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登上潜艇 《从海底出击》


第四章 登上潜艇
入伍第一天,平淡无奇地过去了。
让叶嘉栋耿耿于怀的是,那只莫明其妙地跑到床底下去的鞋子,让他在第一次跑警报时就出了丑。他不敢肯定是李正文故意踢走的,因为在慌乱之中,被别人踢走的可能性非常大,但是李正文的态度让他受不了。上小学的时候,他们的关系还是很好的,不知为什么上了中学就突然变得不好了。他不知道自己到底在什么地方得罪了对方。
现在,叶嘉栋首先要做好的事情就是把鞋整齐地摆放好,靠在床腿的里面,一般不会被别人踢到,除非他是故意的。
这一夜,平安无事。叶嘉栋想,大概是新兵连的领导也累了,需要好好休息一下。
接下来,新兵训练按部就班地进行,除了学习三大条令,就是出队列操。三大条令如同三道“紧箍咒”,把这群大部分来自丹东山村的野小子一个个给“箍”了起来。没有规矩就没有方圆,三大条令的学习和队列训练,大大缩短了新兵们从民到兵的距离。行为举止有了规范,一个人马上就不一样了。
李显武原来走路有些外八字,经过几天队列训练,大有进步,高大亮表扬他:“不错,姿势一端正,就显得威武多了!”
李显武骄傲地挺一挺胸:“人靠衣服马靠鞍,狗熊穿上这身军装,也会变得威武不凡。”
叶嘉栋讥笑他:“拉倒吧,显武,狗熊不穿军装也比你威武!你不信拉一头狗熊来试试,狗熊一声吼,你就得尿裤子!”
李显武说不过叶嘉栋,举起熊掌一样的大手挥过来,叶嘉栋吓得抱头鼠窜。
“看看谁威武!”李显武说,“现在你成狗熊了吧?哈哈!”
一周之后,新兵开始发领章帽徽。戴上领章帽徽,就是真正的军人了。新兵们高兴得像过节一样,纷纷请假外出,到照相馆去照相。
李显武喜欢唱现代京剧,拉开架势唱了一段“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的戏词:“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
李正文忽然大叫:“不对,不对!”
李显武愣了一下:“什么不对?”
“唱错了!”
“哪里唱错了?”
“不是你唱错了,是杨子荣唱错了。”
“杨子荣唱错了?”
“我想起来了,解放军剿匪那时候,不是红领章、红帽徽,是那种胸章,没有领章帽徽!”
李正文一番话,让大家恍然大悟,以前看电影《南征北战》,是没有领章帽徽的,可是这样板戏怎么……
“这有什么?这是按照毛主席说的‘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搞出来的。”叶嘉栋说。
“什么是革命现实主义?什么是革命浪漫主义?”李正文问道。
“这个嘛……”叶嘉栋想了想说,“在杨子荣这里,革命现实主义就是戴胸章,革命浪漫主义就是戴红领章红帽徽!”
“你拉倒吧!他们这是不尊重历史,篡改历史!”
“哎,我可提醒你,这种话不要乱说!”叶嘉栋正色道,“样板戏是江青同志亲自抓的,反对样板戏就是反对江青,反对江青就是反对毛主席!”
“你少给我上纲上线!”
一直站在旁边听他们议论的程连长这时走过来:“叶嘉栋,你行啊,知道的还不少嘛!还知道革命浪漫主义就是戴红领章红帽徽!”
“连长……我们是说着玩儿的。”
“上纲上线可不好玩!”
“我知道了。”
程连长回头对李正文说:“你也不要乱发议论!”
