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_yQ4yzcl3zfszTG5uAtDjoVvpurVlWQ.jpg)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
陈右铭 李忠效 著
第十章试航:胆量与意志的考验
“要是操纵不细心,突然失灵潜艇撞入海底,有没有这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很小,今天的试验项目变速、变向,大多是用半自动、手动操舵,而且水手长操舵很熟练,很谨慎小心,我看不会出这种事故。”
我说:“艇长、水手长我都交待过,要他们防止自动蛇机出问题,随时注意转换。你们估计可能会发生什么问题?”
大家议论了一通,都说各自负责的系统不会发生大的问题,即使有故障,也不会造成潜艇沉没。
根据大家的分析,我说:“核动力装置出了问题,有应急电机;别的系统有问题,不会危及艇的生存;试验海区是潜艇训练区,经过扫海,不会有暗礁,不会发生触礁事故;没有看到或听到发生大事故(如爆炸)的征候,试验区也没有发现艇上放出的救生浮标,即使发生问题,不能紧急上浮,连放救生浮标都不能吗?”
大家都说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我接着说:“根据分析,不会发生沉没事故,为什么联络不上?估计有四种可能:一是他们光顾排故障忘了跟我们联络;二是水声电话出了故障,无法联络;三是指挥舰与艇的距离远,正好艇在东,指挥舰在西,水声电话收不到;四是潜艇出了试验区,与我们的距离太远了,联络不上。”
据此判断,我决定:一是加强对试验区的观察和搜索;二是指挥舰在试验区中间边沿低速运动,水声电话呼叫;三是通知在外围箬戒的猎潜艇做好搜艇的准备工作,如凌晨五时艇不上浮即对试验区进行搜索。
指挥舰的水声电话与艇联络不上,我急得夜宵不想吃,水也忘了喝。参谋、处长都劝我不要着急。这样大的事,我能不着急吗!要真是毁艇伤人,那我的罪过就大了。按分析艇不会沉没,但心里总是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坐立不安。
到凌晨4时30分,我通知猎潜艇靠近指挥舰,命令两艘艇5时幵始在试验区南北边沿进行搜索。
我交待完后走上舰桥观察,瞭望兵发现在试验区西头有一个黑点,估计是潜艇,我要他仔细观察,他报告说好像是潜艇。
当我正要雷达捜索时,舰长高兴地大叫:“陈主任,雷达发现潜艇浮出水面!”
指挥舰迅速靠近潜艇,用信号灯询问:“你艇情况如何?”
潜艇回答:“完成各项试验,一切正常。我立即通知参试舰艇返航。
李忠效插叙——
关于这次试验,我采访过当时在艇上的09办公室参谋姜来根。
姜来根是浙江省余姚市人,出生于1939年,1963年毕业于大连海军工程学院(即海军工程大学),先后在国防部第七研究院703所、海军驻华东地区有关工厂军代表室工作,该军代表室参与了核潜艇有关配套设备的研制工作。华东地区工厂有上海汽轮机厂、上海电机厂、上海锅炉厂、上海水泵厂、上海阀门厂、杭州汽轮机厂等。1970年4月调到核潜艇工程办公室当参谋。
试验的项目有“水下全速航行”和“失事挽回”等,试验的风险性很大,如果操作不当,就可能造成真的失事而无法挽回。
试验开始之前,艇政委崔桂江还对全艇做了动员,要求大家不要随意走动,以免影响潜艇的均衡,一定要沉着、冷静处理各种突发情况。
前面的几项试验都非常顺利,非常成功,就在要结束试验时,突然发生主机真空破坏的故障,主机速关,应急柴油机启动。
姜来根判断,主机真空破坏的故障,肯定是汽轮立式给水泵出了问题,马上往机舱跑。叫船厂的工人把管道拆开。工人说:烫啊!姜来根说:烫也得拆!不然上不去啊!
工人拆开一看,阀头掉了。立式泵的开口销一断,阀头掉下去,把管子堵死了,主机就速关了。
这时候,潜艇通过水声电话向指挥舰报告:我艇故障,正在排除。在姜来根的指导下,故障排除,主机恢复工作。
交船队长王道桐对姜来根说:姜参谋,你太狠了。
姜来根说:不行啊!潜艇在水下,那不是开玩笑的。
故障排除以后,大家都很高兴,因为已是深夜,大家都累了,除了值更人员,其他人都去休息了,谁也没想起来,应该把排除故障的情况向指挥舰报告。
第二天凌晨,艇长杨玺升起潜望镜一看,海面风浪很大,白浪滔天,就对姜来根说:姜参谋,怎么办?
