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风口记忆之:三轮车的故事(2)

黑风口记忆之:三轮车的故事

1976年入伍的北京战友刘力回忆,我新兵训练结束后,被分配到食堂科潜灶当炊事员。

我每天要骑三轮车到军供站拉菜,买肉。到豆腐房拉豆腐,去冷库拉鱼。除了拉菜,是军供站提前分好,不用排队外,其它的地方都要排队,西沪港部队那么多食堂,一个一个来,要等很长时间。东西买不回去,伙房里的人就没法干活。此外,每个月还要拉一次粮,拉一次煤。所以必须会骑三轮车。

部队驻地是丘陵地区,不是上坡就是下坡,中间还要翻一个山谷,大家叫它黑风口。当到顶时,要溜坡,速度非常快,借溜坡的惯性,冲上第二个坡,就到了军供站。难度很大,骑三轮车和骑自行车是不一样的。会骑自行车的,不一定会骑三轮车。没办法,我只有从头学起。

我很快掌握了骑三轮车的技术,敢于从高高的黑风口,飞快的溜到坡下,又省时,又省力,风驰电掣的感觉,很爽啊。但也付出过惨痛的代价,一次我骑三轮车,带两个战士去军供站拉菜,溜坡到山底速度最快时,把一个坐在车上的战友,给颠了下去,造成右臂骨折,当时就住院了。这位战友姓鲁,山东人,是265艇帮厨的。我至今还觉得对不起这位战友。

黑风口记忆之:三轮车的故事

由于西沪港都是沙石路,对三轮车车胎损伤较大,经常要补胎。自己也学着补。不是粘不上,就是粘上没两天,就又漏气了。后来向管理员王振华请教,他告诉我:要在旧胎上锉好后再剪下来,你先剪下来再锉,面积小,不好锉,事倍工半,锉时候不能光锉四边,整个面积要都锉到,胶水涂上后,不能马上粘,要晾到半干不干时再粘住才行。就这样,我学会了补胎。

黑风口记忆之:三轮车的故事

我们灶上有一个新兵小李,骑三轮车去军供站拉菜,从黑风口往下溜坡时,车速过快,把刘副支队长的家属给撞了。住院观察两天后,万幸没什么大碍。食堂科协理员先是把我训了一顿,然后亲自带着我和小李到首长家道歉。把小李吓得够呛,一个劲的哭。科里说要给他一个处分。刘副支队长听到后,对科里领导说:“孩子还小,吸取教训就行了,别给他处分了”。于是,小李写了份检查,这件事就算过去了。

黑风口记忆之:三轮车的故事

西沪港的黑风口后来经过工程改造,降低了高度,砂石路铺上了柏油。特别是随着部队现代化的建设。使用三轮车作为主要运输工具的历史,早已成为了过去。

黑风口记忆之:三轮车的故事

但在西沪港老战友聚会的时侯,还常常会回忆起这一段历史。聊起了西沪港,聊起了西沪港的黑风口,聊起了当年那些食堂的战友们,骑着三轮车奔波忙碌的身影。就又想起了那些在三轮车事故中受伤和致残的战友们,不知道他们现在还好吗?……

注:这篇文章是根据西沪港宋元家、刘力等老战友的回忆编辑而成。(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5]

踩一下[0]

下一篇:没有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