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拦击导弹(二) 《海天之恋》(4)
另一位教授问:“新观念的东西常常搞得人们眼花缭乱,我来请教一个通俗的问题:你对现在人们常说的‘练为战’和‘练为看’的问题有何见解?”
向大洋怔了一下,显然他对教授提出如此简单的问题感到意外。
教授笑着问道:“你是否认为这个问题过于简单?”
向大洋回答:“不。我想这个问题看似简单,您对答案的要求一定不简单。我尝试着回答一下。”他停顿片刻,清了一下嗓子,说,“近年来,‘练为看’的名声已经很臭了,很多人都在标榜自己是‘练为战’,可是为什么战与看的问题总会成为话题呢?这是因为,‘练为战’的标准无法确定。你说你是‘练为战’,没有到战场上实践,如何检验练的效果呢?所以,暂时只能让别人看看。这里面有个对象问题,让谁看,给谁看。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如果弄些身居高位的外行来,一见花拳秀脚绣腿就说好,那肯定坏事。如果是内行,就没人敢摆弄花拳绣腿。举一个例子:有一次搞演习,演习刚开始不久,直升机就出现在首长参观台前,陆战队员一串串从直升机上滑下来,气氛很热列,样子很好看。但是一位首长马上指出,滩头阵地还没有进行火力打击,你把陆战队员运来,不是白白送死么?我想,面对这样的首长,他们再也不敢搞花架子。所以,我的结论是:战争也是表演,战场就是舞台,只不过利害关系不同罢了。在和平年代,‘练为看’比‘练为战’更实际。关键是给什么人看,用什么样的态度练,用什么样的标准练。”
教授赞许地点头,带头鼓掌。随之响起热烈的掌声。
主持论文答辩的教授征求评委意见,还有什么问题,大家说没有问题了。于是论文答辩结束。向大洋向台下敬礼。他是所有参加论文答辩的学员中所用时间最短的人。
几天之后,学院在露天广场举行了隆重的“毕业典礼”。军乐队演奏海军歌曲《我爱这蓝色的海洋》。在乐曲声中,向大洋等学员身穿海军礼服排队上台领取毕业证书。然后他们将奔赴不同的战斗岗位,并将自己融入蓝色的海洋之中……
8
向大洋是乘飞机回到陵泉的。为了能经常见到吴超和朱百桐,他主动要求分配到条件比较艰苦的护卫舰8支队,到588舰当实习舰长。
向大洋到舰上报到以后,第三天就邀请吴超、朱百桐、凌梅、白云等人到他的军舰上参观。从甲板到舱内,从指挥室到机舱,让他们看了个遍。
朱百桐感叹道:“这么复杂呀?”
向大洋说:“不怕你们笑话,我第一次到舰上实习,居然‘迷路’了,找不到我要去的指挥舱了!”白云和凌梅笑起来。“真的!上下好几层,几十条通道,数百个舱室,初来乍到,真摸不着头脑。”
白云说:“就像走进科技城一样。”
向大洋说:“舰上的指挥、航行、武器装备等十大系统、几十个专业、上百个战位,光各种技术资料和图纸就能装满两辆卡车。”
凌梅问:“你作为指挥员,是不是都要了解啊?”
“应该是这样。”向大洋说,“作为一舰之长,一个口令下去,必须要知道每个战位谁在那里,能在多长时间内完成战术动作。一艘现代化的军舰是一个大系统,一个舰员不合格,一个战位的失误,就可能导致全系统的失败。所以在军舰上有一个奇特的数学公式:100-1=0。”
朱百桐说:“还是当飞行员好,像个单干户,自己管自己,不用管别人。”
向大洋说:“除此之外,还要熟知管理军舰的数千条舰艇条令条例、几十种舰艇战斗部署操演……”
凌梅问:“你们在学校要学多少门课程?”
向大洋说:“30多门。”
白云惊叹道:“好家伙,我一听头都大了!”(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踩一下[0]

顶一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