应堆压力壳设计负责人陈袓泽任副组长。

攻关领导小组组织钢铁研究院、富拉尔基钢铁厂、重型机械厂和核动力研究所的科技人员进行研究分析,决定以潜艇壳体用高韧性钢为基础,调整成分提高钢的高温强度。他们认为,这符合安全第一的要求,适合我们当时的工艺技术水平和生产设备条件。他们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制定了三个成分设计方案,同时在实验室进行试验对比。

试验人员分成三个小组,轮流值班,日夜观察三个钢号在各种不同条件下,在试验炉里所起的变化。这样经过大量试验对比,在三个钢号中挑选了一种最佳钢号。

特种钢研制成功了,但怎样把它变成压力壳呢?为了保证质量,最好把反应堆压力壳一次铸成一个完整的实体。压力壳像个蒙古包,总重量达数十吨。我国设备落后,难以一次铸成一个整体,但是他们发扬大协作精神,经过几家领导干部、科技人员、技术工人的共同努力,硬是把分成三块铸造的壳体焊接起来了。强度也达到了技术要求。

大协作使我们尝到了许多甜头。

千里请名师

陈右铭自述——

在研制鱼雷核潜艇的同时,导弹核潜艇的研制工作也在积极进行。鱼雷核潜艇的代号是091,导弹核潜艇的代号是092。


——待续——

前文回顾:



→ 往 期 文 章 推 荐 ←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