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水下晚会 《从海底出击》(4)

水下的世界并不平静,各种各样的鱼叫声,比鸟叫还好听,就像是忽然走进了鸟语花香的山谷。鱼电班长薛少华小声告诉叶嘉栋,那最尖最细的叫声是鲨鱼发出的,如画眉鸟一般好听;那又粗又顸的如同老头打呼噜的声音是龙虾发出的……

过不了多长时间,艇长就会下令将潜艇移动一下,原因是担心潜艇陷入海底太深无法上浮。叶嘉栋从班长薛少华处了解到,潜艇潜坐海底,虽然是最好的待机和藏身方式,但必须选择沙质海底,一旦遇到淤泥海底,潜艇就会被紧紧吸在海底永远不能上浮。最好是潜坐液体海底,那样行动就比较自如了。

“什么是液体海底?”叶嘉栋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名词。

薛少华告诉他,液体海底也叫密度跃层,是一种海水密度比较高的水域。海水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海水所包含的质量。海水密度一般在1.02-1.07之间,它取决于温度、盐度和压力(或深度)。在低温、高盐和深水压力大的情况下,海水密度大。例如,在大西洋深层冷水中,海水密度就大。而在高温、低盐的表层水域,如赤道表层海水密度就小。

  一般情况下,由赤道向两极,温度逐渐变低,密度则逐渐变大。到了两极海域,由于水温低,海水结冰,剩下的海水盐分高,所以密度更大。因此,北冰洋附近海域海水密度都很高。

海水的密度随着深度增加而变大。大约从1500米的深度开始,密度随深度的变化越来越小,再深下去,密度几乎不再变化了。可是,有时候由于水温或盐度分布反常,海水的密度随深度增加而突然变大,人们把海水密度在沿直方向上突然变大的水层叫密度跃层。密度跃层对潜艇的航行很有意义。科学家们经过多次实验发现,跃层会使声波传播发生折射,当敌人的军舰发射探测潜艇的声波时,会被跃层挡回去,这时潜艇躲在跃层下面就能避开敌人的声纳而不被发现。另外,跃层比较稳定,潜艇可以停坐在上面,既节省燃料,又安安稳稳,还便于潜艇伺机向敌舰发起进攻。于是,人们把密度跃层比作“液体海底”。

海洋深层几乎所有的海水运动都是由海水的密度差异引起的,密度大的下沉,密度小的上升。

通常,海水的密度分布是稳定的。它随着海水深度、温度和盐度的变化而变化。海水温度低、盐度和水深增大,密度变大,反之,则变小。但由于外界干扰,如水文气象条件变化,使某一深度的海水密度变化一反常态,会突然变得特别大。

这些新知识让叶嘉栋听得入了迷。

叶嘉栋内急,要上厕所。厕所就在雷达室的对面,雷达室的门开着,雷达班长提醒他:“小心点!”

叶嘉栋呲牙一笑:“你就放心吧,班长!”

雷达班长曾经告诉他,每次有人上厕所,他们都会有点紧张,因为在潜艇上使用厕所“技术含量”很高,必须按规定程序操作,否则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殃及他们。

潜艇在水下航行,舷外的压力比艇内大,厕所里的粪便不能随时排到舷外,要有一个容器储存起来。储便器就是储存粪便的容器。达到了一定存量以后,再用中压气把储便器里的粪便排到海里去。这样储便器里就有了压力。所以艇员在上完厕所后,必须要先打开储便器上的减压阀,减去压力,才能打开挡板,把粪便排到储便器里。不按此程序使用,(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0]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