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喜结连理 《潜艇壮士胡虎》(2)

胡虎不假思索地说:“那就办婚礼,就这个周末,还有四五天呢!来得及。”

岳父征求女儿的意见,女儿当然是急切地想跟胡虎走的,岳父没辙了,只能对胡虎说:“你回家征求你父母的意见再说吧!”

回到熊口镇,胡虎征求父亲意见时,父亲则建议:“你俩先去部队,等春节休假回来办婚礼。这次只有几天时间,办婚礼,实在太仓促,来不及。”

以前父亲说过,胡虎是家里最有出息的儿子,一定要把婚礼办得风风光光的。

最终的结果是,双方父母谁也没拗不过他们,简单的婚礼在那个周末如期举行了。胡虎和徐征知道,双方父母的应允,那都是缘于对他们深深的爱。

没有婚房,没有婚纱,也没有喜被,甚至都没有洞房花烛夜。胡虎的几个战友和同学得到消息,都前来祝贺,当晚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一直聊天到天明。第二天,徐征和胡虎一起回了一趟娘家,即是回门又是道别,因为第三天他们就启程登上了北去的列车。

武汉-—青岛-—烟台-—大连――旅顺-—潜艇支队,火车转轮船,轮船转汽车,汽车再转轮渡,一路颠簸两天,终于到达目的地。

来到山沟沟里两排低矮的平房前,胡虎对徐征说:“以后这就是我们的家了。”

两个战友(其中一个是在361潜艇事件中牺牲的卢继发)为他们收拾了一个简单的住处:一间不足十平米的家属临时来队公寓房,一张大床,一个三屉桌,一把木椅。床上放了两条军被,桌上有一个新买的多星锅(可做饭菜),这便是他们全部的家当,他们的窝,他们的起点。战友在灯上缠了彩色的拉花,为这个小房间增添了些许温馨。

徐征在一篇文章回忆中写道:

 

那天晚上,屋外飘起了雪花,生长于南方的我,是没有在10月见过雪的。海岛上北风像狼嚎般恐怖,躺在床上能听到海浪拍打海岸的声音,而我,那晚却睡得特别踏实。

是的,很踏实——

在流行“哭嫁”的南方,出门子离开娘家那天,我却没有掉一滴眼泪,因为我嫁的是他,心里踏实;

没有豪华的婚礼,我没觉得委屈,因为嫁的是他,心里踏实;

提着几件换洗衣服,就跟随他来到陌生而偏僻的军营,我没有觉得恐惧,因为我嫁的是他,心里踏实。

 

本网站近期连载李忠效主编
【纪念文集】
艇壮士胡虎》

七、喜结连理  《潜艇壮士胡虎》

 

作者简介
 

李忠效,笔名:钟笑。原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1955年11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2016年6月退休。历任潜艇轮机兵、轮机班长、轮机军士长、宣传干事、创作员、潜艇副政委、创作室主任等职。197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8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要著作有:长篇纪实文学《我在美国当律师》、《我在加拿大当律师》、《联合国的中国女外交官》、《丹心素裹--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长篇小说《酒浴》、《翼上家园》、《从海底出击》,作品集《升起潜望镜》、《蓝色的飞旋》、《核潜艇艇长》等20余部,并有电影《恐怖的夜》(编剧),电视连续剧《海天之恋》(编剧)、文献纪录片《刘华清》(总撰稿)等影视作品多部。

 

 

(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0]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