姜来根说:既然这样,就不要上去了。等天亮以后再说。
/4_KaH3BHV6cicfTjGqQic1Jwox2NZMlg.png)
姜来根以为杨玺艇长已经向指挥舰报告过了,所以也没问与指挥舰联系的情况。
潜艇返航以后,按照惯例,领导要到码头迎接,试航领导小组成员、旅顺基地副司令员高诗荣和先期靠码头的陈右铭等人,站在码头上和每一个下艇的人员握手,等到姜来根下艇的时候,陈右铭生气地对他说:靠边!姜来根心想:怎么回事啊?不跟我握手?
事后他才知道,不知什么人把水声电话的开关给关闭了,因此无法接收指挥舰的信息。指挥舰以为他们出事了,闹出一场虚惊。
回到住处,陈右铭把姜来根训了一顿:你跟艇出海,管他艇长是谁,这个问题你必须想到,不要以为这个事不是你管的!作为参谋,不仅要管具体事,还要站在指挥员的角度考虑问题。你应该想问题比艇长更远。
陈右铭自述——
根据此次事件的教训,对潜艇试验又做了一些补充规定,凡是重要试验项目,我都跟随潜艇出海组织指挥,防止发生意外。
三个阶段的航行试验结束后,工程办公室组织有关工业、科研部门对试验中发现的技术问题进行了改进、完善。
核潜艇交给海军使用以后,海军又组织了深潜、深水发射鱼雷、水下全速和90昼夜最大自持力考核试验。根据各国报道的核潜艇远航试验情况来看,我国创造了在水下连续航行时间最长、航程最远、平均航速最高的新纪录。
这些试验考核的结果证明:艇的总体、各系统、设备的战术技术性能与航行试验结果一致,艇的稳定性、快速性、操纵性等性能良好;核动力装置操作简易,机动性良好;武备、水声、空调等主要设备、系统基本上适应使用要求。我国第一艘鱼雷核潜艇设计、建造是成功的。
在后来的试验中,虽然又有多人出任第一艘核潜艇的艇长,但是杨玺作为中国核潜艇的首任艇长,他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将被载入中国海军史册。
敢死队长
陈右铭自述——
在海上航行试验中,船厂方面有一位试验队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名字叫王道桐。
王道桐是从大连造船厂调到核潜艇总装厂的。他到总装厂先当生产组长、车间工段长、车间副主任。在航行试验期间,他担任交船队中队长、副队长、队长。首艇航行试验结束后又担任了副厂长。卸任后仍负责核潜艇的建造工作,而目.是“无职有权”,原因是他对建造核潜艇“有一套”。
王道桐的确是“文化低”,又的确是“有一套”。他小时候因家境贫寒,只读了两年书。1951年到大连一家铁工厂当学徒。1954年,考入大连造船厂。他虽然文化低,但由于刻苦钻研,成了精通本行技术的专家。他是学轮机的,曾为海军建造过猎潜艇。调到核潜艇总装厂后,又学会了核动力装置的安装。核动力装置要是出了什么问题,他也许从理论上说不太清楚,却可以凭着他的实践经验,做到“手到病除”,被人称之为“改进设计的好参谋”。
最可贵的,还是王道桐的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谁都知道,整天同核动力装置打交道的人,难免要或多或少受到核辐射。人们通俗地把受到核辐射叫作“吃剂量”,剂量“吃”得多了,身体会受损害,甚至有一个生与死的问题。在这些危险面前,王道桐毫不畏缩,而且是危险性越大的地方,他越是冲在前面。
一次,核潜艇正在进行航行试验,堆舱有个设备出现了泄漏现象。
王道桐听到报告,一秒钟也没有犹豫,带着操纵员费洪玉和总值班长王金成,闪电般冲进堆舱。
“不能去,不能去!”外面一个工人拦住王道桐。
“让开。”王道桐推开工人,厉声说:“快闪开!”
王道桐到达现场,扫了一眼泄漏部位,立即动手进行抢修,一刻钟以后,一切恢复正常。
——待续——
前文回顾:
/5_o0vjBiazTD4BJiaI2zCGUn29AmJO2Q.png)
/7_uwzW0FTWD0znibMZLLYicViaTI0Mjg.jpg)
/8_SRyicpLgnLW6ua5Lneo4MonaMkianQ.jpg)
/9_z7vwIzfJ2ND71aR1sicMc2fQOiagOA.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