“是!”李正文借故跑开了。
班长高大亮看见了上面的一幕,不过他什么也没说。
叶嘉栋给家里写了一封信,把发领章帽徽的事情说了。又给浦丹梅写了信,说如果她想看他穿军装的照片,下次就给她寄一张去。这是他给浦丹梅写的第二封信。第一封信是在来到码头的第二天,也就是李正文给浦丹梅写信的同一天。他在装信的麻袋里看到李正文写给浦丹梅的信了,他知道李正文喜欢浦丹梅,当时他还犹豫要不要把那封信投进麻袋,又一想,都是同学,写封信怎么了?最后还是投了进去。
当时的普通信件,从青岛到丹东,来往最快一个星期,有的人已经收到家里的回信了,叶嘉栋和所有的新兵一样,都在殷切地盼望家信。虽然不是“烽火连三月”,却也是“家书抵万金”啊!
青岛市的照相馆很会做海军的生意,几乎所有的照相馆里面都有画出来的军舰背景,来照相的新兵非常多,但是,没有一个照相馆里面是用潜艇做背景的,也许是照相馆嫌潜艇的形态不好看,也许是照相馆觉得潜艇兵的数量少,不值得列入专项服务。这就让百里挑一的潜艇兵感到不满足。把潜艇和自己的形象摄入一个画面,成为许多新兵的梦想。
王兴国不知从哪里借来一个海鸥120照相机,偷偷地跑到码头边上照潜艇。码头上是严禁照相的,码头上有码头更,如果谁照相被码头更发现了,那就麻烦了。尽管如此,新兵们还是跃跃欲试。“冒险”更有刺激性。
他们把相机藏在腋下,几个人装作在码头上聊天散步,有专人望风、掩护,趁码头更不注意,轮流拍照。王兴国从小在农村长大,曾经到集市上卖过菜,小账算得很精明,借相机、买胶卷,是需要经济投入的,所以他决不做亏本的买卖。谁要照相,可以,先说好价钱,也不多收,仅比照相馆的价格高一点点,即使再高一点,大家也会愿意,道理很简单,照相馆里面没有潜艇啊!
不过也有例外,李显武是免费的,因为他帮助王兴国“招揽生意”,王兴国不好自己出面,就由李显武出面张罗,几天下来,新兵连有一半以上的新兵都偷偷地拍摄了潜艇照。
光拍照还是不过瘾,大家都希望能进去看看,程连长非常理解大家的心情,经请示上级批准,新兵连专门安排了半天时间参观潜艇。新兵们简直像过年一样,高兴极了。
支队安排参观的是127潜艇。127潜艇和56-110潜艇停靠在一个浮码头上,其实新兵们更希望参观56-110。可是56-110正在检修,不便参观。
127和56-110的外形不太一样,56-110的舰桥前部有高射机枪,127没有。据说03型潜艇只有开始建造的几条艇有高射机枪,后来建造的都没有。去掉机枪的原因是,现代潜艇的水下航行时间长,机动能力强,一般不会在水面作战。另外,高射机枪的作用不大,几乎是摆设,不如去掉。
新兵站在浮码头上,程连长亲自为大家做讲解。03型潜艇长76米,宽5米,高13米,水面吃水深度8米,编制为53人,全艇一共有7个舱室,1舱、7舱是鱼雷舱,2舱、4舱是电池舱,3舱是指挥舱,5舱是内燃机舱,6舱是电机舱。全艇一共有3个升降口,前甲板1个,后甲板1个,舰桥上1个。前甲板的升降口通1舱,后甲板的升降口通7舱,舰桥的升降口通3舱。舰桥里有一个指挥室,舰桥上有水上厕所和升降设备护罩,这些升降设备包括1根空气筒,2根潜望镜,2根雷达天线,1根无线电天线。舰桥至后甲板还有1根无线电斜拉天线。
经过程连长这么一介绍,大家对潜艇的大概情况就基本了解了。
李正文好奇地问:“连长,潜艇是怎么上浮下潜的?”
