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百里挑一 《从海底出击》(3)
程连长话音刚落,又有十多名同学恋恋不舍地自动走出队列。剩下的人,在程连长的带领下,步行到公社卫生院体检。路上,叶嘉栋小声对李正文说:“嗨,听见了么?海军特种兵!”神情有些兴奋。
“那又怎样?当得上当不上还不知道呢!”李正文并不怎么乐观。
正式的体检淘汰率更高,120多人参加体检,竟有100多人不合格,剩下的20来人,第二天还要到市里医院复查,复查完了还要政审。叶嘉栋和李正文有幸过了体检第一关,进入复查名单。
大家一直对这次突如其来的体检感到疑惑,本来说不招收在校学生的,怎么突然改变了规定?他们想和海军接兵的程连长套套近乎,可对方一直不给他们机会。叶嘉栋对李正文说:“你回家问问你爸,也许他会知道。”
李正文的爸爸李清丰是部队干部,叶嘉栋的爸爸叶洪安是生产队长,生产队长肯定没有部队干部知道的事情多。
李清丰正在市里的一家大型企业“支左”,不是每天都能回家,一般周末总是能回一次家的。今天正好是周末,李正文从来都没有像今天这样急切地盼望爸爸回家。
蛤蟆塘有一座军营,李正文的爸爸是部队的副团长,不过他们家不在军队的家属宿舍,而是在军营旁边的一个小山村里。他和姥姥姥爷住在一起。他的妈妈是姥姥姥爷的独生女,姥姥姥爷的家,就成了他们的家。李正文是姥姥带大的,他和姥姥的感情很深,要不是姥姥不让他当兵,他早就当兵走了。那时候当兵很容易,尤其是陆军,弄套绿军装一穿,往哪个部队一塞,就算当兵了。一开始是部队的子女初中毕业以后,为了逃避下乡,纷纷当兵,后来是家长觉得社会上挺乱的,孩子在学校里学不到什么东西,还不如让部队管着省心,就争先恐后地把那些初中没毕业的十四五岁的孩子送到部队去了。李正文也想去当兵,姥姥不舍得,坚决反对,结果他就没走成。
李正文实在不想在学校里待下去了。他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从那时起,就没正儿八经上过一天课。老师要参加政治运动,学生经常没人管。因为搞“文化大革命”,初中高中毕业生没有离校,小学生高小毕业也不能进入中学,而每年小学一年级还要正常招生,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个新名词:戴帽小学。李正文上完六年级,继续上七年级、八年级。当时的课本也进行了改革,取消物理、化学、三角几何,改为《工业基础知识》和《农业基础知识》,语文课的作文全是写大批判稿。等到中学的学生上山下乡以后,把教室腾出来,他们才正式进入中学,然而上课的内容几乎没有什么改变。这样的学,李正文早就不想上了。
李正文放学回到家里,没敢告诉姥姥他参加体检的事,他要等爸爸回来了解一下情况再说。冬季的天黑得早,等到吃晚饭的时候,天已经黑透了。爸爸还没回来。李正文焦急地问妈妈:“我爸他没说不回来吧?”
妈妈开始没当回事,后来看见儿子跑到大门外望了两次,觉得有问题,就问:“正文,你找你爸干什么?”
李正文支支吾吾不肯说。爸爸终于回来了。他帮着爸爸脱外衣,换拖鞋,打水洗手、洗脸。爸爸妈妈都对他的反常举动感到奇怪。
吃饭的时候,他终于从爸爸的口中了解到,这次海军到本地接兵,有地勤兵,有潜艇兵。潜艇兵属于特种兵,必须是甲级身体,标准和飞行员一样,甚至比飞行员要求还高,比如飞行员不要求牙齿齐不齐,潜艇兵则要求牙齿必须整齐。为什么呢?潜艇兵每个人都要学轻潜水,轻潜水呼吸器的面具有两个橡皮咬嘴,牙不齐咬不好。(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踩一下[0]

顶一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