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 打捞沉艇 《从海底出击》(4)
“如果你没事,我们一起去看看艇上的那些兄弟吧。”李正文说。
“好吧。”叶嘉栋跟他一起走出病房。
在走廊上,叶嘉栋再次提到闪红霞,李正文马上说:“闭嘴!你再提她,我就要说水韵兰了。”叶嘉栋只好举手投降。
小林的情况很不好,仍然没有脱离危险。安占军等5人情况各有不同,小于最好,小郭和小赵也不错,安占军身体状况要差一些,他在水下时间长达50多小时,受舱室高气压影响,身体处于“潜水饱和”状态,关节疼痛、皮肤红疹等减压病症状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迅速“脱饱”,使肌体恢复正常,是当前国内外医学界正在致力探索的一个难题,治疗过程比较复杂。当时在救生船上,经过医疗小组的专家和医护人员82小时的精心治疗,安占军才脱离了危险,减压病症状渐渐消失了。安占军出了高压舱,立即被转入陆上医院。
小金的病情也比较严重,他凸出的眼睛被压回去了,但是视力下降很多,暂时不能见强光。身体其他器官也在慢慢恢复,要想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已经不可能了。
李正文和叶嘉栋得到消息,经过几天的准备,打捞沉艇的工作已经准备就绪,唐东风和李显武带领他们的部下,把6个大浮桶安装到位,将根据天气预报的情况确定浮艇的时间。
浮艇那天,李正文和叶嘉栋专程赶到J131救生船上,观看浮艇的过程。救生船通过中压气管道同时向6个浮桶里面供气,从上午一直供到下午,浮桶才渐渐浮出水面。正如事先预计的那样,6个浮桶不会同时浮起,必有先后。果不其然,先是右舷后面的浮桶“腾”地浮出水面,又过了几分钟,左舷前面的浮桶“腾”地浮出水面,接着其他浮桶像跳舞一样,左一个、右一个、前一个、后一个,跳跃着浮了出来。如果有活人在里面,经过这样一番折腾,早就被晃到水里淹死了。
沉艇浮上来以后,潜水员下到艇里关闭了2舱与3舱之间的防水门,然后开始用大马力水泵给3舱排水,大约排了一个多小时,开始派人下去打捞尸体。李正文和叶嘉栋在救生船上,离潜艇有几十米远的距离,远远地看见一具具尸体被打捞上来,看不清他们的脸,只能看到体形很胖,把蓝色工作服都撑得紧紧的,显然是长时间被海水浸泡的结果。
现在已经列出了牺牲人员的名单,李正文看到这些尸体,再想想他们活着时的模样,心里很难受。生死之间,就是一口气的事情,从生到死,是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过程。说简单,是因为一口气就解决问题,说复杂,是因为这个过程中要经历很多阶段,童年、少年、青年、壮年、老年;会遇到很多事情,恋爱、结婚、生子、抚养老人;除了繁衍生命,还要传承文化和文明。
有人说:命是爹妈给的,珍惜点;路是自己走的,小心点。
这话不错,人活着的时候,得把这些事情搞明白,也不枉来人世走了一回。
看打捞尸体的时候,叶嘉栋就在李正文身边,两个人谁也不说话,神情凝重。
这次事故一共有9人遇难,潜水员一直忙到天黑才打捞完毕。尸体被送上一条捞雷船运走,其它舱室继续排水,据说一直到下半夜,才把除2舱以外的其它舱室的积水排完。第二天上午,潜水员将6只浮桶解下来,由两条拖船把155潜艇拖进船厂,直接进了船坞。
李正文和叶嘉栋是在打捞完尸体以后离开救生船的。他们的身体没有太大问题,准备办理出院手续,这时传来消息:小林死了。他的各种脏器功能衰竭,现代化的医疗设备也无力回天。对于他的死,没有引起大家的悲伤。一是前面已经为那9个死者悲伤过了,二是大家对他能否活下来早有思想准备,如果他一开始就勇于逃生,也不至于是这个结果。
支队在殡仪馆举行了隆重的告别仪式,李正文和叶嘉栋都没去参加。他们已经身心疲惫,医生建议他们不要去。他们是在大家向牺牲的烈士告别时(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踩一下[0]

顶一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