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迷乱的回波(二) 《升起潜望镜》(2)

本来他是想在实习期间太平度日,不与任何人产生冲突与摩擦,以求实习期满能顺利“过关”。不曾想,在党小组讨论发展问题时,还是与顾西双发生了争执,并且遭到顾西双的抢白。

部门里有个雷达兵,智商较低,但是很能干活,真可谓“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人称革命老黄牛。支部认为,该同志已经具备了党员的条件。小组讨论时,没有人表示异议,马上就要通过了。就在这时,也不知唐兴龙的哪根神经起了作用,他毅然跳出来投了反对票。他说:“我上舰时间不长,对此人不十分了解。但是有一件事可以看出这个同志缺乏是非观念,不敢坚持原则。上礼拜部门里两个战士打架,都动了手。后来两人都说是对方先动手的。据说当时只有他在场,把他叫来作证,他却吞吞吐吐,说他什么也没看见。我认为,若用党员的标准来衡量,还有些差距。就目前的状况看,他只是个能干活又听话的好兵而已。这种好兵是容易当的,任何一个文化低、智能差的人都可以做到……”

“不管怎么说,”顾西双有些不耐烦地打断他的话,“人家还是脚踏实地干了工作的。干总比不干强,比那些虽然文化高,智能好,但不安心工作,一天到晚总想溜的人更强!"

唐兴龙顿时傻了,也哑了。他觉得部门长的话就是针对他说的。奇怪,他怎么知道我心中的秘密呢?莫非是偷看了我的信,或者是哪个要好的同学泄露了“天机”?再一想,我今天不是自找没趣么?管那么多闲事干什么!自己什么德性,还一本正经说别人!真是莫名其妙。刚才哪来的那么一阵子热情?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入?

过后,他总觉得自己做了亏心事、又被人看破,见了谁都淡巴巴的,心里发虚,脸上没光。每天的光景过得没滋没味,比白开水还白开水。

不几天,舰上又出了一件让码头上所有的学生官都丢脸的事;那位声称要“为海军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范天云不声不响开了小差。临走留下一张纸条,声称再也不回这个倒楣的地方来了。这种人部队也不稀罕要,退回给了学校。这件事在码头上引起一场轩然大波,那些本来瞧不起学生官的人更加瞧不起他们,什么难听的话都有。唐兴龙听了像发疟疾,身上一阵冷一阵热。他觉得范天云的逃跑是他们所有学生官的奇耻大辱,叫他们没脸见人。

由范天云的开小差,他联想到自己。实际上,自己不是也一直在筹划逃离这里么?堂而皇之的“逃”与他的公开的逃,性质上有什么不同?

庄丽又来信问他向回转的事。他不知该怎么办。他的心像一口枯井。那盘磁带也有日子没听了。

 

 

唐兴龙做梦也没想到,他的一个极为平常的发现,竟然受到舰长的赏识,而且成了舰长的红人。但他并没感到高兴,反而感到有些悲哀。

海军是个现代化程度比较高的军种,人的现代意识也应该很强才对。而实际上,在许多方面跟不上。舰上本来装有多种自动控制系统,但是由于某些设备不太过关,认为不保险,便被统统弃于一旁。连操炮还要人工手摇,五分钟便累得水兵满头大汗。舰上的炮瞄指挥系统就因为炮瞄雷达与指挥仪联锁装置出过毛病,舰长信不过它,每次火炮实弹射击,都是由测距手用光学测距仪进行观测。舰长说这样把握性大。结果那天出海打靶,遇上大雾,光学测距仪失去作用,难以判断弹着点的偏差,舰长急得直挠头。唐兴龙坐在荧光屏前,偶然发现炮弹落水溅起的水柱在荧光屏上有回波,便对顾西双说,用雷达测弹着点准确速度快,受海情影响小,不是可以帮助枪炮部门解决一个难题么?

舰长对这个想法非常重视,立即召集雷达、枪炮两个部门进行商讨,制定了详细的协同措施。一试,真成。支队考试时,竟得了一个优秀!这在舰史上还是头一回。

从此,舰长政委大会小会必提唐兴龙大名,把他誉为学生官的楷模,号召大家向他学习。舰长越是抬他,他越是难受,越是悲哀:都什么年月了,才知道使用雷达瞄准,又是那样原始的方法,有什么好嘘的!

尽管如此,他还是觉得这件滑稽而并不可笑的事为他那平庸乏味的生活增添了某种色彩。苍凉蛮荒的戈壁,纵有一棵芨芨草,一条小蜥蜴,也会给他带来一点绿意,几许生机。为了打发那无所事事的时光,他真的开始用心研究那被遗弃已久的枪瞄指挥仪了。

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请教了许多技师和业务长,他发现指挥仪的输出电路不太科学,就找了顾西双和李正良,想邀他们一起对输出电路进行一番改革。可顾西双对此不感兴趣,认为那是异想天开。

唐兴龙不服气。别人越是说不行的事他越想试试。三个多月后,一条合理的电路设计出来了。经科研和生产单位鉴定,可以装机使用。一试,满灵,为舰上解决了大问题。舰长亲自给他和李正良颁发了三等功勋章。一时间,唐兴龙成了支队的一颗明星,成了舰长和政季的骄傲。

庄丽来信发脾气,问他为什么不及时给她回信。这时他才恍惚记起,有一封写好的信可能忘了寄。他连忙写信向她道歉,说他如何如何忙,并报告了他的好消息。

――我真高兴。高兴的不仅仅是得到了荣誉,还因为我在这块“漂在海浪上的国土”上找到了自己……(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0]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