程连长笑笑说:“这个问题还是留给你们自己去解答吧!你们学潜构的时候会学到。”
“连长,什么是潜构?”李正文问。
“潜构就是潜艇构造的简称。学潜艇构造是你们的必修课。”
然后开始下艇参观。
从浮码头到潜艇甲板的距离很近,通过一个长5米宽不到1米的舷梯,几步就可以登上潜艇甲板。潜艇的前甲板很窄,最宽的地方也只有两米来宽。潜艇的船舷是灰色的,甲板是黑色的。叶嘉栋站在甲板上,就像站在一条大鲸鱼的背上一般。
1舱的升降口是斜形的,可以用来装卸鱼雷。1舱很深,扶梯很长,下升降口有专门的技巧,不熟悉技巧的人会显得很笨拙,弄不好就会碰头或者滑落摔伤。程连长专门派人给大家做示范,并在舷梯下方派两个人做安全保护。
潜艇里面空间有限,只能以班为单位分批参观。叶嘉栋和李正文是8班,焦急地等了好长时间才轮到他们下舱。
叶嘉栋一下到舱里,就敏锐地感觉到,潜艇里面的空气很不好,一种怪怪的从来没有闻到过的气味,直冲脑门,让人头晕。他屏住呼吸,慢慢地用鼻子尝试性的一点点吸气,让自己一点点适应那种气味。
1舱是鱼雷班长给大家介绍情况。03型潜艇的主要作战武器是鱼雷,1舱有4个鱼雷发射管和4个备用鱼雷架,也就是说,1舱可以存放8枚鱼雷。1舱是鱼雷舱,同时又是艇员住舱,备用鱼雷架的两侧可以挂吊铺供艇员休息,如果备用鱼雷架不放鱼雷,上面铺上木板也可以睡人。1舱的上部有滑轨和链条,那是装卸鱼雷时用的设备。
李正文看到舱室的顶部有两个白色的铁皮箱子,就问那是什么,鱼雷班长介绍说,那是失事水箱和失事食品箱。李正文没听懂,他看看别人,别人好像也没听懂,就又大着胆子问:“什么是失事水箱和失事食品箱?”
鱼雷班长看了程连长一眼:“部门长,你看……”
程连长说:“实事求是,他们早晚会知道的。”
鱼雷班长这才说:“失事水箱和失事食品箱,顾名思义,就是在潜艇失事的情况下,也就是在潜艇出现重大事故的情况下,各个舱室封闭起来了,与外界隔绝,就喝这个水箱里的淡水,吃这个食品箱里的食品。这些食品都是高热量食物,主要是压缩饼干和巧克力。”
在鱼雷班长介绍情况时,新兵们发出一片窃窃私语声。
李正文没有参与私语,而是接着提问题:“部门长是什么长?”
程连长笑道:“李正文是什么文啊?”
大家“轰”地都笑了。
程连长对鱼雷班长说:“告诉他,告诉他!”
鱼雷班长解释说:“海军舰艇部队的建制和陆军不一样,不分班、排、连,而是专业分部门,水面舰艇分五个部门,潜艇人少,就没分那么细,一部门、四部门合为一个部门,叫一四部门,二部门、三部门合为一个部门,叫二三部门,你们的程连长就是二三部门长,也叫鱼雷长。明白了?”
“部门长?”李正文试探着说,“多别扭啊!”
