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篇 沉默的汪洋 下篇 (二) 《升起潜望镜》(5)

“我总觉得这是个事故,应该以总结经验教训为主……”

“经验教训当然要总结,但是也不能因为是事故就把英雄人物给淹没了。雷锋、王杰、欧阳海,哪个不是事故中死的?关键是要加强宣传。”

“方晨不能和他们比……”

“怎么不能比?他们也不是一点没有缺点,方晨的优点好好挖一挖,没准儿可以成为很有影响的大典型呢。副参谋长,这件事决不能当一般的事故处理。方晨能不能宣传出去,第一步就看我们几个人的态度了。我们应该争取这个主动。要不然……”

要不然什么?范豫刚没说,彭一鸣猜得出来。要不然就被动。被动的结果就是他们都要在这件事上栽跟头。彭一鸣不得不承认,范豫刚虽然年轻,脑袋可不一般。

“是啊,这对你们是很重要的。对我嘛……”彭一鸣长出了一口气。本来他也是胸怀大志之人,自从调到新单位以后,意外的遭遇使他心灰意冷。既然范豫刚把话说到这种程度,他也不想装什么圣人,倒真想借机好好发几句牢骚。

“副参谋长别这么说。副参谋长就要高升,大家都在议论你就要去掉‘副’字了。”

彭一鸣苦笑一声,“别说笑话了,轮到谁也轮不上我呀。咱是外来户。”

“什么外来户不外来户,首长们对你印象不错。这可不是笑话。”

首长们印象不错?这句话着实让彭一鸣心中一喜。范豫刚不是那种信口开河的人,说不定真有这么一回事。“首长们”可能夸张了点,某一个首长对我印象不错是可能的。上次为考核成绩尽管背地骂娘,但在明面上还是力排众议办成了。

“听说方晨出艇前写的遗书交给你了?”彭一鸣故意岔开了话题。

“哦,不是什么遗书,是对他个人问题发的几句牢骚,我看过之后就扔了。”

于是他们又扯起了别的事情。

几天后一个风平浪静的夜晚,潜艇浮出水面,将方晨的遗体进行了水葬。因条件所限,艇上连一张哀乐唱片都没有,也未能举行隆重的仪式。艇政委在扩音器前念完简短的悼词,便将遗体沉入了海底。

在潜艇下潜之前,舰桥上只剩下范豫刚一个人的时候,他从裤兜里掏出一个东西抛入海中。那是方晨留给他的那个装着纸包和纸片的塑料袋,现在里面又比原来多了一个大螺帽。塑料袋落水时几乎没出什么声音,只在水面上溅起一朵小小的水花。塑料袋不见了。水面还象先前一样平静,滞重的大洋难以荡起波纹。

也许在多少多少万年以后,这里的海底变成了陆地,那时的人们会从一个山谷里或者平地上发现一具人体骨骼化石和一个锈成泥粉但仍保持原来样子的螺帽,并从这两件古物上演绎出美妙的故事来。这故事还能保持原来的样子吗?

潜艇又潜入水中,辽阔的大洋没有风,也没有浪,平平静静,默默无语,象是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

 

1987年春于北京

 

本公众号近期连载李忠效的

【小说集】

《升起潜望镜》

第十七篇 沉默的汪洋 下篇 (二) 《升起潜望镜》

作者简介

李忠效,笔名:钟笑。原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1955年11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2016年6月退休。历任潜艇轮机兵、轮机班长、轮机军士长、宣传干事、创作员、潜艇副政委、创作室主任等职。197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8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要著作有:长篇纪实文学《我在美国当律师》、《我在加拿大当律师》、《联合国的中国女外交官》、《丹心素裹--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长篇小说《酒浴》、《翼上家园》、《从海底出击》,作品集《升起潜望镜》、《蓝色的飞旋》、《核潜艇艇长》等20余部,并有电影《恐怖的夜》(编剧),电视连续剧《海天之恋》(编剧)、文献纪录片《刘华清》(总撰稿)等影视作品多部。(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0]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