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灵山锚地 《从海底出击》(5)

奇怪,昨天灵山岛是在右舷的,怎么突然跑到左舷来了?

舰桥上人很多,李正文懵懵懂懂,不好意思问别人,怕被人笑话,就悄悄问正在舰桥上担任值更官的程仁智:“部门长,昨天晚上灵山岛还在右舷,今天怎么跑到左舷了?”

程仁智笑笑说:“流向变了。”

李正文恍然大悟。大海的潮汐,导致海流方向的变化,昨天晚上的流向是由北朝南,今天早晨是由南朝北。潜艇只有艏锚,没有艉锚,潜艇只能以锚为中心顺流漂移。

李正文听说,海上的日出很漂亮,但是因为有灵山岛挡在东边,无法看到旭日东升的壮丽景观,只能看见灵山岛那边云蒸霞蔚,却看不见太阳的真面目,等到太阳跃上灵山岛的山头,已经与平时看到的太阳没什么两样了。

敌情没有出现,白天仍然是按部就班的训练。晚上抛锚的时候,距离灵山岛的距离比较近,一阵海风吹来,隐约可以听见电影音乐的声音,有人拿望远镜朝岛上一看,居然发现岛上的露天广场正在放映电影《南征北战》!

《南征北战》是一部老片子,在那个年代,大部分电影被冠以“大毒草”等各种罪名打入冷宫,只剩下几部“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和几部老电影,如《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被人们称为“老三战”。学习毛主席著作有“老三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看电影有“老三战”,再就是纪录片《新闻简报》。当时还有一些朝鲜、越南、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电影,根据这些国家电影的特点,民间流传的顺口溜形象生动地概括为:中国电影“新闻简报”,朝鲜电影“哭哭笑笑”,越南电影“飞机大炮”,阿尔巴尼亚电影“搂搂抱抱”。

李正文是个电影迷,从小就喜欢看电影。因为姥姥家对面是军营,那里每周都要放一场电影,所以他在“文化大革命”之前,看过的电影非常多。《南征北战》是1952年拍摄的,他从当兵前就开始看,当兵以后继续看,一共看过多少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能记清的是电影的情节和台词。

尽管《南征北战》的台词大家都能背下来了,但在望远镜里面看电影,却是一件新鲜事儿,因此大家争先恐后地抢夺望远镜,都想一睹为快。这时大家看的已经不是电影,而是稀奇。

锚泊的第七天,潜艇接到上级的命令,解除战备值班任务,返航。李正文第一次在海上生活这么长时间,感慨颇多。因为淡水紧张,一次也没有洗脸,更没有洗脚。他穿了一双部队发的线袜子,袜子很厚,还是尼龙底,穿在脚上不透气,李正文从出海那天到返航,从没脱下来过。返航的时候,他感觉两只脚的脚丫子之间有点痒,还有点疼,把袜子脱下来一看,脚丫子已经沤烂了,脚趾之间的污垢结成了痂,用手一扯,竟然像蒜皮一样,一张张撕了下来,露出鲜红的嫩肉。那些垢痂自然臭不可闻。

潜艇里面的空气是非常污浊的,其中就包含了这种臭脚丫子味儿。

出海之前,码头上的法国梧桐才刚刚发出嫩芽,返航归来,前后也就一周的时间,树冠已经变绿了。春天,在潜艇潜航的时候悄然来临;春天,在水兵警惕的眼睛里忽然变得美丽。

 

本网站近期连载李忠效的

【长篇小说】《从海底出击》

第十一章  灵山锚地  《从海底出击》

作者简介

李忠效,笔名:钟笑。原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195511月出生,196912月入伍,20166月退休。历任潜艇轮机兵、轮机班长、轮机军士长、宣传干事、创作员、潜艇副政委、创作室主任等职。197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8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要著作有:长篇纪实文学《我在美国当律师》、《我在加拿大当律师》、《联合国的中国女外交官》、《丹心素裹--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长篇小说《酒浴》、《翼上家园》、《从海底出击》,作品集《升起潜望镜》、《蓝色的飞旋》、《核潜艇艇长》等20余部,并有电影《恐怖的夜》(编剧),电视连续剧《海天之恋》(编剧)、文献纪录片《刘华清》(总撰稿)等影视作品多部。(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0]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