“习惯了,就好了。”
接着到2舱参观。1舱与2舱之间是一道圆形防水门,直径只有800毫米,要从这个圆洞洞钻过去,也需要技巧,要在迈腿的同时低头弯腰,不小心就会磕脑袋。
2舱的气味比1舱还重,并有所不同。1舱毕竟是开着升降口的,空气流通性好一点。2舱的气味是饭味儿、汗味儿、臭脚丫子的混合体,比1舱的气味更难闻。
2舱是电池舱,也叫军官舱。这个舱室一共有112块蓄电池,全部安装在地板以下,地板以上是住舱。艇长室、政委室在走廊的右侧,走廊左侧还有一个会议室。会议室里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方有一盏无影灯,这张桌子的功能很多,开会时是会议桌,吃饭时是饭桌,有病人时是手术台,其他时间可以当床铺睡一个人。
桌子两侧的沙发就是床铺,靠背也是床铺,拉起来挂在床链子上就可以睡觉。不过能在这里睡的都是部门长以上级别的军官。
2舱的尾部还有一个报务室,负责潜艇与基地的通信联络。报务班有班长、军士长。当时的军士长是排级干部。
2舱虽然是军官舱,而舱室长是级别最低的,由一个电工兵担任。舱室长的职责是负责向指挥舱报告本舱室情况,以及传达指挥舱的口令。说白了,舱室长就是一个“传声筒”。当然,遇到特殊情况,比如舱室进水、起火,舱室长还要负责指挥大家进行损害管制,简称“损管”,就是堵漏、灭火。
2舱可以参观的东西很少,接下来是参观3舱。
2舱与3舱之间也是圆形防水门。进入3舱,头上就是升降口,仰头看,只能看到一个圆洞洞的天,感觉自己就像一只井底之蛙。因为3舱有升降口通气,气味要比2舱好一些。
3舱是舰务军士长介绍情况。他介绍说,3舱是潜艇的指挥中心,几乎所有的重要部门都在这里,指挥台、海图室、声纳室、雷达室、电罗经、升降舵、方向舵、高压气总站、失事排水总站、鱼雷指挥仪等等,紧凑地分布在指挥舱的前后左右,舱底还有弹药库、冷库、制冷机、大离心泵等等。
新兵们看到什么都稀奇,大家最感兴趣的事情,莫过于看潜望镜了。
潜望镜分对空潜望镜和对海潜望镜,对空潜望镜是侦察天空的,在港口里面几乎看不到什么光景,对海潜望镜是侦察海面的,在港口里可以看到360度、几百米外的景物,就像在眼前一样清晰,从来没有看过潜望镜的新兵们,禁不住大呼小叫。对空潜望镜几乎无人光顾,对海潜望镜跟前排起了长队。
“看一下就行了!看一下就行了!”程连长叫道,“以后有的是机会看!”
这时候叶嘉栋已经了解到,程连长大名叫程仁智,就是127艇的二三部门长。叶嘉栋还从鱼雷班长那里听说,程仁智的外号叫“穆仁智”――电影《白毛女》里面的地主黄世仁的狗腿子。这倒不是他的长相和行为像狗腿子,是因为去年有一次他收到一封来信,信封上的“程”字很潦草,写错了又改了几笔,看上去像极了“穆”字,一个刚刚上艇不久的新兵值内务更,傻呼呼地拿着信大声喊:“穆仁智!穆仁智!”大家懵懵懂懂,不知道他叫谁。一个老兵拿过去一看,拍了一下新兵的头:“傻小子!”对正好走进寝室的程仁智说,“程部门长,你的信!”大家这才明白过来,于是哈哈大笑,把程仁智笑得莫明其妙。
叶嘉栋悄悄把程连长的外号告诉李正文,本来想博他一笑,没想到李正文很认真地瞪他一眼:“部队不准叫外号!”
叶嘉栋讨了个没趣,心里说:操!牛什么!
叶嘉栋一直觉得他们之间的关系有点问题,因为什么,他说不清楚,就把原因归结到家庭出身上,他认为是军人干部家庭出身的李正文看不起他的农民家庭出身。这倒是激发了他的一种上进心,将来看看到底谁有出息!
叶嘉栋坐到鱼雷指挥仪前,看着上面的大大小小的仪表盘,心里想,我要是能坐在这里指挥发射鱼雷就好了。
程仁智走到叶嘉栋身边问:“小叶,你在想什么?”
“哦,没想什么。”叶嘉栋慌忙站起来。
“坐下,坐下。”程仁智按住叶嘉栋的肩膀让他坐下,“我看你坐在这里看得挺专注的,是不是在想象发射鱼雷的情景啊?”
