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秘密远航 《从海底出击》(5)

药板的外观像石棉瓦,很硬,很粗糙。吸收二氧化碳以后,会变湿变软。据说使那些用过的药板刷厕所,去污效果非常好。

按照规定,潜艇下潜两小时以后可以使用再生药板。李正文是第一次参加远航,也是第一次使用再生药板,所以他比其他老兵更有新鲜感,还没等王峻岭发话,他就早早地把固定在主机后部的再生装置和装再生药板的铁皮箱都拿出来了。时间一到,3舱发出指令:“各舱开始使用再生药板。”李正文马上拿专用工具打开铁皮密封箱,戴上胶皮手套,把再生药板放入再生装置。

不一会儿,再生药板开始发挥作用――再生装置的温度渐渐升高――再生药板在吸收二氧化碳的同时,会产生化学反应,这种化学反应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发热。再生装置的最高温度可以达到四五十度。等于是舱室里又增加了一个小火炉。

潜艇远航期间,业余文化生活非常匮乏,看不到报纸,听不到广播,整整一个月,几乎与外界隔绝联系。每天只能在天黑以后,利用内燃机给蓄电池充电的机会,报务室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录下来,等到第二天潜艇在水下电机航行的时候再播放给大家听。这种“录音新闻”往往要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不充电了,有敌情了,电波信号不好了,都会失去收听广播的机会。

舱室里面灯光昏暗,一般不适合看文字多的书籍,多少年来形成的习惯,每次潜艇远航前,支队政治部文化科会想方设法帮助购买大量的小人书。“文革”期间很多小人书被当作“毒草”禁止出版,他们会千方百计到各图书馆去借。127潜艇远航时,居然带来了几百册小人书。

李正文也看小人书,不过他不是什么小人书都看,只看他喜欢的,如果没有他喜欢的小人书,他会看一本别人都不喜欢看的恩格斯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据介绍,在本书中,恩格斯研究了史前各阶段文化与家庭的起源、演变和发展的关系,着重论述了人类史前各阶段文化的特征、早期的婚姻和从原始状态中发展出来的几种家庭形式,指出一夫一妻制家庭的产生和最后胜利乃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之一。恩格斯根据大量史料,阐述了原始社会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原始社会解体的过程和私有制、阶级的产生,揭示了国家的起源、阶级本质及发展和消亡的规律。恩格斯指出,国家和阶级、私有制一样,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上产生的。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政治统治的工具,是凌驾于社会之上而且日益与社会脱离的特殊公共权力,其作用是协调各阶级的矛盾。国家随阶级的产生而产生,也必将随阶级的消亡而消亡。本书是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国家的重要成果,它科学地阐明了家庭、私有制、阶级的起源与国家产生的关系,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

李正文看此书,没有任何特殊的原因,只因为他在出航前没有看完,他想在远航期间看完它。只是他的这个举动引起了政委和副政委等多人的注意。他们私下议论,觉得李正文这个小家伙有点“与众不同”。

李正文确实“与众不同”,这种不同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他经常会以各种方式给大家制造惊喜。

一天,李正文看到厨房门口的菜筐里有一个萝卜长出了嫩芽,就对厨师说:你把这个萝卜头切大一点,我要把它养起来。厨师把菜刀递给他:你自己切吧。李正文把萝卜头切下来有一寸长,然后找来一个罐头盒,装进半盒水,将萝卜头放进去。有人问他干什么,他说:玩儿。在很多人眼里,他年纪还小,正是贪玩儿的时候,也就没在意。他把罐头盒藏在机舱后部的一个角落里,工作一忙,竟忘记了。过了几天,他忽然想起来,拿出罐头盒一看,把他自己都惊呆了!才几天工夫,那芽子长成了一簇晶莹剔透的萝卜缨,中间还开了几朵金黄色的小花!因为潜艇里没有阳光,萝卜缨不是绿色的,是嫩嫩的白色,看上去如羊脂玉雕成的一般。

李正文把他的杰作拿给大家看,赢得一片喝彩声。

军士长王峻岭说:“这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品,应该进行全艇巡展!”

正好这时孙学礼政委来到机舱,也很惊喜,便亲自把它拿到各舱巡展了一番。这个萝卜花成了远航中的一道风景。

这次远航,由于受任务性质所限,行动是保密的,潜艇在水下航行的时间比较多,一般很少到海面上来。

(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0]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