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塘的回忆之十七——我所认识的温州兵

西沪港战友之家 深海蛟龙 2020-10-12

 

这里是复退海军网上精神营地。点击上方蓝色字体西沪港战友之家然后点关注即可成功归队!

86年温州籍潜艇学院学员毕业照留念,谁还能认识其中的几个呢

黄家塘的回忆之十七——我所认识的温州兵
文/海风

 说起温州兵大家都会会心一笑,有钱!哈哈!从前的温州人从小给孩子们灌输的理念就是敢打敢拼闯天下,为了生活他们的足迹遍布全世界各个角落,爱折腾成了温州人的名片,因七山二水一分田的现实情况,温州人、福建人都是闯世界的先锋。(现在的温州人孩子少了,生活压力小了,求稳求舒适安逸想法开始主导,追求考公务员、事业编制的成了主流,并引以为豪,成为成功的象征,个人看来并不是社会发展的好现象)

   扯远了,再说从前,那时温州兵在各个支队都是非常显眼的,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刚开始,走私电器、手表、进口香烟从温州边上玉环或者温州沿海船运上岸,时尚新颖的舶来品一下子成了一种潮流,喇叭裤、烫发、电子表、西装成为时尚,也成了几个温州兵的军装之外时髦的行头,头发油光发亮,带着卷、皮鞋铮亮有点招摇!(那时候的人们穿着解放鞋,穿皮鞋很少)叼着个箭牌香烟,整天有事没事在家属区周围晃悠!军营里老乡观念强,温州兵爱群居,几个趣味相投的和不投的凑在一起,相互照应,相互影响着。说着不主流的话语,时尚先锋。

三个温州兵宁波天童寺的合影,86、87年的兵,只要老乡不计较哪年当兵,趣味相投就能彼此成哥们

 黄家塘有不少农村的老兵职工,他们有许多是老家在温州地区,70年代响应国家号召建设三线工厂,复员分配来到这里,转眼10几年过去他们都成了香蕉人,皮是三线厂职工,心里还是温州人,他们在此成家立业结婚生子,带着家乡的爱人,在这里扎根,家属在厂里做了家属工。
他们孩子成了三线厂人,这里上学、成长、工作、成家、把根留在这里,鲜有人回老家,家乡成了过客,这是后话。
他们心里一直记得自己是温州人,对温州家乡来的人很有亲切感,他们说着各个地方不同的方言,融合在黄家塘这片小天地里。

  来厂修艇的各个潜艇部队里总有几个温州的兵,他们是大榭、西沪港潜艇上各个专业的兵,修艇时间长,接触多,一来二去,熟悉了,有些经过介绍认识了老乡的家门,便成了常客,比相亲还快的就是见老乡,只要一句相似的方言便是接上头的暗号了。

  黄家塘的温州人对来自温州的兵,说着久违的乡音的人,自然亲切,有点小散漫的温州兵隔差三岔五溜达到下湾、热水湾、三队老乡家里喝点小酒,志趣相投的会凑成一堆,老实和不老实的凑一堆,相应的去距离自己老家近的老乡家里,把这当成自己的家,喝酒、聊天甚欢,宿舍近的基本每天都会去报道,混得熟悉的如同家人。不论过去了多少年还如数家珍。

  丹城买菜的,便从手中弄点菜,食堂帮厨的,也能整点,加上出海时候发了,吃不完罐头啥的,再整盘辣椒炒螺丝味道蛮哉!时尚、乡音、乡情,让他们在黄家塘混得风生水起。三队,下湾都是他们的身影,一条艇修好了,准备出厂了,几个温州兵的名声也是赫赫的了。留下了多少流连忘返的故事了,哈哈!

  邮电局家老石的女儿、旁边银行里的小妹,温州老乡家中的孩子,多少人和他们成了铁粉呢!没有见过花花世界的三线人给的弄得颠三倒四的找不到北。多年以后回想起来心里还有点啥滋味呢?
  他们性格各异,目的各异,大部分是走马观花,顺手牵羊的,只是在寂寞的修艇时光里给自己找到点充实,也不凡有真心的,只是随着时光流逝变成昙花一现了。
多少年过去,喝酒时候还能回想起当年,大多时候时光成了朦胧中,雾里看花。也有不愿回想往事的,那是有着往事不堪回首的感慨吧!

