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战斗警报 《从海底出击》(3)
在此起彼伏的鼾声里,有一个人是清醒的,他就是李正文。
李正文此时有些兴奋,兴奋让他睡不着觉,兴奋的原因是他三次警报都跑了第一,受到连长的表扬。
李正文是新兵连年龄最小的新兵,但是表现十分突出,无论是跑警报,还是出队列操,他都是最出色的。别人踢正步半天不得要领,他一学就会。虽然他从小在农村的姥姥家长大,但是姥姥家对面不远处就是一座军营,这座军营还是他爸爸所在的部队从朝鲜战场回来以后建立的。军营与村庄之间隔着一个小山岗,山岗上就是部队的训练场,直线距离不足一公里。这个训练场很大,既是操场,又是靶场,李正文经常跑去看部队练习队列和瞄靶。
上初中以后,学校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学生要学工、学农、学军,学校曾经组织过军训,那时李正文就学会了走队列的基本要领。叶嘉栋也学过,可是没有李正文用心,李正文甚至还向军训班长请教过紧急集合的有关顺序,先穿什么,后穿什么。当兵以后,这些知识都派上了用场。每天睡觉之前,他都要在脑子里面过一遍“电影”,紧急集合的哨子一响,他闭着眼睛就能完成全部动作。
另外,他还知道,每逢节假日,部队的战备观念就特别强,1970年元旦,是他参军后的第一个节日,部队少不了会大做文章,果不其然,一个晚上就跑了三次战斗警报。
新兵连跑警报是把部队集合起来,背着背包绕着码头跑一圈儿,艇员们跑警报就不一样了,是要跑到艇上搞备航备潜,他们不用打背包,只需穿好衣服,带上出海用品即可。有的潜艇还会真的开出港去,执行战备任务。节日期间,虽然国内地老百姓看不到战火的硝烟,边防和海防还是充满了战斗气氛的。
李正文睡不着觉的原因很多,除了三次警报跑第一,受到连长的表扬,还有就是他白天收到了一份珍贵的“新年礼物”――浦丹梅的来信。
李正文是新兵连写信最少的人之一。有的新兵入伍第一周就写了100多封信。李正文感到奇怪,不知人家怎么会有那么多朋友和同学。就是同学,也不用每人写一封啊!给全班同学写一封就行了。李正文不信他能对每一个同学说出完全不同的话来。尽管不用花钱买邮票,信封信纸还是要买的,还有就是那要花多少工夫啊!
第一周,李正文只写了三封信,两封是写给家里的,一封是写给浦丹梅的。第一封是告诉家里到部队了,第二封是告诉家里发领章帽徽了,并顺便告诉爸爸妈妈,发津贴费了。
第一个月的津贴费是6元钱,这是他平生第一次自己“挣钱”。他留下1元做零花钱,5元存到了码头上的银行储蓄所里。他有了平生第一张存折。部队吃的穿的都是公家发的,自己只需要买个牙膏、牙刷、肥皂什么的,牙膏两三毛钱,牙刷两三毛钱,肥皂也是两三毛钱,买这些东西,1元钱足够了。
到新兵连一星期之后,别人已经开始陆陆续续收到家信,李正文有些着急,每天都在盼望家信。几天前,李正文收到了第一封家信。是妈妈写来的。妈妈告诉他,家里一切都好,从他离开家,姥姥就开始念叨,不知道他是否适应部队的生活,饭吃不吃得惯,睡觉会不会掉到地上,现在收到他的信了,姥姥心里踏实多了。
李正文马上给家里回信,讲述新的部队感受,并把照片寄回家。信刚寄走,他又开始盼信,看见别人每天有信来,很是羡慕。李显武的对象来信了,高兴得他手舞足蹈。李正文忽然意识到,自己盼信盼得望眼欲穿,实际上是在盼浦丹梅的回信。
一个16岁的少年,还不知道男女之间会有什么样的故事,他只是朦朦胧胧地从心底升起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这种情愫在胸中蔓延,感觉很美好。
李正文还注意到,叶嘉栋似乎也在盼信,莫不是也在盼浦丹梅的信?如果浦丹梅也收到了他的信,会给他回信么?会给我回信么?如果她两个人都不回信,或者是两个人都回信,或者只给他回信……一想到这一层,心里就有一种失落。
(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踩一下[0]

顶一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