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同命相连 《从海底出击》(4)

此时,中苏边界问题谈判一直在进行之中,边界上的硝烟在渐渐飘散,部队的备战气氛在渐渐变淡,日子变得平常起来。

不过,平常的日子,也有不平常的事情发生。当时对于士兵来说,除了恋爱、结婚,最能吸引他们的事情就是入党、提干了。发展新党员一般每个季度讨论一次,由各党小组提出建议,支委会讨论,确定发展对象,然后发放《入党志愿书》,经支部党员大会表决通过后报上级党委批准,即可为正式党员。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曾经有过预备党员的阶段,一年预备期,到期后经支部讨论没有问题,即可转正。也有因为种种原因延长预备期或者取消预备党员的。“文革”期间,预备党员制度一度被取消。

提干,一般情况下为一年两次,上半年一次,下半年一次。当时可以从士兵直接提干,排级干部,行政23级,工资52元人民币。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军队院校全部停课,1967年全军没有招收新兵,部队干部战士出现青黄不接,1968年入伍的士兵提干很快,有的刚当一年兵就入党,刚当两年兵就提干了。

那个年代,年轻人的出路很少,工厂基本不招工,中学毕业除了上山下乡,就是当兵。当上两年兵,即使不能入党、提干,起码复员回家也可以找到工作。另外大家还有一个基本共识:解放军是个大学校,部队是个大熔炉,当兵可以锻炼人。因此年轻人当兵的热情空前高涨。每年招兵几乎不用宣传,报名踊跃,人山人海,体检站里面的年轻人如过江之鲫。

正常的入伍年龄在18至22周岁,这个年龄段的人思想比较成熟,对个人前途也比较重视,几乎每个人当兵的时候都怀着个人目的而来。在127艇上,只有李正文是个例外,他当兵时才16岁。叶嘉栋比李正文大1岁,他总觉得李正文比他老成持重。可他没想到李正文刚满18岁不久,就被发展入党了。

因为叶嘉栋把李正文视为自己的“坐标”,所以对李正文的事情比较关注。有一天,在艇上值更时,军士长王峻岭找李正文谈心,碰巧被叶嘉栋听到了。

“李正文,你为什么不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我一直在向党组织靠拢啊!”

“那你为什么不写入党申请书?”

“我写了,入团以后就写了。”

“那都多长时间了?别人恨不得一个月写一份。”

叶嘉栋没看见李正文是什么表情,自己倒是恍然大悟,所谓“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就是要积极写申请书。他听见李正文当即表示:马上写。第二天,李正文就把申请书交上去了。

让叶嘉栋没想到的是,过了一个星期,王峻岭就把一份《入党志愿书》交给李正文,告诉他,党支部决定吸收他入党,周末党日活动就要开支部党员大会讨论。

李正文有些喜出望外,叶嘉栋则有些嫉妒。入党,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人生大事啊!有的人苦苦争取了一辈子,临终也没能实现这个愿望,而李正文,居然这么快就入党了!

叶嘉栋看见李正文趴在上铺认真填写了《入党志愿书》的样子,暗下决心,一定好好干,争取下一批入党。

叶嘉栋很担心李正文将入党的消息告诉浦丹梅,浦丹梅知道了,肯定会和燕抒琴说,然后燕抒琴就会把这个信息反馈到自己这里来。

叶嘉栋的心理压力很大,这种压力别人可能感觉不到,只有他心里最清楚。比他压力更大的还有王兴国。有一次他听李显武说,王兴国的女朋友非常希望王兴国在部队提干,如果他不能提干,他俩的恋爱关系很可能要“吹”。王兴国觉得,他在部队提干的希望不大,能在退伍之前解决入党问题,就不错了。

男人的很多心理压力来自女人。当一个男人喜欢上一个女人,就非常在乎自己在女人心中的形象。在举国上下大讲“突出政治”的年代,一个男人的政治觉悟和政治上的进步,是一个男人彰显形象的重要元素。男人可以面容不很英俊,身材不很高大,但是政治觉悟不能低,政治面貌不能平庸。叶嘉栋在政治上一直有一种自信心。在他与燕抒琴的关系上,也一直充满了自信。如果没有李正文的存在,他就更自信了。

自从燕抒琴来青岛探望过他,彼此有了身体上的亲密接触,他们的关系便有了“突破性进展”。他给燕抒琴写信时用词更火辣了,燕抒琴的回应也有了明显的变化。(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0]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