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效 | 东方汇中公司与“瓦良格”号航母的故事

关于“瓦良格”、“辽宁舰”大家已经很熟悉,与之有关的华夏证券公司、泰信达公司、隆泰源公司、澳门创律公司,我在之前写的文章中屡屡提到,只是东方汇中公司提的不多,今天就说说东方汇中公司与“瓦良格”的故事。

 

1999年初,华夏证券公司董事长邵淳和北京泰信达公司董事长吴巍等人,发现香港商人徐增平挪用了购买“瓦良格”的船款一亿多人民币,致使“瓦良格”迟迟不能从黑海造船厂启航。邵淳非常着急,委托前期负责运作“瓦良格”项目的吴巍与徐增平谈判。1999年4月,徐增平答应吴巍的条件,将澳门创律公司80%的股份转给华厦证券公司的子公司香港达程公司。随后,邵淳委托香港达程公司总经理张勇召开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免去徐增平在澳门创律公司的领导职务,等于将徐增平踢出“瓦良格”项目团队,不让他染指“瓦良格”项目了。

 

“瓦良格”项目原本是由徐增平操盘,邵淳把徐增平赶走以后,他又不能亲自出马,只好再找一个民营公司来接手这个项目。经朋友推荐,邵淳认识了东方汇中公司董事长高增厦。高增厦原为总后生产部副部长,少将军衔。邵淳认为东方汇中公司有“军方背景”,将来处理“瓦良格”有关事物会有一定的方便条件。经过与高增厦协商,邵淳决定将“瓦良格”项目全部交给高增厦,包括债权债务。并成立一个联合领导小组,邵淳和高增厦并列为组长。

 

东方汇中公司没有资金,邵淳答应由华夏证券公司负责提供。邵淳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把这条大船弄回来,华夏证券公司不指望在这个项目上赚钱。由于邵淳给予的条件太优厚,相当于“天上掉馅饼”,导致东方汇中公司领导层对此事充满疑虑:这么好的事情,他们自己为什么不做?其中必然有诈!董事会开会,两票反对,一票弃权,三票赞同,勉强通过决议,接手这个项目。

 

东方汇中公司接手“瓦良格”项目之后,很快就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徐增平手里运作了一年多,钱被挪用,“瓦良格”还没有离开黑海造船厂,滞纳金和靠港费又增加了800多万美元。项目到了东方汇中公司手里,只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就用华夏证券公司的钱把尾款和其他费用付清,与黑海造船厂签订正式合同,获得了船主证和造船证等10多份法律文件,使“瓦良格”变成了中国所有的航母。

 

东方汇中公司的介入,让一个人非常不痛快,那就是香港商人徐增平。

 

1999年9月,徐增平给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写信,告了高增厦一状。告状信被转到总后勤部,总后有关部门找高增厦谈话,要求他退出东方汇中公司。高增厦被迫向公司董事会提出辞呈:辞去东方汇中董事长职务。

 

高增厦辞职后,有关部门派来一个新的董事长,叫刘兴元。

 

1999年12月,邵淳被公司内部人员举报,上级宣布他停职接受调查。工作组进入华夏证券公司,但他们不管“瓦良格”项目,邵淳又管不了,这时,东方汇中公司资金链断裂,“瓦良格”处于无人运作状态。

 

东方汇中公司为了维持公司正常运转,决定以公司的两个在建项目做抵押,进行社会融资。在此期间,一家台湾公司表示愿意帮助融资,当然,一大笔好处费是必须要给的。

 

2000年3月7日,东方汇中公司总经理戴岳通过张勇到香港调查,发现这家台湾公司是个骗子公司,戴岳当即停止这个融资项目。也正是在这一天,一位神秘人物来到华夏证券公司,说是有重要事情要见邵淳。邵淳不在,神秘人物给邵淳的秘书王中留下一张名片,让邵淳去找他。

 

第二天,3月8日,邵淳带着秘书王中去了神秘人物的公司。神秘人物交给邵淳一些材料,说东方汇中公司用“瓦良格”做抵押,向台湾公司融资2亿美元。并说,戴岳和刘兴元订了3月17日的机票,准备在境外与台湾公司签约。二人很可能携带巨款潜逃。

 

邵淳得到此消息,很是紧张,担心“瓦良格”处问题。他立即向上级工作组汇报,工作组负责人说:要是真有2亿美金,你买航母的钱不就回来了么?

