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拦击导弹(一) 《海天之恋》(2)

对抗演练结束后,赵新竹在师作战指挥室进行讲评:“红军盯上蓝军水下目标,蓝军飞机突然从后面盯上红军,这就是蓝军使用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之战术。蓝军先用水下目标吸引红军,再用飞机从空中进入阵地,攻击红军。此役,蓝胜,红负……”

巴根不服气地对何仪年说:“何副司令,这样不公平,我们团也发现了对方,应该算是打个平手啊!”

何仪年说:“这种突然出现的情况,是比较接近实战的。你们呢,作战思想单一,不如对手狡猾。就凭这个观念,即便蓝军没有偷袭成功,你们也从战法上先输了一招。他们是在用心作战,你们只是靠装备作战。”巴根不吭气了。何仪年接着说,“红军也罢,蓝军也罢,毕竟是自己人,输赢都是自己家里的事,如果在战场上,可就不是简单的输赢问题了。事先安排好的演习,那是表演,严格意义上讲,突发事件才能检验战斗力。”

巴根陷入深思。赵新竹明白何仪年的意思,对何仪年说:“何副司令,是不是再把他们拉出去遛遛?”

何仪年说:“好。”

 

3

 

娄西北正在组织吴超等人进行总结,突然,战斗警报响起来,飞行员们像离弦之箭,飞快地奔向飞机……

这是一次完全没有准备的军事行动。在飞行员进入飞机座舱以后,演练指挥部才向塔台下达任务,塔台再根据任务性质,临时组织出击兵力。吴超和秦兵再次担任第一梯队,首批起飞。

这是一次拚技术实力和反应能力的恶战。空中,作为红军的吴超双机先期发现蓝军目标。蓝军飞机发现自己被红军盯上,慌忙加大油门上升高度,企图摆脱红军。吴超双机紧接着切半径追上去,占据有利位置,马上扣动扳机──机上与航炮连动的摄影枪“咔嚓”就给蓝军飞机照了一张——红军嬴了第一回合……

接着,蓝军双机来了一个特技动作──“半滚倒转”,降低高度,再次企图摆脱。吴超双机在内侧来了个特技动作──“斜半扣”,切半径冲过去,降低高度,在俯冲状态下,瞄准蓝军飞机,“咔嚓”又照了一张——红军嬴了第二个回合……

蓝军飞机急剧下降高度,吴超双机紧追不舍,瞄准器光环始终套在目标上,蓝军飞机在吴超的眼中变成了“风神-16”,吴超怒火中烧,“咔嚓”又是一张……

吴超和秦兵双机胜利返航,朱百桐和徐猛双机紧急起飞。之后是娄西北双机紧急起飞……

演练结束,何仪年在机场训练中心大教室给101团全体飞行员讲评:“现代战争就是信息战,谁先发现谁就有主动权。因此这次我们定的比赛规则也是谁先发现谁就胜了。这次空中对抗演练,一共搞了12次, 红军8次先敌发现,8次空战打败对方。其中,吴超参加了5次,5次全部赢得战斗!”

台下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吴超也矜持地鼓了几下掌。

 

4

 

第二天,在101团的局域网上出现了一篇评论这次对抗演练的文章《一次低级的对抗演练》,署名是“嘴在天上走刀口”。

“凌姐,你快看,这个网名挺有意思,‘嘴在天上走刀口’!” 白云发现这篇文章,立即推荐给凌梅。

文章写道:“这次与102 团的对抗演练,虽然以我们的胜利而告终,但是我认为,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从现代战争的要求看,这不过是一次低级的对抗演练而已。现在已经进入高科技时代,先敌发现就意味着胜利,12次演练,我们只有8次先敌发现,可我们的生命有几次呢,肯定不会有4次吧?”

凌梅说:“立即下载。”

白云说:“好的。”

这篇文章赵新竹也看到了。他问王南方和巴根看见没有,巴根说:“你是说那个‘嘴在天上走刀口’的文章?看过了。你别说,还有点道理。”

赵新竹说:“我建议就这个问题在网上进行一次讨论。大家彼此不见面,说不定会讨论得更热烈些。”

王南方说:“这样一来,可就没有把门的了。让首长看到了,会不会出问题?”(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0]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