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冒雨出航 《深海两万里》(2)


  中国老一代的常规潜艇,指挥员在舰桥是能看到他们的全身的。今天这小雨打在他们的身上,他们跟没有感受到雨似的,可能他们被海浪打惯了,这点小雨丝算得了什么?
  港口的影子慢慢后移,少数几个游人拍照的闪光,渲染了潜艇出航的气氛。
  转眼间,游人再也看不到潜艇了,他已经消失在茫茫大海,不知去向。
  
  人们对这种潜艇出海已经司空见惯了,早上出去,晚上回来;外地的游客能碰到这样的机会必然多拍几张,当地人,看看而已。
  可这两艘艇,傍晚没有回来。
  游客们早已散尽。只有军人家属和孩子游玩到这里时,会看一看远方的海,想一想出海未归的丈夫、父亲。
  
  两艇各自在水下“例行训练”,根据上级指示先后游进了一小岛附近的驻泊港。
  莫非昼夜航行任务未结束?
  夕阳下的两艘潜艇,为小岛增添了多少神秘的色彩,更是给小岛带去了“活力”。
  
  长期的海上生活,战士们需要休整,搞点体育活动。夏天的晚饭后,官兵们在小岛的篮球场上活跃起来,排一排自己肺里的废气。
  艇长和政委,并行在环岛公路上散步,但他们思索着这远航的事儿。他们也有点忧心忡忡,摸不着头脑,只有等待上级的命令。有些话又不知道怎么开口说。莫非远航任务已经取消?没有人知道。
  
  看到一电话亭,打个电话吧。
  岛上依然留着老式的电话亭,那时叫“话吧”,主要是方便战士们打电话。
  “这个时候打电话,泄密。”政委半开玩笑说。艇长想,这出来这么多天了,家里还不知道我们干啥呢,怎么地,得说一声吧?但作为军人的妻子,这是常有的事。政委虽然说了泄密,艇长还是去打了电话。
  
  艇长的妻子,我们的嫂子接起了家里的电话。话筒里传出了艇长的声音:“你什么也别说,什么也别问,只听我说……”
  电话的两头,再熟悉不过的两个恩爱的人,是有默契的,在说着只有他们能听得懂的“悄悄话”。
  
  其实,今年以来,嫂子非常不满意艇长,全训结束了还是离多聚少,不见人归,只有单位没有家庭。好不容易起早贪黑、披星戴月地完成了一年的全训,应该歇歇了,仍然这样地忙碌。
  一次嫂子问“是不是又要去远航”?艇长只能含糊地回答“可能有任务,但不知道什么时候,也不知道是哪条艇去”。
  “这次你不去与他们争,行不?”嫂子知道这句话的答案,她最了解艇长,她也知道,不去是不行的,但她还是抑制不住,说出了口。毕竟,潜艇出远海是有风险的。
  “没事,我若死了,你是烈士的妻子;我若胜利回来,你是英雄的妻子!”两人用他们特有的笑容对视着。
  电话里,他们没有再谈论这些。
  
  走出电话亭,政委在等艇长。迎面正好走来两位战士,一个轮机兵,一个报务兵。他们俩是同乡,看见艇长和政委,两个战士同时敬了个礼。艇长政委,则随意,打了个表情,因身着便装不宜回礼。
  “艇长刚才好像是打电话了?”双方的距离拉远了几步,报务兵就问轮机兵。
  “不能和艇长比,还有年轻的干部带手机的呢!艇长没有带手机,到电话亭打电话已经不错了!”轮机兵发牢骚。
  艇长和政委、轮机兵与报务兵,双方在夜幕黄昏下,渐行渐远。
  路灯开始渐渐变亮。
  灯光绕小岛,多了种静静的美。
  两潜艇静卧浮码头两侧,夜幕灯光下,波光摇曳里,轮廓分明,依稀能见。
  
  二舱舱室里,一波人在组织打“勾级”,娱乐,见艇长政委来了,有人站起来让座,并拉政委参加一起玩,政委推脱不玩。
  艇长、政委都进了自己的休息室。拉上门,门上的红字露出艇长室、政委室。
  艇长打开了他的日记本,记写今天的日记。
  这是海军的一种习惯。除了战斗日志、航泊日志每时每刻记录外,艇长,都喜欢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一天的战斗生活,和自己的感受。
  艇长和所有的人一样,思虑于这次任务的安排到底如何?这昼夜航行已经结束,还让我们停泊在这小岛,等待什么命令?有些疑问与烦恼,也许会写到艇长的日记本子上。
  
  X日,晴……海上
  ……

 

本故事纯属虚构(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3]

踩一下[0]

发表评论