 

邵淳见工作组这种态度,很失望,就在朋友的建议下,给中央领导写信,要求中央过问此事,不要让航母落入台湾公司手中。

 

当时台湾正在进行“大选”,舆论认为民进党有可能上台。鉴于这种形势,中央领导再邵淳的信上批示,由国家接手“瓦良格”项目。

 

为防止意外,北京市公安局还把戴岳、刘兴元以及东方汇中公司办公室主任王毅民,公司律师刘继都抓了起来。

 

事后查明,神秘人物提供的材料并不属实。

 

第一,东方汇中用于融资的抵押物并不是“瓦良格”号航母,而是两个公司在建的项目。

 

第二,东方汇中公司向台湾公司融资的数目并不是2亿美金,而是8亿新台币(相当于2亿人民币)。

 

第三,这个融资项目已经停止,没有继续进行。

 

第四,戴岳的护照在1999年12月因为别的事情已被首都机场扣留,他被限制出境,不可能到国外与台湾公司签约。另外他也没有预定2000年3月17日的机票。

 

整个事件,就神秘人物给邵淳设的一个“局”,至于为什么要设这个“局”?本人不得而知。因为神秘人物拒绝接受我的采访,暂时还无法揭开这个谜底。

 

不过这场“乌龙”的结局还是非常好的。就连邵淳和戴岳都承认,如果不是国家接手了“瓦良格”项目,他们谁也没有本事把“瓦良格”弄回来。

 

有关东方汇中公司在“瓦良格”项目中所起的作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邵淳认为,东方汇中公司所起的作用还是很大的。

 

第一,他们用了较短的时间去把购买“瓦良格”的正式协议签了,把船主证拿到手了。尽管换了别人也会去把这些事办妥,但毕竟是人家去办的。

 

第二,戴岳和台湾公司的接触,尽管对方是骗子公司(目的是骗取好处费),但如果没有这家公司,也不会产生神秘人物导演的“乌龙事件”,中央高层也不会下决心把“瓦良格”弄回来。也就不会有后来的“辽宁舰”了。

 

2000年,国家并没有要搞航母计划。2002年3月,“瓦良格”被拖回来以后,国家也没有想要用它,在大连港的码头上停靠了两年多,一直到2004年8月,国家才决定将其进行续建。

 

从“瓦良格”到“辽宁舰”,中间的故事非常复杂。我多次讲,这是一条长链,一环扣着一环,缺少哪一环都不成。

 

这个链条简要排序如下:

1996年5月8日,海军副司令员贺鹏飞产生“曲线买船”的想法,请香港老板把“瓦良格”买回来――

 

1998年3月17日,香港商人徐增平以澳门创律公司名义与黑海造船厂签约,用2000万美元购买报废的“瓦良格”――

 

1998年7月,北京泰信达公司董事长吴巍决定与徐增平合作一起找钱,并找到华夏证券公司董事长邵淳――

 

1999年初,邵淳和吴巍等人发现徐增平挪用购船款上亿元人民币。3月,吴巍决定泰信达公司退出“瓦良格”项目,但他以个人名义继续帮助邵淳进行工作――

 

1999年4月,吴巍帮助邵淳与徐增平谈判,出人意料地获得澳门创律公司80%的股权――

 

1999年8月,东方汇中公司总经理戴岳和香港达程公司总经理张勇第一次去乌克兰了解情况。10月二人又去乌克兰,于1999年10月24日,与黑海造船厂签订正式购买合同,获得船主证等法律文件――

 

2000年3月,神秘人物导演“乌龙事件”,“国家队”接手“瓦良格”项目……

 

我同意邵淳的说法,东方汇中公司在“瓦良格”项目中还是贡献很大的。

 

20211111

 

(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1]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