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英雄情结 《从海底出击》(4)
晚饭食堂特地做了面条,是为那些晕船的新兵准备的,晕船呕吐,胃里面是空的,吃面条好消化,不伤胃。
李正文晚饭没敢多吃,吃完饭也没敢多运动。靠在床头看了一会儿《内燃机构造》,这时他才知道,03型潜艇的内燃机是仿造苏联的37д型内燃机,中国型号为6-390。6是指汽缸的数量,390是指汽缸的直径。也就是每个汽缸的直径为390毫米,可以钻进去一个比较瘦小的成年人。这样大的6个汽缸,工作起来怎么能不响呢?最大马力是2000匹啊!
晕船的体力消耗很大,李正文感到特别困,一到就寝时间,躺下就睡着了。这一觉睡得特别香,一向非常爱做梦的他,几乎没做梦,一觉睡到天亮。第二天早晨起来,耳朵的听力恢复了一些,但是还有些嗡嗡声。他忍不住问班长殷玉水:“班长,你耳朵响不响?”
“不响。”
“开始的时候响不响?”
“响。过一段时间就好了。”
“为什么?我耳朵到现在还响?”
“你的耳膜太薄了,震一震就好了!”
李正文还是不理解,追问道:“班长,我看见机舱里有耳麦,你们为什么都不用?”
“戴耳麦,是不震耳朵,但是戴上它,机器出现杂音,也不容易听到。”
李正文恍然大悟。接着又问:“那,要它干什么?既然不用,为什么还要挂在舱室里?”
“双车前进4的时候,机器实在太响了,还是要戴的。”
原来是这样!李正文心里有底了。
方国庆“泡病号”没有起床,说是头疼。班长殷玉水叫来艇上的医生给他试体温,医生用手摸了摸他的额头,微笑道:“没事,不发烧。晕船后遗症。”
李正文看到,班长和军士长互相看了一眼,两人的脸上露出一种鄙夷的表情。干海军,怕晕船的人最被人看不起了。
接下来的几天是专业学习。自从潜士校停课以后,所有新兵都是边干边学。有的专业,实际操作并不复杂,复杂的是了解其工作原理,及时发现问题,迅速排除故障。就好比开汽车,学驾驶很容易,学修理很难,是同一个道理。
李正文他们这批新兵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他们前面的1968年入伍和1969年初入伍的老兵也没经过潜士校的系统培训,而经过潜士校培训的1964年和1965年老兵已经所剩无几,理论学习的辅导将是一大难题。
专业学习的同时,机电部门的新兵开始被“带更”。潜艇靠码头时,艇上要留“艇内更”,主要由机电部门的轮机、电工、舰务三个班负责,三个专业的军士长担任“艇值日”,三个班的班长以下水兵担任“艇内更”,鱼电班参加电工班值更。轮流时间顺序是这样的:晚上20点至24点是舰务更,0点至3点是轮机更,3点至7点是电工更,7点至12点是舰务更,12点至16点是轮机更,16点至20点是电工更。依次往复循环。
艇内更的职责是每半小时检查一次舱室,主要检查方式是看、听、闻。看看舱底有没有水,看看舱室有没有烟雾;听听舱室有没有异常的声音;闻闻舱室有没有异味儿,特别是橡皮、电木烧焦的气味儿。潜艇靠码头,主要防止进水和起火。
每次检查完毕,要在《航泊日志》上填写舱室情况,如“检查舱室情况正常”等。
一般情况下,新兵要由老兵带三个月,熟悉值更职责,知道如何处理紧急情况,比如“损害管制”(简称“损管”)等等。经过考试,符合要求,方可独立值更。(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踩一下[0]

顶一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