“是的。”叶嘉栋不好意思地说。
“喜欢这个仪器?”
“喜欢。”
“你的数学怎么样?”
“还行吧。我是我们班的数学课代表。”
“那好啊!改天我给你出几道数学题,考考你。”
“那……您可别出我没学过的题啊!”
在程仁智和叶嘉栋聊天的时候,李正文终于排队看上了潜望镜。他是8班的新兵最后一个看潜望镜的。他只匆匆看了一眼,就离开了。因为后面9班的人已经从2舱过来了。
从3舱到4舱也是圆形防水门,在钻过两次圆形防水门的新兵来说,第三次要比先前熟练多了。4舱也是电池舱,也是112块蓄电池,电池也是安装在地板下面,从上面什么也看不见。4舱的上部主要是住舱,走廊两侧的住舱内都是床铺。4舱的气味和2舱基本相似,很难闻,不过有了前面的经历,也就不觉得特别难闻了。
叶嘉栋注意到,吊铺上下的空间非常小,比火车硬卧车厢的空间还要小,如同火车两层铺的空间,吊了三层铺,而且上铺的旁边还有管路设备,要想睡觉只能像狗一样爬进去。
叶嘉栋想到“像狗一样”这个词汇时,情不自禁地笑了。
“你笑什么?”李显武问。
叶嘉栋看看他,又看看王兴国,更加神秘的笑道:“王兴国像,李正文像,你不像。”
“像什么?”
叶嘉栋说出了他的想法,王兴国和李正文一起上去掐他。
王兴国问:“你为什么说李显武不像?”
叶嘉栋说:“它不像狗,像狗熊……”
结果李显武也来掐他。三个人把他掐得嗷嗷叫。大家都回头来看他们,他们又像没事似的,东看看,西瞧瞧。
4舱的后部是厨房,空间很小,只有四口电锅和一个电炒盘。4舱是电工班长介绍情况。电工班长说,4舱休息的时候人比较多,一级战斗部署时,4舱只有两个人:电工班长和厨师。潜艇出海,大部分食品都是脱水蔬菜和罐头食品。因为潜艇里面很热,冷库也很小,不能保存新鲜蔬菜,只能吃脱水蔬菜。这些脱水蔬菜在经过脱水工序以后,烘干,密封在铁皮箱里,食用时,打开密封箱,用水浸泡数小时,用电炒盘炒出来吃。这些脱水蔬菜有茄子、辣椒、大头菜等等。
“好吃么?”李正文问。
“当然不会好吃。”电工班长回答。
“那罐头呢?”叶嘉栋问。
电工班长说:“罐头食品很多,有水果罐头、蔬菜罐头、肉罐头、鱼罐头、米饭罐头……”
“还有米饭罐头?”李显武感到好奇。
“是的。电饭锅虽然可以蒸米饭,但是很麻烦,弄不好就会糊锅,潜艇出海淡水紧张,没条件老是刷锅。”
“那罐头种类还有很多吧?”王兴国问。
“水果罐头有五六种,苹果罐头、菠萝罐头、橘子罐头、鸭梨罐头、什锦罐头等;蔬菜罐头也有五六种,刀豆罐头、黄瓜罐头、榨菜罐头、酸辣菜罐头等;肉罐头、鱼罐头也各有五六种,一共加起来二三十种吧!”
叶嘉栋咽了一下口水:“馋死我了!”
大家轰然大笑。
电工班长说:“别着急,有你吃够的时候!”
王兴国说:“我永远吃不够!”