  说起温州兵一下子让我们想起当年大榭岛的几个温州兵,247、248、253、254艇兵,都有,正好一起修船,便能奏响多个变奏曲了,泡病号跑412医院是首选,这是找机会找理由出去玩的好方法,只要不惹事生非,领导也能同意,年轻人能有啥毛病呢?入伍体检潜艇兵的都是身体棒棒的,除了飞行员就是潜艇兵体格棒了,对了,还有潜水员。可是他们要去412医院“看病”...的理由千万条,总能找到合适的。拿着平时艇上发的青春宝、双宝素、罐头等等到412医院“看病”,然后就蹲点412医院了。。。。混上一段时间,或者几个月才想着回去。新兵入营了,部门里的自己的床铺都被占了,没地方住了,哈哈!

  泡病号有些是最后一年无耐之举,寂寞中总是要找到啥来试试的,对于爱折腾的温州兵来说。向
往自由和丰富多彩总要想出法子。


 
  再说老乡家喝酒,老金、老林、老刘、老李等是他们挂在嘴边最最多的老乡,有些家住热水湾,紧挨水兵宿舍,那是温州老乡最爱去的地方,有次大榭一条艇到黄家塘测速靠码头,几个哥们一下子就热闹了,约好几个修艇的老乡,(那时候码头有程控电话联络也方便)到了码头一起去老金家聚餐,酒不怕不够,菜吃着吃着不够了,趁夜黑风高的,三队家属区附近转转有点收获,不知咋弄来的?谁家晒的年货被瞄上了。哈哈!纯属好玩!再出去转转,发现三楼有家阳台衣架上有二个带子样的玩意挂下来,颇像几分墨鱼干的样子,费尽周折捅了下来!捡来一看,嚯嚯!是双解放鞋!捂着嘴赶紧跑开了,多年以后想起总是哈哈大笑!这故事源远流长,好几个版本。本人也是印象深刻呢!

   多年以后谈起往事,想起过往的时候,头上有着白发、脸上有着皱纹的,鱼尾纹的眼睛里总是泛起年轻时候的光芒!想起那样的青春!梦想!

 其实温州人真有钱的并不多,大部分都是普通的人家,可是那时候人见识少,这些人正好张扬,也就顺势而已。年轻人嘛总是走在时代前列。

  当然他们中间也有脚踏实地温州兵,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深得领导赏识。有些留队了,有些延期服役,比较听领导的话,工作也是出色。

  那些会玩的当然是城镇兵居多,他们的目的明确,到部队待几年,回来分配工作。温州地区到目前为止,是为数不多的,对转业军人安置比较好的地区之一。

   那时大部分温州城市义务兵分配还不错的,有个别分配的和希望的差距比较大,然后辗转不停奋斗奔波在人生路上,也是不容易的事情呢!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们都是普通的人,奋斗在人生路上,只能不停折腾才能有希望,梦想在折腾中变成现实!




→ 往 期 文 章 推 荐 ←



前 文 回 顾
阅读原文

疯癫犯骂2020-10-12 20:35:12

哈哈,满满的都是回忆,几年潜艇兵最美好的记忆黄家塘占了很大的比例赞 1

苏苏苏饼希窃2020-10-12 13:14:14

第三排右属第二个人很熟悉,但记不起名字了,但想念他们。赞 1

海岛晴凉2020-10-12 13:09:35

中间一排,右属第三个人,是声纳纪鹏程,新兵训练结束后,分在青岛5号码头,上艇第一年,就考学考走了,文化成绩非常好。记忆中是这样。赞 1

夜冀北逆天颂2020-10-12 10:44:49

邮电局老石我有印象,不记得他闺女。赞 1

莫妮卡vaeuio02020-10-16 19:32:28

可以写写当年黄家堂几朵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