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灵山锚地 《从海底出击》(4)
李正文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回到了家乡,在村口看见了浦丹梅,她正在和一群人围在一起看什么热闹,他走近一看,是两只狗正屁股对着屁股无法脱身,被一个小男孩用棍子打得“嗷嗷”叫。浦丹梅看见李正文,显得很难为情,脸儿“腾”地就红了。李正文忽然觉得那个小男孩很可恶,大喝一声:“干什么!”
忽然,他被自己喊醒了,看见灯是亮的,王兴国正在用惊奇的目光看着他,问道:“你是不是做梦了?”
李正文不好意思地说:“哦。到点了么?”
王兴国眯着小眼睛说:“开始我还以为你是说我呢!一看你的神态不对,就知道你是在做梦。起来吧!”说完就走了。
李正文迅速起来接更。检查完舱室,开始给浦丹梅写信。从0点到3点,三个小时的时间,每次李正文都会充分利用,主要是用来写信。夜深人静,非常适合写信。他给浦丹梅的信大都是在夜里值更的时候写就的。
他给浦丹梅的信并不是来一封回一封,而是有工夫了就写。“来往的信件在路上碰头,写信等信成为盘踞心窝的两件大事。”这是中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话,李正文很喜欢。他是从《叶圣陶文集》上看来的。因为廉仲方艇长不让他看《西游记》,老版的《三国演义》又看不懂,他就找那个老兵借能看得懂的书,于是就借来了《叶圣陶文集》。
叶圣陶没上过大学,却被大学请去教书;他的夫人胡墨林女士是别人介绍认识的,属于“先结婚,后恋爱”,双方的感情很好。上面的那段话就是叶圣陶谈他们之间的感情时说的。
李正文很佩服叶圣陶,也很欣赏他的那句话。他觉得很形象,很生动,就像是对他和浦丹梅说的。
李正文想浦丹梅的时候,常常是热情奔放,很多热烈的字眼儿会在脑海里闪现,但是写到纸上,他显得很节制,生怕让对方产生反感。所以,字里行间总是充满了隐晦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语句,对方也是如此,那种小心翼翼的试探性的交流,所达到的心领神会、欲言还羞的效果,往往也是很美妙的,就像杜甫的那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李正文的回信,故意回避了燕抒琴,回避了小潜艇,就像那些事情从来没有发生过。他说,码头上的法国梧桐开始发芽了,春天来了,这是身在异乡的他的第一个春天。码头边的蒲公英开花了,那金黄色的花儿虽然和家乡的蒲公英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开在潜艇的码头边上,就有了感觉上的差异。春天让人激动,春天让人振奋,春天让人浮想联翩……
平时半夜值更,总是非常困倦,三个小时显得非常漫长,这一次,李正文却觉得时间过得很快,按规定半小时检查一次舱室,结果刚检查了两次舱室,三个小时就过去了。李正文写完信,像是了却了一件心事,浑身轻松,交更以后,很快就沉入梦乡。
他本来准备第二天将信发出,五一节就能到。结果第二天早晨全码头跑警报,说是近海发现敌情,127艇紧急出航,五一节期间,在灵山锚地战备值班。灵山锚地,在灵山岛的西侧,舰艇部队在那里值班,便于紧急出动,进入战斗状态的时间会短一些。李正文怀揣那封没有发出的信,心想:五一节之前,浦丹梅是看不到这封信了。
即便是战备值班,廉仲方艇长也是不会让大家闲着的。白天安排训练,晚上抛锚充电,轮机班和电工班格外繁忙。李正文还是第一次参加海上锚泊战备值班,很想看看锚地是什么样子。利用休更的间隙,他到舰桥上去看光景。这时夜幕已经降临――严格地说,海上的夜幕不是从天上降下来了,而是从海面升上去的。因为海的颜色比天空的颜色要暗,海面已经黑透了,天空还有闪闪的星光。
李正文发现,海上的天空要比陆地的天空更晴朗,看到的星星也更多。夜色中可以看见灵山岛的黑色轮廓,岛上有密集的灯光,说明岛上的居民很多。一问老兵才知道,灵山岛上面有一个人民公社呢!据说岛上还有汽车。他问老兵大陆在哪里,老兵指着潜艇的左舷说:在那边。但是距离太远,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见。
锚泊期间,机电部门还要值艇内更,一四、二三部门则要在舰桥上值锚泊更。李正文因为当天早晨刚刚交更,晚上充完电就没事了,一觉睡到天明。早晨起来后,爬上舰桥上完厕所,向左舷探出头,想看看能不能望见大陆,结果一探头,把他吓了一跳,大陆居然就在眼前!再一看,不对,他看见的不是大陆,是灵山岛!(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踩一下[0]

顶一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