电工班长说:“哼,到时候你就知道了,在潜艇里面吃,和你在陆地上吃不一样的。”
尽管电工班长如此说,大家还是期望着能早一天尝到那几十种罐头的味道。
从4舱到5舱是一个长方形防水门,宽约不到1米,高约1.3米左右,大个子小个子都要低一下头才能过去。
5舱是内燃机舱,也叫主机舱。5舱的气味与其他舱室很不同,弥漫着一种柴油和润滑油交织在一起的混合油的气味,不习惯这种气味的人闻了就想吐。叶嘉栋下意识地捏了一下鼻子,马上又松开了。看看李正文和李显武他们,有的捂鼻子,有的捏鼻子,他微微笑了一下,把手背到身后,显得很不在乎的样子。
5舱被两台庞大的内燃机占去了大部分空间,机舱前部可以站人的地方不到4平方米,两台机器中间的走廊上,最窄处只能走过一个人。如果两个人在走廊中间相遇,只有同时侧过身子,收起腹部靠在机器上,否则就无法通过。人还得瘦,要是李显武那样的块头就比较困难。好在潜艇上的人胖子不多。
5舱几乎没有别的什么东西可看,再加上油味很大,大家简单看了一下,便“鱼贯而出”,进入6舱。5舱与6舱之间的防水门又是圆形的,因为大家是逃离似的离开5舱,而且是第四次跨越,所以跨越防水门的动作都非常快。
进入6舱的第一个感觉就是,6舱的空气要好一些,比前面的哪个舱室的感觉都好。6舱是电机舱,有两台主电机和两台经济电机。主电机是常规潜艇的重要装备,水下机动主要靠它,另外,离靠码头也主要靠它。它还可以在主机的带动下当发电机用,给蓄电池充电。
经济电机,顾名思义,就是用电比较经济。最低转数在200转左右,电机带动大轴转的时候,转数都能数得过来。经济电机航行时,潜艇的速度非常慢,和人步行的速度差不多,如果遇到逆流,流速和航速相抵,甚至可能出现“原地踏步”。
“什么时候用经济电机航行?”叶嘉栋好奇地问。
“一般是在阵地待命的时候。”电工军士长说。
“6舱的舱室长是谁?”
“我。”电工军士长说。
李正文忽然发现一个问题:“你们电工班的舱室长真多啊!潜艇一共7个舱室,电工班就出了3个舱室长!”
电工军士长笑起来:“你这个小同志还真善于发现问题啊!这个问题我都没注意!”
6舱与7舱之间是长方形防水门,和4舱与5舱之间的防水门一样。进入7舱,头上就是升降口,空气格外新鲜。7舱是鱼雷舱,只有两个鱼雷发射管,另外就是睡觉的床铺了。7舱的空间比较小,也没有什么特殊的设备,参观过前面6个舱室,到了这里,几乎就没啥可看的了。
于是参观结束。大家从7舱升降口爬上去,就是后甲板。这里就像是鲸鱼的尾巴,甲板很窄,一不小心就会滑到海里去。
早有老兵在旁边搀扶每一个从舱里爬上来的新兵。
叶嘉栋从升降口探出头来,第一件事就是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平时从没觉得新鲜空气也是那么可亲可爱的,此刻,他忽然变得特别贪婪,一次一次深呼吸,恨不得把所有的新鲜空气都吸到胸腔里去。
略带一点腥咸和湿润的海风,吹得人们神清气爽。
叶嘉栋的脑海里闪过一个常常被人们挂在嘴边的成语――吐故纳新。此时用来,是再恰当不过了。

作者简介
李忠效,笔名:钟笑。原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1955年11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2016年6月退休。历任潜艇轮机兵、轮机班长、轮机军士长、宣传干事、创作员、潜艇副政委、创作室主任等职。197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8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要著作有:长篇纪实文学《我在美国当律师》、《我在加拿大当律师》、《联合国的中国女外交官》、《丹心素裹--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长篇小说《酒浴》、《翼上家园》、《从海底出击》,作品集《升起潜望镜》、《蓝色的飞旋》、《核潜艇艇长》等20余部,并有电影《恐怖的夜》(编剧),电视连续剧《海天之恋》(编剧)、文献纪录片《刘华清》(总撰稿)等影视作品多部。
(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踩一下[0]

顶一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