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老木趣事 《从海底出击》


第二十章 老木趣事
叶嘉栋参加李正文策划的惩罚闵大头行动,当初并没有多想,只觉得好玩儿、刺激。远航期间一忙,几乎把这件事给忘记了,返航以后发现事情已经闹大,有些后悔,也有些后怕。再后来,事件不但圆满解决,还获得大家的好评,心里又有些美滋滋的。
通过这件事,叶嘉栋不得不佩服李正文。年纪不大,主意正。另外叶嘉栋还发现,李正文的人缘比较好,艇上的干部战士、老兵新兵,几乎都很喜欢他。就连燕抒琴来信,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李正文的好感,比如她从浦丹梅处得知,李正文入团比叶嘉栋还早,半年总结时也评上了“五好战士”,但是他并不张扬,还是浦丹梅追问才问出来的。为人低调也不失为一种美德。叶嘉栋觉得,燕抒琴言下之意,是说他张扬了些。
咳!女人哪,你落后了她会说你不求上进,你进步了她又会说你行事张扬。要想把这些分寸拿捏好,还真不容易!
程仁智离队的时候,叶嘉栋是知道的,因为程仁智没有告诉他,他也不便去送。潜艇接到紧急任务,拉战斗警报,紧急出航,他看见李正文为程仁智送行的场面,心情很复杂,一是为程仁智惋惜,二是感情上有些不舍,三是对李正文有些嫉妒――这种事怎么都是他?
这次潜艇执行的是水下伏击任务。上级通报,某某海域发现水下可疑目标。我国核潜艇已经下水,敌人很可能是冲我们的核潜艇来的。我水面舰艇负责搜索,潜艇负责阵地伏击。如果敌潜艇在警戒海域出现,就将它击沉!这次的命令非常清楚,大家很振奋。
但是,两天过去了,敌潜艇并没有出现。后来怀疑可能是发现水下可疑目标的水面舰艇判断有误,遂命令撤消了这次任务。
127潜艇返回码头,一切又恢复了平静。程仁智走了,开始大家还有些不习惯,渐渐也就适应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个单位每年都会有几个新人来,有几个老人走。
过了几天,艇上忽啦啦来了很多人,不是几个,而是几十个,有干部,有战士。大寝室住不下,就把部门长办公室和俱乐部也安了床。03型潜艇的正式编制是53人,现在全艇有100多人。用通俗的话说,叫“两套人马”。为什么呢?
1970年,“毛主席的亲密战友”林彪副主席主持中央军委工作,军委根据国际国内的形势,制订了一个海军发展战略计划,优先发展“空、潜、快”。“空”是指海军航空兵,“潜”是指潜艇,“快”是指快艇。
因此,潜艇部队迎来了“潜艇事业大发展”的局面。按照当时流行的说法,潜艇数量要翻番。这些新来的潜艇艇员,有的来自陆军,有的来自空军,有的来自海军其他部队,他们大都是1969年兵,也有个别人是1968年入伍的。他们当初参加体检,只知道是“选飞”(选飞行员),结果最后却来到了潜艇部队,没能上天,都下了海。
每个专业班都分了兵,鱼电班也分来一个,叫钱根宝,1969年兵。薛少华班长让叶嘉栋带他。叶嘉栋的军龄比钱根宝短,但是干潜艇的时间比钱根宝长,是“潜艇老兵”,叶嘉栋心里挺自豪的,甚至还有一点优越感。在这一点上,叶嘉栋发现,李正文和王兴国与他的感觉相似。李正文带的“潜艇新兵”叫冷延昌,是从海军工程部队调来的。王兴国的“潜艇新兵”叫张明溪,是从航空兵某地勤场站调来的。在军队里面,多当一天兵也是老兵。钱根宝、冷延昌、张明溪虽然当兵比叶嘉栋、李正文和王兴国早,毕竟是“潜艇新兵”,上了艇,还是得乖乖地听“潜艇老兵”的。
叶嘉栋和李正文、王兴国又一起值更,分别带着他们的“徒弟”。叶嘉栋按照当初班长带他的套路来带钱根宝,很快他就发现,这个套路对钱根宝不灵,因为钱根宝在学习方面显得很笨,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讲几遍他都记不下来。叶嘉栋有些着急,可钱根宝毕竟比他早当一年兵,还不好像对待新兵那样。他偷偷问李正文和王兴国,他们带的兵怎样,他们都说很好,一说就懂,一学就会。叶嘉栋只(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踩一下[0]

顶一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