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拒绝同情 (一) 《到舒坦为止》

第二十章  拒绝同情

 

    李汉文深深体会到,王菲菲说的宁当鸡头不当牛尾的话太对了!虽然他原来的那个万人大厂班组长都比于梦雷这个修理厂的厂长官大,可那班组长充其量不过是条赶赶苍蝇的牛尾巴而已。而他这个比牛尾班组长还小的鸡头厂长就不一样了,打起鸣来也蛮威风。可以对工人发号施令,可以在社会上呼风唤雨。这是他当工人和当汽车司机的时候所没有体会到的。当厂长的感觉很好。当然,也不是时时处处都好。工人不用操的心,他得操,工人不用管的事,他得管。首先,他得让全厂百十来号工人有饭吃。百十来号人,赶上陆军一个连了。

    过去有句民谣:连长连长,半个皇上。现在他这半个皇上不能光抖皇上的威风,还得考虑臣民的生计。

    修汽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个很被动的行当。有人来修车,你才有饭吃。现在修理厂遍地都是,客户来修车,很多是情份上的事。于梦雷当厂长时,因为他人际关系好,来修车的人多,而且大都能一次把钱交了,当时这个厂的产值是100多万。李汉文接过厂子以后,有些人就不来了。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有几个朋友,和你交情浅,为什么要把钱给你挣?有的人知道李汉文没当过厂长,行不行还不摸底,另外厂里也有人和他过不去。头三个月,厂子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为了节省开支,厂里的车都停了,就留下一台大头车,李汉文自己开着到处跑,找客户。

    于梦雷鼓励他说:汉文,没事,继续干,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李汉文说:我想扩大修进口车的业务,我觉得修进口车挣钱。此前这个厂只能修国产车。

    于梦雷说:干就是了。

    可是他们都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当时厂里的职工素质还达不到修进口车的要求。小孩长得快了会缺钙,李汉文那时就缺技术这个

    李汉文每天都到客户单位去点头哈腰,请求他们的支持。并声明,如果修坏了修理厂全部包赔。但人家还是半信半疑。

    一天,有人来修一个丰田面包车,全厂上下都很兴奋。按照市面上的行情,优惠一点也要收一万元。一下就挣了一万元,李汉文和厂里的职工都高兴的了不得。一万元,对他来说是个不小的数字,可以给工人发一个月的工资了。

    可是,万万没有想到,修好以后试车的时候,这个车刚刚开出厂门没走多远,开不动了。一检查,原来把后牙包(齿轮)烧了。工人忘了给人家加齿轮油--也不是忘了,根本就没找到人家那油眼儿!

    一个后牙包7000元,还买不着。眼看着挣到手的钱,没了。李汉文难过得想哭。全厂工人都来了,大眼瞪小眼,最后一齐看着他。

    就在这时,于梦雷给李汉文打来电话,说他有个朋友要来修车。李汉文嘴上应着,心里却不大痛快。他知道这种活儿都有人情在里面,只能收个零件的成本费,是没什么钱可赚的。

    不大工夫,叶灵儿就把车开来了,是个天津大发小面包。右前脸不知撞到了什么地方,大灯坏了,右边车身划了很大一道子,车门也坏了。叶灵儿对李汉文,说:麻烦李厂长给彻底收拾一下,该换的件就换,现在这个灰颜色不好看,喷个紫红色吧。

    李汉文一看是外地车牌,就说:叶小姐不是本地人?

    叶灵儿无心回答这类问题,便支吾道:哦,我和于厂长是老朋友,找他办点事。

(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0]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